方劑組成解釋
「收功後藥」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固本: 收功後,人體氣血耗損,容易出現疲乏、氣虛等症狀。人參具有補氣益血之功效,可有效補充體力,恢復元氣,避免因氣虛而導致的各種不適。
- 扶正祛邪: 收功後,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侵襲。人參具有扶正固本之功效,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防止疾病發生。
因此,「收功後藥」中加入人參,可有效改善收功後的虛弱狀態,促進人體恢復健康。
收功後藥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 收功後,人體氣血耗損,容易出現氣虛血弱、面色蒼白、頭暈乏力等症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功效,能有效改善收功後氣血不足的情況,促進身體恢復。
- 調和藥性: 收功後藥方中,通常會加入一些性寒、燥的藥材,以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當歸性溫,能中和這些藥材的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對身體造成損害,使藥效更溫和,更易於被身體吸收。
「收功後藥」方劑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收功後,人體氣血往往偏燥,容易出現熱症,生地黃能滋陰降火,清熱涼血,緩解收功後可能出現的燥熱、口渴、皮膚乾燥等症狀。
- 養血補虛,緩解疲勞: 收功後,人體元氣耗損,容易感到疲乏。生地黃具有養血補虛的功效,能增強體質,緩解疲勞,幫助身體恢復。此外,生地黃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收功後可能出現的肢體痠痛、乏力等症狀。
「收功後藥」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苦辛,入肝、心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運動後,肌肉容易出現痠痛、腫脹等,乳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產物的清除,緩解肌肉疲勞,起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舒筋活絡,促進恢復:乳香還可以舒筋活絡,促進組織修復。運動後,關節、肌肉可能會出現損傷,乳香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損傷組織的修復,幫助運動員更快地恢復訓練和比賽狀態。
收功後藥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活血化瘀: 沒藥性溫,味苦辛,歸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收功後,人體氣血運行較快,容易出現瘀血阻滯,導致疼痛或不適。沒藥能促進氣血運行,散瘀消腫,緩解收功後的不適感。
- 補益氣血: 沒藥亦能補益氣血,改善收功後氣血虛弱的狀態。收功過程中,人體消耗較多氣血,容易出現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沒藥能補益氣血,使人體恢復元氣,提高免疫力。
收功後藥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陽補腎,助陽氣恢復: 收功後,人體往往會出現虛寒疲乏的狀態,肉桂性熱,能溫補腎陽,溫通經絡,驅散寒邪,有助於恢復陽氣,提升體能,使人體更快恢復至正常狀態。
二、溫經止痛,緩解不適: 收功後,部分人可能會有肌肉痠痛、關節不適等症狀,肉桂辛溫通經,具有溫經止痛的功效,能緩解這些不適,幫助人體恢復正常功能。
收功後藥方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理氣止痛之效。收功後,氣血運行容易出現停滯,導致疼痛不適。木香可以疏肝理氣,散瘀止痛,緩解收功後可能出現的胸悶、腹脹、肢體痠痛等不適。
2. 健脾益胃: 木香亦有健脾益胃之功。收功後,身體能量消耗較大,脾胃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木香可以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幫助恢復體力。
因此,木香在收功後藥方中,起着理氣止痛、健脾益胃的作用,有利於身體的恢復。
「收功後藥」方劑中加入麝香,其主要原因如下:
- 溫通經絡,活血止痛:麝香性溫,入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收功後,人體氣血運行較為緩慢,容易出現瘀滯,麝香可幫助促進氣血循環,緩解肌肉痠痛和疲勞。
- 祛風散寒,扶正祛邪:收功後,人體易受風寒侵襲,導致體表毛孔擴張、氣血不足。麝香的溫陽散寒之性,可幫助驅散風寒,提升正氣,減少疾病的發生。
收功後藥中加入青皮,主要是利用其理氣行氣、疏肝解鬱的功效。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苦能燥濕,辛能行散,溫能通陽,故能理氣行氣,疏肝解鬱,並可消食化積。收功後,藥性往往偏寒,容易導致氣滯血瘀,而青皮的理氣行氣作用,有助於促進氣血流通,防止藥性過寒導致的寒凝氣滯。此外,青皮亦能緩解收功後可能出現的肝氣鬱結、胸悶氣短等不適,使藥性更趨平和。
收功後藥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收功後藥多以滋補為主,加入陳皮可以避免藥性過於滋膩,有助於脾胃運化,防止藥物積滯,提升藥效吸收。
- 行氣止痛: 陳皮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收功後可能出現的氣滯血瘀、腹痛、腹脹等症狀,使患者更舒適。
總之,陳皮在收功後藥中扮演著調節脾胃、行氣止痛的角色,有助於提升藥效、改善患者體質。
「收功後藥」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收功後,人體毛孔張開,容易受風寒侵襲,導致頭風、鼻塞等症狀。白芷可溫經散寒,驅除風寒之邪,防止病邪入侵。
-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 白芷與方中其他藥物搭配使用,可起到調和藥性、增強功效的作用。例如,白芷可與川芎、蒼朮等藥物合用,更有效地散寒止痛,改善收功後的不適症狀。
「收功後藥」方劑中加入高良薑,主要是為了其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
高良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收功後,人體氣血虛弱,易受寒邪侵襲,高良薑可溫中散寒,防止寒邪入侵,並有助於恢復體力。此外,高良薑還可止痛、止嘔,緩解收功後可能出現的肌肉痠痛、頭暈嘔吐等不適症狀。因此,高良薑是收功後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助於促進身體恢復,提高療效。
中藥方劑[收功後藥]中包含[麻黃],因為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的作用。麻黃能夠有效促進汗液分泌,對於由風寒引起的感冒、咳嗽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它的主要功效是發汗解表和利水消腫,對於風寒感冒具有顯著療效。在[收功後藥]中加入麻黃,有助於提升方劑的發汗解表效果,改善因風寒引起的症狀。
「收功後藥」中包含「米麥麨」的目的是爲了健脾益氣,促進身體恢復。
米麥麨是米、麥和麵粉的統稱,性平味甘,具有補益脾胃、和中益氣的作用。收功後,人體氣血耗損,脾胃虛弱,容易出現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使用米麥麨可以補充營養,健脾益氣,幫助恢復身體機能,促進體力恢復。
此外,米麥麨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收功後可能出現的炎症反應,幫助身體快速康復。
收功後藥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收功後藥往往藥性較烈,加入甘草可使藥性變得溫和,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度刺激。
- 補益脾胃: 甘草能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功能。收功後藥多為峻猛之品,可能損傷脾胃,加入甘草可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保護脾胃功能。
總之,甘草在收功後藥中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關鍵作用,使藥效更平穩,減少副作用,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收功後藥」主要成分包括: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等功效。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等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等功效。
高良薑:具有溫裡溫中、止嘔、活絡止痛等功效。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等功效。
沒藥: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
青皮: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等功效。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等功效。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化腐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等功效。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等功效。
「收功後藥」主治功效包括腋下流汗。
傳統服藥法
人參1錢,當歸1錢,生地黃1錢,乳香1錢,沒藥1錢,官桂1錢,木香1錢,麝香1錢(八味用酒浸過),青皮1錢,陳皮1錢,白芷1錢,良薑1錢,麻黃1錢,米殼1錢,甘草1錢。
上銼。
水煎服。出汗,外用川椒、枯礬各1兩為末,擦腋下。
終身忌鱖魚、羊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收功後藥具有發汗解表、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體虛者、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收功後藥, 出處:《古今醫鑑》卷八引徐憲副方。 組成:人參1錢,當歸1錢,生地黃1錢,乳香1錢,沒藥1錢,官桂1錢,木香1錢,麝香1錢(八味用酒浸過),青皮1錢,陳皮1錢,白芷1錢,良薑1錢,麻黃1錢,米殼1錢,甘草1錢。 主治:腋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