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熊膽膏錠中加入爐甘石,主要是針對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爐甘石為無機物,性寒,味甘、澀。其主要成分為碳酸鋅,能有效吸附皮膚表面的水分,達到收斂止癢的效果。同時,爐甘石也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緩解皮膚炎症反應,對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在熊膽膏錠中加入爐甘石,可以增強其消炎止癢的功效,使其更能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中藥方劑[熊膽膏錠]中包含[鉛丹],因為鉛丹具有燒灼乾燥、解毒的作用。鉛丹能夠有效去除體內的毒素,對於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眼疾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它的主要功效是解毒和燒灼,有助於改善由毒邪引起的問題。在[熊膽膏錠]中加入鉛丹,有助於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對於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熊膽膏錠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熊膽膏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溼熱下痢等症,黃連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炎症反應,加速傷口癒合。
- 苦寒降火: 熊膽膏中的熊膽性寒,亦有清熱解毒之效。黃連的加入與熊膽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苦寒降火的作用,更有效地抑制炎症,緩解疼痛,達到治療效果。
熊膽膏錠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 活血化瘀: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有助於消炎止痛。
- 滋陰補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的功效,可以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疼痛,提升身體免疫力。
因此,熊膽膏錠中加入當歸,可以增強藥效,促進傷口癒合,並緩解疼痛。
中藥方劑[熊膽膏錠]中包含[硃砂],因為硃砂具有安神定驚、清熱解毒的作用。硃砂能夠幫助穩定情緒、減少神經興奮,對於焦慮、驚悸等症狀有顯著的改善效果。它的主要功效是安神和解毒,對於因神經系統不穩或熱毒引起的問題具有良好的療效。在[熊膽膏錠]中加入硃砂,有助於增強方劑的安神和解毒效果,對於神經系統疾病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中藥方劑[熊膽膏錠]中包含[硼砂],因為硼砂具有燥濕解毒、抗炎的作用。硼砂能夠有效去除體內的濕氣和毒素,對於由濕疹、炎症等引起的皮膚病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它的主要功效是燥濕和解毒,有助於促進皮膚的健康。在[熊膽膏錠]中加入硼砂,有助於增強方劑的解毒效果,對於由濕氣引起的皮膚病具有顯著改善作用。
熊膽膏錠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因為丁香具有以下功效:
- 消炎止痛: 丁香含有丁香酚,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緩解因外傷、感染引起的疼痛。熊膽本身也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丁香的加入可增強此功效,緩解疼痛症狀。
- 活血化瘀: 丁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有助於消腫止痛。熊膽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兩者結合可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綜上,丁香在熊膽膏錠中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提升其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熊膽膏錠中加入海螵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止血生肌: 海螵蛸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生肌止痛的功效。熊膽膏錠主要用於治療傷口感染、潰瘍等病症,海螵蛸的加入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 清熱解毒: 海螵蛸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緩解熊膽的燥熱之性,避免其過於燥烈而傷陰。此舉可使藥效更加溫和,更利於病患恢復。
熊膽膏錠中添加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抑菌消炎: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燥濕、解毒之功效。其含有硫酸鋁鉀等成分,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炎症,對於外傷感染、濕疹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2. 止血生肌: 白礬能促進血液凝固,有助於止血。同時,其收斂作用也能加速傷口癒合,促進新肉生長。
因此,白礬在熊膽膏錠中起到輔助作用,幫助消炎止血,促進傷口癒合,提高藥物整體療效。
熊膽膏錠中添加輕粉的原因,主要與輕粉的兩項功效有關:
- 清熱解毒:輕粉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炎症、腫痛、潰瘍等症狀,有助於治療皮膚病。
- 燥濕止癢:輕粉性燥,能吸附濕氣,達到燥濕止癢的效果,對於濕疹、蕁麻疹等濕邪引起的皮膚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然而,輕粉為毒性藥物,使用需謹慎,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過量或長期服用,以免造成肝腎損傷等不良反應。
熊膽膏錠中添加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熊膽膏錠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此外,乳香還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進一步促進傷口恢復。
熊膽膏錠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炎止痛:沒藥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減輕傷口疼痛、消腫,促進傷口癒合。
- 促進再生:沒藥能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有助於改善熊膽膏錠的治療效果。
因此,沒藥的加入不僅能緩解疼痛,也能促進傷口修復,提高熊膽膏錠的整體療效。
熊膽膏錠中包含熊膽,主要原因如下:
- 傳統醫學觀點:熊膽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被視為珍貴藥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鎮驚開竅等功效,被應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肝膽疾病、炎症、神經系統疾病等。
- 歷史淵源:熊膽在古代醫藥典籍中已有記載,並被廣泛使用,其藥用價值深入人心。隨著中醫文化傳承,熊膽的使用也一直延續至今。
「熊膽膏錠」方劑中含有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在熊膽膏中,麝香可與熊膽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有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 通經絡,行氣止痛: 麝香可通經絡,行氣止痛,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熊膽膏中,麝香的加入有助於提升膏藥的穿透力,促進藥效更快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熊膽膏錠中添加冰片,主要是由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冰片性涼,味辛,入心、肺、肝經,具有 清熱解毒 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炎症反應,減少疼痛感。 此外,冰片還具有 消腫止痛 的功效,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組織水腫,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在熊膽膏錠中添加冰片,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療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熊膽膏錠」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瀉火:龍膽草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狀。熊膽本身也具清熱解毒之效,與龍膽草相輔相成,加強藥效。
- 滋陰潤燥:龍膽草兼具滋陰潤燥的功效,可緩解肝腎陰虛所致的口乾舌燥、目澀等症狀。熊膽膏本身多為滋補類藥物,加入龍膽草有助於平衡藥性,避免燥熱之弊。
總之,龍膽草在「熊膽膏錠」中發揮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與熊膽相得益彰,共同改善相關病症。
熊膽膏錠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風解表: 防風味辛、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熊膽膏錠多用於治療風寒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防風可幫助疏散體表風寒,緩解症狀。
- 止癢止痛: 防風亦具止癢止痛的功效。熊膽膏錠中常加入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材,防風可以輔助止癢止痛,提升藥效。
總之,防風的疏風解表、止癢止痛功效,與熊膽膏錠的治療目的相符,因此被納入方劑中。
熊膽膏錠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熊膽膏常用於治療熱毒瘡瘍,而生地黃可以輔助清熱解毒,並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紅腫疼痛。
- 滋陰養血: 熊膽膏常用於治療熱毒耗傷陰血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生地黃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可補充因熱毒耗損的陰血,緩解口乾舌燥等症狀,同時滋養皮膚,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熊膽膏錠中可以起到清熱涼血、滋陰養血的作用,配合熊膽等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熱毒瘡瘍、滋養皮膚的功效。
熊膽膏錠中加入訶子,主要是利用其收斂止瀉、燥濕止癢的功效。訶子味苦澀,性收斂,能固澀腸胃,止瀉止痢。同時,訶子還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的功效,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也有良好的療效。因此,在熊膽膏錠中加入訶子,一方面可以輔助熊膽的止痛消炎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緩解因炎症引起的瘙癢、滲出等症狀,提高藥物療效。
熊膽膏錠中添加蕤仁,主要基於其清熱明目的功效,用以緩解眼部炎症和視力模糊等症狀。
蕤仁味甘、性平,歸肝、腎經,具有清肝明目、滋養肝腎的功效。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抗氧化物質,能夠有效地減輕眼部疲勞、改善視力模糊,並有助於治療眼部炎症,例如結膜炎、角膜炎等。
在熊膽膏錠中,蕤仁與熊膽等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材相配合,共同達到清熱明目、消腫止痛的療效,改善眼部疾病的症狀。
熊膽膏錠中包含豬胰,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化功能: 豬胰富含胰蛋白酶等消化酵素,可協助分解蛋白質,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熊膽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缺乏消化功能。添加豬胰,可增強其整體療效,並提高藥物吸收率。
- 藥性協調: 豬胰性平,味甘,具有補脾益腎、消食化積的功效,能與熊膽的清熱解毒之性相輔相成,達到治療效果更佳、副作用更小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熊膽膏錠」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風熱上攻」所致諸般眼疾,具體症狀包括:
- 外感風熱證:眼目昏花、眵多目蔑(眼屎多而黏稠)、流淚、眼瞼緊澀難開。
- 濕熱鬱滯證:眼周癢極難忍、目眶久赤爛(慢性眼瞼炎)、俗稱「赤瞎」。
- 翳膜瘀阻證:胬肉攀睛(翼狀胬肉)、翳膜覆瞳(角膜斑翳)、倒睫拳毛(睫毛內翻)。
其適應症涵蓋急慢性結膜炎、角膜炎、瞼緣炎等,核心病機為「風熱挾濕瘀阻目絡」,治法以清熱解毒、化瘀退翳為主,兼以祛風止癢。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一)基礎製劑工藝
方中未直接列出藥物組成,但從煎製法可推測核心成分為 黃連等九味藥(疑含熊膽,方名暗示),並透過特殊工藝強化藥效:
- 長時間浸漬與反覆煎煮:春五、夏二、秋三、冬七日,依季節調整浸泡時間,符合「天人相應」思想,使藥性充分釋放。
- 多重過濾與濃縮:以密絹、綿紙濾滓,再經慢火熬煉至「滴水成珠」,去其燥性而存精華,減輕對眼部的刺激。
- 枝條攪動引入木氣:槐、桑、柳枝各49條攪拌,三者均具清肝明目、祛風除濕之效,可能透過物理攪動促進藥物氧化或聚合。
- 蜜煉與金銀箔衣:蜂蜜潤燥緩和藥性,金銀箔衣加強鎮驚安神、清熱解毒之效。
(二)推測藥物配伍與原理
假設方含 黃連、熊膽、菊花、防風、蕤仁、赤芍 等(傳統眼疾常用藥),其治療邏輯可能如下:
- 清熱解毒:黃連、熊膽瀉心肝實火,針對目赤腫痛、翳膜胬肉。
- 祛風止癢:防風、菊花疏散風熱,緩解眼瞼緊澀癢痛。
- 活血退翳:赤芍、蕤仁化瘀通絡,促進角膜修復。
- 外治法增效:
- 刺絡瀉血:針刺目眶外瀉濕熱,符合「血實宜決之」原則,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 倒睫矯正:針刺內瞼出血以鬆解攣縮,結合外翻眼瞼的物理療法。
(三)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體現「內外合治」思想:
- 內治:透過藥物清熱化瘀,治其本。
- 外治:以藥液點洗、刺絡放血,治其標。
尤其強調「瀉火」與「緩急」並行,針對風熱濕交雜、久病瘀阻的複雜眼疾,符合中醫「給邪出路」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黃連以下九味,洗淨銼碎,以井水浸於銅器內或瓷器內,春五、夏二、秋三、冬七日,濾去滓,以滓復煎3-4次,取盡藥力,以熟密絹開綿紙在上濾過,澄清,去砂土,慢火煎熬,槐、桑、柳枝各49條,長1尺,攪不住手,互換攪盡枝條,待如飴糖相類,入蜜和勻,瓷碗盛,放湯瓶口上,蒸頓成膏,復濾淨,滴入水中沈下成珠,可丸為度,待數日出火毒,再熔化,入末和勻,杵為丸錠,陰乾,金銀箔為衣。
每以少許,井水化開,鴨毛蘸點眼,又以熱湯泡化洗眼。當以稜針刺目眶外,以瀉濕熱,如倒睫拳毛,乃內臉眼皮緊,當攀出內瞼向外,以稜針刺出血,以瀉伏火,使眼皮緩則毛立出,翳膜亦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熊膽膏錠, 出處:《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爐甘石6兩,黃丹3兩,黃連1兩,當歸2錢,朱砂2錢,硼砂2錢,白丁香1錢,海螵蛸1錢,白礬(生)1錢,輕粉1錢,乳香5分,沒藥5分,熊膽5分,麝香5分,片腦1錢(除腦、麝外,餘各另制細末,稱,合和勻,入黃連末、當歸末,水調勻,綿絹濾淨去滓,入末碾至于萬餘下,曬乾,入麝香碾極嫩羅過,次入片腦碾勻,復羅,卻入後膏成劑),黃連半斤,龍膽草2兩,防風2兩,當歸2兩,生地黃2兩,訶子8枚(去核,研末),蕤仁2錢半,鵝梨4個(取汁),豬胰子2個(用稻草挪洗,去膏膜,乾淨無油爲度,再用布包搗爛入藥),冬蜜2兩(另熬乾酥爲度)。 主治:風熱上攻,眼目昏花,眵多(目蔑)淚,眊臊緊澀,癢極難忍,胬肉攀睛,沙澀難開,翳膜覆瞳,目眶歲久赤爛,俗呼爲赤瞎;一切眼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