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霞散

掃霞散

SAO XIA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脾經 17%
心經 15%
腎經 10%
胃經 9%
肺經 8%
膽經 6%
大腸經 3%
膀胱經 3%
小腸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掃霞散中包含爐甘石,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爐甘石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掃霞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血熱風燥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瘡瘍等,爐甘石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癢,達到治療目的。
  2. 收斂生肌: 爐甘石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能促進皮膚傷口癒合,防止感染。掃霞散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使用,能有效控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病症痊癒。

掃霞散中包含石燕,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石燕,又名燕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其清熱涼血之效,可有效緩解熱毒蘊結於血分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而其止血功效,則可針對熱毒傷血導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等。

因此,掃霞散中加入石燕,有助於清熱涼血,並止血止痛,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掃霞散中加入硇砂,其主要原因為: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硇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外感熱毒、瘡瘍腫毒、濕熱帶下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收斂生肌:硇砂能收斂生肌,促進創傷癒合,對於治療外傷出血、潰瘍傷口等症狀有一定的幫助。

然而,硇砂為劇毒藥物,使用時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掃霞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組成中包含了硼砂。硼砂在中醫上被認為具備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口腔潰瘍、喉嚨痛等熱毒病症。其性味微寒,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毒,進而促進病患者康復。此外,硼砂也具備一定的抗菌作用,能減少炎症,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

將硼砂納入掃霞散中的原因,主要是因其在方劑中的協同作用能增強整體功效。尤其在面對熱毒較重的情況時,硼砂的加入有助於降低熱度,減輕症狀,從而提高療效。因此,硼砂在掃霞散中的運用不僅是功能上的考量,也是基於中醫理論中“治病求本”的思維,旨在從根本上清除熱毒,達到療傷的目的。

掃霞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鉛丹,又稱鉛丹石,是一種傳統中藥材,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鉛。其在中醫理論中通常被用於清熱解毒、燒灼邪氣,特別是在治療某些皮膚病和熱毒性疾病方面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然而,鉛丹的使用引發了不少爭議,因為鉛的毒性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長期或過量使用可能導致鉛中毒。

因此,在使用掃霞散時,必須謹慎評估其適應症、劑量及副作用。現代醫學通常建議對其中含有鉛成分的方劑進行嚴格監控,並優先使用其他更安全的替代藥物。中醫應該在傳承中不斷針對古方進行驗證和調整,以符合現代安全標準和療效要求,確保患者的健康。

掃霞散中含有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痢的功效。掃霞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等。黃連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抑制血熱妄行,達到止血的效果。
  2. 瀉火除煩:黃連還具有瀉火除煩的功效。掃霞散中常配合其他清熱涼血藥物,如生地、丹皮等,共同達到清熱涼血、瀉火除煩的效果,緩解因血熱所致的煩躁不安、口渴等症狀。

掃霞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乳香,這是由於乳香在中藥中的獨特 Therapeutic 作用。首先,乳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因血瘀而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具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其次,乳香還具備抗炎和止痛的特性,能幫助減輕炎症性疾病引發的不適。因此,在掃霞散中加入乳香,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尤其是在治療由氣滯血瘀引起的病症時,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症狀。此外,乳香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可以開鬱、舒緩情緒,因此,對於心理壓力導致的身體不適,乳香也具有輔助療效,這使得掃霞散更加全面,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掃霞散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掃霞散主治婦人血瘀經閉、痛經、崩漏等症,而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2. 散結消癥,促進癒合: 沒藥亦具有散結消癥、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對於因血瘀凝滯而導致的腫塊、結節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掃霞散中加入沒藥,有助於促進瘀血消散,修復受損組織,加速病症痊癒。

掃霞散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熊膽,主要是因為熊膽具有清熱解毒、明目、抗炎等功效。熊膽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膽酸,能夠有效地幫助清除體內的熱毒,特別是在急性炎症或感染的情況下,能夠起到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熊膽對於眼部疾病的療效也不容小覷,能夠改善視力、減少眼部疲勞,對於一些因熱毒內盛導致的視力模糊或眼睛不適的症狀,有著明顯的緩解作用。

在掃霞散的配方中,熊膽的使用合理地增強了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能夠針對不同的病症,達到協同效果。此外,熊膽的苦寒性質可以平衡方中其他藥材的性味,促進整體方劑的和諧。因此,熊膽在掃霞散中的作用不僅是單一的清熱解毒,更是在整個方劑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掃霞散方劑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有效抑制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變,如紅腫、疼痛、瘡瘍等。掃霞散治療的皮膚病症多伴有熱毒,冰片可發揮其清熱解毒功效,促進病症消退。
  2. 消腫止痛: 冰片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緩解皮膚病變造成的腫脹、疼痛。對於一些皮膚病症,例如濕疹、皮炎等,冰片能有效減輕症狀,改善患者的痛苦。

掃霞散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化瘀止痛: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掃霞散主要治療面部色素沉著、雀斑、黑斑等,而麝香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加速代謝,有助於淡化色素沉著,同時也能減輕因色素沉著引起的疼痛。
  2. 引藥入膚,提高療效: 麝香氣味芳香,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肌膚,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掃霞散中的其他藥材,如白芷、當歸等,可滋養肌膚,改善膚色,而麝香可以幫助這些藥材更有效地被肌膚吸收,達到更好的美容效果。

掃霞散中包含珍珠,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珍珠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玄參、生地等,共同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
  2. 平肝潛陽:珍珠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之效,可用於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耳鳴目眩等症。掃霞散中常用於治療面部色素沉着、雀斑等,珍珠可以起到平肝息風、散瘀消斑的作用。

掃霞散方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血竭性溫燥,入血分,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掃霞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血竭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

2. 促進傷口癒合: 血竭具有止血生肌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掃霞散中加入血竭,有助於加快傷口癒合,減少炎症反應,加速患者康復。

掃霞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活血化瘀,改善氣色: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活血調經、補血養血之效,可改善因氣血不足、瘀血阻滯導致的面色蒼白、萎黃等症狀,使氣色紅潤,掃去臉色黯淡。
  2. 補益氣血,增強抵抗力:當歸補血養血,可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體虛乏力、面色不佳等症狀,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肌膚健康,從根本上改善容顏。

因此,掃霞散中加入當歸,不僅可改善面色,更可補益氣血,達到美容養顏的功效。

掃霞散中包含石蟹,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石蟹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掃霞散主治溫熱病證,如高熱、口渴、神昏、煩躁等,石蟹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熱毒症狀。
  2. 軟堅散結:石蟹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可以化解體內的痰飲、瘀血等,有助於消除病竈,促進患者恢復。掃霞散中的石蟹配合其他藥物,可以達到更好的軟堅散結效果。

總而言之,石蟹在掃霞散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和軟堅散結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以有效治療溫熱病證,並促進患者的康復。

掃霞散的組成中包含輕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掃霞散中,輕粉主要用於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皮膚病症,例如濕疹、瘡瘍、疥癬等,可以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消退紅腫,緩解瘙癢。
  2. 殺蟲止癢: 輕粉還具有一定的殺蟲作用,對於一些由蟲咬引起的皮膚病,例如疥瘡,輕粉可以有效殺滅寄生蟲,止癢消腫。

然而,輕粉具有較強的毒性,使用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掃霞散中包含丁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散寒: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止嘔逆。掃霞散主治寒凝氣滯所致的面色蒼白、脣色淡白、手足不溫等症狀,丁香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改善面色蒼白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丁香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能疏通經絡,緩解氣滯所致的胸腹脹痛、胃痛等症狀。掃霞散中,丁香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改善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掃霞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治「眼目症」,尤以目赤腫痛、翳膜遮睛、風熱上攻等證為核心。古代醫籍中,類此複方多用於清除目翳、退赤消腫、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適用於眼瞼紅腫、胬肉攀睛、角膜混濁(翳障)及外傷性眼疾。方名「掃霞」即寓「撥雲見日」之意,強調其能祛除眼目濁邪,恢復清明。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掃霞散由礦物藥、動物藥、植物藥三大類組成,依其性味功效可歸納為以下方向:

1. 清熱解毒、退赤消腫

  • 黃連:苦寒瀉火,清心肝熱毒,為眼科熱證要藥。
  • 熊膽:涼血解毒,善治火熱目赤及翳障。
  • 硼砂、硇砂:腐蝕消翳,化結散瘀,針對翳膜穢濁。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 乳香、沒藥、血竭、歸須:活血行氣,促進眼部氣血運行,改善赤脈貫睛或瘀血停滯。
  • 石蟹、石燕子:散瘀消積,宋代《聖濟總錄》載其治「目赤生翳」。

3. 明目退翳、收濕斂瘡

  • 爐甘石(童便製):解毒收濕,為眼科外用要藥,《本草綱目》稱其「止血消腫,治目赤翳障」。
  • 珍珠、珊瑚:明目退翳,安神定驚,適用於翳膜遮睛。
  • 飛丹(鉛丹)、輕粉:燥濕殺蟲,但須注意其毒性,古代用於腐蝕胬肉。

4. 開竅透達、引藥上行

  • 冰片、麝香:辛香走竄,穿透力強,助藥力直達病所,緩解目赤疼痛。
  • 白丁香(雀糞):化積消翳,《外科正宗》用其「去目中胬肉」。

5. 加減用藥之靈活性

  • 若去翳障,加磁石(潛陽明目)、海螵蛸(收濕斂瘡),增強消翳之力。

三、治療邏輯推論

此方以**「清熱活血+腐蝕消翳+引藥上行」**為主軸:

  1. 先清熱:以黃連、熊膽、硼砂瀉火解毒,針對目赤腫痛之本。
  2. 再化瘀:以乳沒、血竭疏通眼部氣血,避免瘀久化熱。
  3. 後消翳:爐甘石、珍珠等礦物藥直接作用於翳膜,配合冰麝引藥,使濁邪外散。

四、配伍特色

  • 礦物與有機並用:爐甘石、珊瑚等礦物藥消翳,搭配動物藥(熊膽)增強清熱效果。
  • 外用內治結合:古代可能研極細末點眼,或配合內服湯藥(如瀉肝湯)標本兼治。
  • 毒劇藥慎用:輕粉、硇砂等具腐蝕性,需嚴格製法(如乳汁制、童便淬)以減毒性。

此方體現了古代眼科「峻藥緩攻」的思路,針對頑固翳障或風熱瘀血膠結之證,透過複方協同達到「掃霞」之效。

傳統服藥法


爐甘石1兩(銷銀罐打火,以童便淬7次,燒7次,以罐盛,埋入土,出火毒9日),石燕子3錢(以醋淬7次,同上埋法)硇砂1錢(乳汁制),硼砂2錢,飛丹5錢,黃連3錢,乳香3錢,沒藥3錢,熊膽2錢,冰片6分,麝香6分,珍珠3錢,珊瑚3錢,血竭2錢,歸須3錢5分,石蟹2錢,輕粉2錢5分,白丁香3錢。
如要去翳,加磁石5分,海螵蛸5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乳腺炎乳房腺體瘤

相同名稱方劑


掃霞散, 出處:《遵生八箋》卷十八引《魏鬭蓬點眼方》。 組成:爐甘石1兩(銷銀罐打火,以童便淬7次,燒7次,以罐盛,埋入土,出火毒9日),石燕子3錢(以醋淬7次,同上埋法),硇砂1錢(乳汁制),硼砂2錢,飛丹5錢,黃連3錢,乳香3錢,沒藥3錢,熊膽2錢,冰片6分,麝香6分,珍珠3錢,珊瑚3錢,血竭2錢,歸須3錢5分,石蟹2錢,輕粉2錢5分,白丁香3錢。 主治:眼目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