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靈光還睛膏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瀉火: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之功效。眼疾多因肝火上炎、熱毒侵襲而致,黃連可以清瀉肝火,消除眼部炎症,達到清熱明目的作用。
二、解毒消腫: 黃連亦有解毒消腫的功效。眼部若有外傷或感染,則可導致紅腫疼痛。黃連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緩解眼部不適,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黃連在靈光還睛膏中發揮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炎症、紅腫疼痛等症狀,達到明目護眼的功效。
靈光還睛膏中加入爐甘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消腫止癢: 爐甘石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眼部炎症,如紅腫、瘙癢、疼痛等。
- 收斂生肌: 爐甘石能收斂毛孔,促進組織再生,有利於眼部傷口癒合,減少疤痕形成。
綜上所述,爐甘石在靈光還睛膏方劑中,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癢及收斂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眼部炎症和傷口,促進眼部健康。
靈光還睛膏是一款傳統中藥外用方劑,主要用於眼部疾病的治療。方劑中包含鉛丹,這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鉛丹所含的鉛元素在古代被認為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眼部的炎症、腫脹以及各類病症有著一定的療效。儘管現代醫學對鉛的毒性有充分認識,使用中藥材時需謹慎,但在某些傳統療法中,鉛丹的應用仍有其歷史背景和文化依據。重要的是,靈光還睛膏的使用必須遵循適當的劑量與方法,以確保其療效而不會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此外,現代藥物的替代品和更新的配方使得醫療界對於鉛丹的使用逐漸減少,但查閱方劑組成時,我們仍能夠見証中藥理論的深厚與歷史。需要注意的是,中醫強調辯證施治,患者使用此類產品時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靈光還睛膏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養血,滋養肝腎: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調經止痛、安神定志等功效。眼為肝之竅,肝腎精血充足,則目睛明亮。當歸補血養血,滋養肝腎,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組織營養,有助於恢復視力。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當歸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對於眼部瘀血腫痛,如眼部外傷、眼瞼炎等,可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促進組織修復。
靈光還睛膏中加入當歸,可起到補血養血、滋養肝腎、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疾病,恢復視力。
靈光還睛膏中包含丁香,主要是利用其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腎陽、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改善眼部經絡不通暢,緩解眼部寒氣凝滯,進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同時,丁香還有消腫生肌的作用,可以促進眼部傷口癒合,對於眼部外傷、眼部炎症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丁香在靈光還睛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眼部疾患。
靈光還睛膏中含有硇砂,主要是因為硇砂具有以下作用:
- 清熱解毒: 硇砂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上攻引起的目赤腫痛、眼瞼紅腫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消腫止痛: 硇砂亦能消腫止痛,對於眼部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眼瞼挫傷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然而,硇砂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在中醫藥方劑中,硇砂的用量需嚴格控制,並由專業醫生指導服用。
靈光還睛膏中包含輕粉,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眼部紅腫、疼痛、視力模糊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二、燥濕止癢,收斂生肌:輕粉亦能燥濕止癢,對於因濕熱所致的眼瞼瘙癢、糜爛等症狀,能起到收斂生肌的作用。
然而,輕粉屬於重金屬類藥物,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以免造成中毒。
靈光還睛膏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利用其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眼疾,特別是因氣血瘀阻、經絡不通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迎風流淚等症狀,麝香能有效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達到消腫止痛、明目清睛的效果。
此外,麝香還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眼部組織的損傷。因此,在靈光還睛膏中加入麝香,能有效提高其治療眼疾的效果。
靈光還睛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血瘀凝滯導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乳香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改善視力。
- 通絡止痛,改善視力: 乳香能通經絡、止疼痛,對於因經絡不通導致的視力下降、眼部疼痛等症狀,乳香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有助於恢復視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靈光還睛膏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眼疾」,古代醫籍《普濟方》亦載其名「靈光還睛丸」,顯示其廣泛用於各類目疾,包括但不限於目赤腫痛、翳膜遮睛、視物昏矇等症狀,具清熱解毒、退翳明目、收斀生肌之效。其劑型為膏丸,化水外洗,直接作用於眼部,屬外治法範疇。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配伍分為清熱解毒、退翳明目、活血通絡三大方向,兼顧標本:
清熱瀉火以治本
- 川黃連(童便製):苦寒降火,清心肝鬱熱,童便炮製增強其下行清熱之效。
- 爐甘石(黃連汁淬):性平,煅後收斀生肌,黃連汁淬製後兼具清熱解毒之效,為眼科外用要藥。
退翳消障以治標
- 黃丹(水飛):辛微寒,解毒收濕,助爐甘石斂瘡生肌。
- 烏魚骨(海螵蛸)、白丁香(雀糞):鹹溫化痰,散結消翳,針對眼部翳膜。
- 硇砂:鹹苦辛溫,軟堅散結,破瘀消積,助化翳膜。
活血通絡以助藥行
- 當歸:辛溫養血活血,促進眼部氣血流通。
- 乳香、麝香:辛香走竄,活血散瘀、開竅透絡,引藥上行至目。
- 輕粉:辛冷攻毒,協助清熱解毒。
賦形與緩和藥性
- 白沙蜜:甘緩和中,潤澤眼部,緩解諸藥峻烈之性。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針對目疾「熱、瘀、翳」三大病機:
- 熱毒上攻:以黃連、爐甘石清熱瀉火,解毒消腫。
- 氣血瘀滯:用當歸、乳香、麝香活血通絡,改善局部循環。
- 翳膜遮睛:藉硇砂、烏魚骨、白丁香軟堅散結,退翳明目。
外用洗眼使藥效直達病所,避免內服苦寒傷胃之弊,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辨證思維。
綜觀全方,清熱與活血並行,退翳與生肌兼顧,適於熱毒熾盛、翳障瘀阻之眼疾,體現古代眼科外用方劑「標本同治」的配伍特色。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4兩(銼如大豆許,用童便浸1宿,濾去滓,曬乾,為末),爐甘石6兩(放在鐵片上,炭火內燒紅透,黃連汁淬之,燒淬7次,研為末),黃丹3兩(研細,水飛淨),當歸2錢,烏魚骨1錢,白丁香1錢,硇砂(另研)1錢,輕粉(研)1錢,麝香(另研)半錢,乳香(另研)半錢。
上為細末,用白沙蜜十兩,銀器內或沙鍋內先熬五、七沸,以淨紙搭去面上臘,取淨,除黃丹外,下余藥,用濕柳桿子攪勻,次下黃丹,再攪勻,於慢火內徐徐攪至紫色,不粘手為度,急丸如皂角子大,以紙裹之。
每用1丸,新吸水於小盞內化開,時時洗之。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靈光還睛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靈光還睛膏, 出處:《瑞竹堂方》卷三。 組成:川黃連4兩(銼如大豆許,用童便浸1宿,濾去滓,曬乾,爲末),爐甘石6兩(放在鐵片上,炭火內燒紅透,黃連汁淬之,燒淬7次,研爲末),黃丹3兩(研細,水飛淨),當歸2錢,烏魚骨1錢,白丁香1錢,硇砂(另研)1錢,輕粉(研)1錢,麝香(另研)半錢,乳香(另研)半錢。 主治:一切眼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