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增補內經拾遺》卷三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5%
肝經 14%
胃經 14%
脾經 12%
大腸經 9%
膽經 7%
膀胱經 7%
腎經 5%
心經 5%
心包經 3%
三焦經 2%
小腸經 1%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秘傳豁痰湯

整體功效

豁痰通竅,開竅醒神。

主治

痰厥中風口眼歪斜,手足不隨,不省人事。

痰厥中風,是指由於痰阻經絡,導致氣血不通,出現口眼歪斜、手足不隨、不省人事等症狀。秘傳豁痰湯由瓜蔞、柴胡、羌活、獨活、枳殼、半夏、烏藥、橘紅、青皮、當歸、川芎、黃芩、黃連、天南星等中藥組成,具有豁痰通竅、開竅醒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痰厥中風。

文獻參考

結論

秘傳豁痰湯具有豁痰通竅、開竅醒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痰厥中風。但本方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傳統服藥法

栝樓仁1錢半,柴胡1錢2分,羌活1錢,獨活1錢,枳殼(麩炒)1錢,半夏(湯泡7次)1錢,烏藥1錢,橘紅7分,青皮7分,當歸7分,川芎7分,黃芩7分,黃連7分,南星(礬皂角煮過者)1錢。
水2鐘,加生薑3片,煎8分,臨服入薑汁1茶匙,竹瀝1酒杯,日進1服。10日後漸安。
不可性急,不可輕服續命湯、活絡丹、天麻丸、清心丸、蘇合香丸、辛香熱藥。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瓜蔞、柴胡、羌活、獨活、枳殼、半夏、烏藥、橘紅、青皮、當歸、川芎、黃芩、黃連、天南星等中藥組成。

  • 瓜蔞:味苦、辛,性寒,有化痰、行氣、散結的功效。
  •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有疏肝解郁、升陽舉陷的功效。
  • 羌活:味辛、苦,性溫,有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
  • 獨活:味苦、辛,性微溫,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
  • 枳殼:味苦、酸,性微寒,有理氣、化痰、散結的功效。
  • 半夏:味辛、苦,性溫,有燥痰、化痰、降逆的功效。
  • 烏藥:味辛、苦,性溫,有行氣、散寒、止痛的功效。
  • 橘紅:味辛、苦,性溫,有化痰、行氣、散結的功效。
  • 青皮:味苦、辛,性溫,有行氣、燥痰、散結的功效。
  • 當歸:味甘、辛,性溫,有補血、活血、調經的功效。
  • 川芎:味辛、溫,性微苦,有活血、行氣、祛風的功效。
  • 黃芩:味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的功效。
  • 黃連:味苦、寒,有清熱、燥濕、瀉火的功效。
  •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有燥痰、化痰、散結的功效。

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具有豁痰通竅、開竅醒神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痰厥中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孩、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
動脈粥樣硬化
四肢麻痺癱瘓
腦內出血
腦動脈阻塞
腦血栓塞
多痰
半身或下肢麻木
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豁痰湯,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卷三。 組成:栝樓仁1錢半,柴胡1錢2分,羌活1錢,獨活1錢,枳殼(麸炒)1錢,半夏(湯泡7次)1錢,烏藥1錢,橘紅7分,青皮7分,當歸7分,川芎7分,黃芩7分,黃連7分,南星(礬皂角煮過者)1錢。 主治:痰厥中風,口眼歪斜,手足不隨,不省人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起左湯

相似度 58%

祛風除濕湯

相似度 58%

柴胡陷胸湯

相似度 57%

秘傳瀉肝湯

相似度 53%

理氣祛風散

相似度 53%

防風至寶湯

相似度 52%

內托耆柴湯

相似度 52%

清氣利膈丸

相似度 51%

黃連清氣散

相似度 51%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