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散

MA DOU L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16%
脾經 15%
胃經 15%
腎經 10%
肝經 6%
大腸經 6%
小腸經 3%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馬兜鈴散中包含馬兜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馬兜鈴的藥理作用:馬兜鈴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平喘之功效。其含有的馬兜鈴酸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並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對於一些熱毒壅肺、痰熱喘咳、水腫尿少等症狀,馬兜鈴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方劑的配伍:馬兜鈴散中其他藥材,例如金銀花、連翹、生地等,都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與馬兜鈴的藥性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平喘的治療目的。

馬兜鈴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馬兜鈴散以清熱解毒、利濕止痛為主要功效,而枳殼的加入,可助於疏肝理氣,使藥力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進一步緩解疼痛。
  2. 消食導滯,健脾化濕: 枳殼亦有消食導滯、健脾化濕的功效,可幫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利於藥物吸收,促進病情恢復。

馬兜鈴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馬兜鈴散主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而桔梗可幫助宣通肺氣,利咽開音,使藥效更為顯著。
  2. 引藥上行:桔梗具有升提中氣、開宣肺氣的作用,可引導藥力上行,達到治療咽喉部位病症的效果。馬兜鈴散中藥材多性寒涼,加入桔梗可使其藥力更好地到達病竈,提升療效。

馬兜鈴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馬兜鈴性寒,甘草性甘平,二者配伍,可中和馬兜鈴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調和脾胃、緩解疼痛的作用,與馬兜鈴同用,能協同其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此外,甘草還有解毒、抗炎等作用,能減輕馬兜鈴的毒副作用,提高用藥安全性。

馬兜鈴散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馬兜鈴散主治水腫,而大腹皮性味辛溫,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化濕之效。其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消除水腫,與馬兜鈴散中其他藥材如馬兜鈴、豬苓等利水滲濕藥物相輔相成,加強其利水功效。
  2. 調和脾胃: 大腹皮還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緩解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腹脹、水腫等症狀,有助於改善整體水液代謝功能,提升藥效。

馬兜鈴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燥濕,降逆止嘔: 馬兜鈴散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為主,但部分藥材可能偏寒涼,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出現嘔吐、腹脹等症狀。陳皮性溫,具有理氣燥濕、降逆止嘔之效,能溫脾和胃,協調藥性,防止寒涼藥物損傷脾胃。
  2. 行氣活血,助藥力達病所: 陳皮氣味芳香,能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快、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藥效。同時,陳皮還能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滲透,提高藥物的療效。

馬兜鈴散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風解表,宣肺止咳: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馬兜鈴散多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紫蘇葉可助其散寒解表,宣通肺氣,使痰液易於咳出。

二、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馬兜鈴散中其他藥材性寒,如馬兜鈴、杏仁等,而紫蘇葉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過盛,同時也能增強藥效,使藥力更好地發揮。

馬兜鈴散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其收斂固澀滋養肺氣的功效。

馬兜鈴散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為主,但其藥性偏寒涼,容易傷及脾胃,導致氣虛津虧。五味子味酸甘,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作用,能有效補益脾胃,防止藥性過寒。同時,五味子還能滋養肺氣,協同馬兜鈴散清熱解毒,緩解肺熱咳嗽等症狀,達到整體平衡的效果。

主治功效


馬兜鈴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妊娠到七、八個月以後,因受肺和大腸的病氣影響,胎氣過於旺盛,導致咳嗽、喘急的功效。

組成:

  • 馬兜鈴:味苦寒,清肺熱,利咽喉,消腫止痛。
  • 枳殼: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紫蘇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功效: 馬兜鈴散具有妊娠到七、八個月以後,因受肺和大腸的病氣影響,胎氣過於旺盛,導致咳嗽、喘急的功效。

用法: 馬兜鈴散一般以煎服為主,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禁忌: 馬兜鈴散不宜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

總結: 馬兜鈴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妊娠到七、八個月以後,因受肺和大腸的病氣影響,胎氣過於旺盛,導致咳嗽、喘急的功效。其組成包括馬兜鈴、枳殼、桔梗、甘草、大腹皮、陳皮、紫蘇葉、五味子等。馬兜鈴散一般以煎服為主,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馬兜鈴散不宜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

傳統服藥法


馬兜鈴3分,桑根白皮3分(銼),漢防己半兩,麻黃3分(去根節),白茯苓3分,柴胡3分(去苗),白前半兩,大腹皮3分(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桔梗3分(去蘆頭),五味子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紫菀半兩(洗去苗土),杏仁5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令微黃)。
上為散。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忌炙煿熱面。
方中茯苓,《普濟方》用一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氣喘肺結核百日咳鼻竇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咳嗽咽喉痛全身性水腫多痰四肢浮腫發脹心情煩燥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馬兜鈴散, 出處:《女科指掌》卷三。 組成:馬兜鈴、蘇子、枳殼、桔梗、甘草、桑白皮、陳皮、砂仁。 主治:妊娠喘息。

馬兜鈴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三。 組成:馬兜鈴(炒)1兩,甘草(炒)1兩,百部杏仁(去皮尖,炒熟)1兩。 主治:喘嗽,咳膿涎。

馬兜鈴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五。 組成:馬兜鈴1兩,黃耆1兩(銼),甘草半兩(生用,銼),玄參1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絡石1兩。 主治:咽喉疼痛,喘息急悶。

馬兜鈴散, 出處:《廣嗣紀要》卷十二。 組成:馬兜鈴1錢,枳殼(炒)1錢,桔梗1錢,甘草1錢,大腹皮1錢,陳皮1錢,蘇葉1錢,五味子7粒。 主治:妊娠7-8月以後,受肺與大腸之氣,胎氣壅盛,咳嗽喘急。

馬兜鈴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四。 組成:馬兜鈴半兩,紫蘇葉1兩,桔梗半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桑根白皮2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大腹皮1兩(銼),貝母半兩(煨微黃),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2分。 主治:妊娠胎氣壅滯,咳嗽喘急。

馬兜鈴散, 出處:《聖惠》卷六。 組成:馬兜鈴3分,桑根白皮3分(銼),漢防己半兩,麻黃3分(去根節),白茯苓3分,柴胡3分(去苗),白前半兩,大腹皮3分(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桔梗3分(去蘆頭),五味子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紫菀半兩(洗去苗土),杏仁5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令微黃)。 主治:肺氣喘急,時嗽,坐卧不得,喉中嗚,心胸滿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