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利金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宣肺利咽:桔梗具有宣肺利咽之功效,可疏散風熱,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利金湯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桔梗有助於清熱解毒,利咽開音,促進病症的緩解。
- 排膿消腫:桔梗還能起到排膿消腫的作用,對於咽喉部位的膿腫有很好的療效。利金湯中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連翹等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桔梗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促進膿液排出,達到更快的治療效果。
利金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潤肺止咳: 川貝母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利金湯主治咳嗽痰多,氣喘胸悶等症狀,川貝母能有效緩解肺熱,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症狀。
- 清熱解毒: 川貝母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利金湯中加入川貝母,可協同其他藥材,增強清熱解毒的效果。
因此,利金湯中加入川貝母,可有效地緩解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並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是利金湯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利金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其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利金湯多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痛等症狀,陳皮能幫助理氣消食,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積引起的胃痛、腹脹等症狀。
- 和胃止嘔: 陳皮還能和胃止嘔,對於因脾胃氣滯引起的嘔吐,陳皮能起到緩解作用。利金湯中加入陳皮,有助於整體提升方劑的止嘔效果,使治療效果更佳。
利金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利金湯以利水消腫為目的,茯苓可健脾益氣,促進水液代謝,幫助利水滲濕,使水腫消退。
2. 和中利水: 茯苓能和中健脾,調和脾胃,使水液運化正常。利金湯多用於脾腎兩虛或脾虛濕阻所致的水腫,茯苓有助於健脾利濕,改善水腫症狀,同時也能緩解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利金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利金湯多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甘草性甘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解毒生津等功效。加入甘草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刺激,同時也能增強藥物的療效。
2. 提高藥效: 甘草與其他藥物配伍,能夠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例如,甘草與川芎、白芷等藥物配伍,能夠增強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同時,甘草還能增強其他藥物的抗炎、抗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利金湯中包含枳殼,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性寒,入肝經,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脇脹痛、胃脘脹滿等症狀。利金湯中的枳殼可以幫助緩解患者因肝氣鬱滯所導致的肝膽疾患。
- 消食導滯,降逆止嘔:枳殼還具有消食導滯、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氣嘔吐等症狀。利金湯中加入枳殼,可以促進消化,改善患者的食慾,減輕其不適症狀。
總而言之,利金湯中加入枳殼,主要是利用其疏肝理氣、消食導滯的功效,以緩解患者的肝膽疾患和消化不良症狀。
主治功效
利金湯主治功效及原理分析
利金湯,主要功效為清肺化痰,降氣止咳。主要用於治療肺經燥痰氣壅所致的咳嗽、喘促、痰難咯出等症狀。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利金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肺經燥痰氣壅: 脈澀面白,氣上喘促,灑漸寒熱,悲愁不樂,其痰澀而難出。(《不居集》,《張氏醫通》,《醫宗必讀》)
- 肺燥塞不利而咳: (《麻科活人全書》,《醫通祖方》)
- 氣壅之痰: (《不居集》,《醫宗必讀》)
- 外感風寒,內傷寒冷咳嗽: 寒冷入胃,從胃脈上至於肺,則肺寒,外內合邪,故咳。(《顧松園醫鏡》)
- 風寒致喘: (《顧松園醫鏡》)
治療原理
利金湯的組成為:貝母、茯苓、枳殼、陳皮、桔梗、甘草,(部分方劑含生薑、白蜜)。
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清肺潤燥: 肺經燥痰的特點是“痰澀而難出”,這與肺燥津傷有關。方中貝母潤肺化痰,能有效緩解燥痰的症狀。《類證治裁》中提到“在肺者白如米粒,澀而難出,利金湯去薑、枳,加玉竹,蜜水沖”,說明在此基礎上加強潤肺之功。
宣降肺氣: 桔梗宣肺祛痰,枳殼降氣化痰,兩者合用,一宣一降,恢復肺氣的宣發肅降功能,使氣機通暢,痰易咯出。
健脾化濕: 茯苓、陳皮健脾燥濕,從源頭上減少痰的生成。脾為生痰之源,脾虛則濕聚成痰,故健脾化濕是治痰的重要方法。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使藥性更加平和。
生薑、白蜜: 生薑溫肺散寒,白蜜潤肺止咳,在部分方劑中加入,增強療效。如《醫通祖方》中提到“利金湯,治肺燥澀不利而咳。桔梗湯加貝母、橘紅、枳殼、茯苓、生薑、白蜜。”
各家觀點
- 《類證治裁》: 強調根據痰在不同臟腑的表現,選用不同的方劑加減。例如,在肺者用利金湯去薑、枳,加玉竹,蜜水沖。
- 《麻科活人全書》: 指出麻疹後期餘邪未盡,肺氣未平的咳嗽,可用利金湯去陳皮、桔梗、甘草、生薑,加麥冬、牛蒡子、黃芩、桑白皮治之。對於麻疹透發後壯熱咳嗽大便閉結者,用除熱清肺湯去赤芍、甘草。
- 《癲狂條辯》: 認為肺經燥痰,其痰澀而難出,以利金湯、潤肺飲主之。
- 《醫通祖方》: 認為利金湯可治肺燥澀不利而咳。
- 《顧松園醫鏡》: 指出利金湯可治惡風發熱,鼻塞打嚏,鼻流清涕,痰嗽或頭痛,並可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物。如外感風寒,內傷寒冷咳嗽者,可加半夏以治胃寒;風寒致喘者,可加炒麻黃、石膏。
- 《不居集》: 認為利金湯治肺經之邪,而不治肺經之痰,並指出外感之痰,其本在肺,其末在脾,而與腎絕不相干。
- 《醫宗必讀》: 認為利金湯治氣壅之痰。
- 《羅氏會約醫鏡》: 認為利金湯治肺經氣壅咳痰。
總結
利金湯是一個經典的清肺化痰方劑,通過潤燥、降氣、化濕等作用,有效治療肺經燥痰氣壅所致的咳嗽、喘促等症狀。各家醫書對其應用有所發揮,但總體上都肯定了其清肺化痰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利金湯的具體應用還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辨證論治,合理加減藥物。
傳統服藥法
桔梗(炒)3錢,貝母(薑汁炒)3錢,陳皮(去白)3錢,茯苓2錢,甘草5分,枳殼(麩炒)錢半。
清肺利金。
水2鐘,生薑5片,煎1鐘,不拘時服。
按:《張氏醫通》有白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利金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腹脹等症狀。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利金湯, 出處:《幼科直言》卷五。 組成:車前子、桑白皮、黃芩、黃連、歸尾、懷牛膝、甘草梢、木通、紅花。 主治:清熱分利。主治:小兒肺熱流於小腸,小便撒血。
利金湯, 出處:《醫宗必讀》卷九。 組成:桔梗(炒)3錢,貝母(薑汁炒)3錢,陳皮(去白)3錢,茯苓2錢,甘草5分,枳殼(麸)錢半,枳殼(炒)錢半。 主治:清肺利金。主治:肺經燥痰氣壅,脈澀面白,氣上喘促,灑漸寒熱,悲愁不樂,其痰澀而難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