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胡散

QIAN 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寶諸方》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肺經 27%
胃經 16%
心經 10%
肝經 6%
膀胱經 5%
腎經 5%
大腸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前胡散

中藥方劑「 前胡散 」,主要成分是:半夏,陳皮,茯苓,前胡,枳殼,甘草。主治功效是:女性脾虛,心窩以下有塊氣結,而且有氣疾,不能服用溫熱性藥物的人。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半夏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前胡

傳統中藥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前胡能清化熱痰,可用於治療痰熱壅盛的證狀,如:風熱頭痛、痰熱咳喘、嘔逆、胸膈滿悶等。前胡還能止咳化痰,用於治療咳嗽、咳痰等症狀。此外,前胡具有散風熱、降氣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燒、頭痛、氣喘等症狀。

枳殼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總結

中藥方劑「 前胡散 」,主要成分是:半夏,陳皮,茯苓,前胡,枳殼,甘草。主治功效是:女性脾虛,心窩以下有塊氣結,而且有氣疾,不能服用溫熱性藥物的人。

傳統服藥法


前胡1兩,赤茯苓1兩,大腹皮5錢,人參5錢,木香3錢,檳榔3錢,大黃3錢。
上為細末。
每服5錢,沸熱點服。

方劑組成解釋


半夏、陳皮、茯苓、前胡、枳殼、甘草均具有理氣化痰的功效。半夏、陳皮、茯苓可燥濕化痰,前胡、枳殼可理氣化痰,甘草可緩和諸藥的藥性。本方合用,可有效緩解婦人脾虛,心下有結氣及氣疾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相關疾病


氣喘貧血肺結核胰臟炎瘧疾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角膜炎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包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

相同名稱方劑


前胡散, 出處:《雞峰》卷五。 組成:前胡1兩,川升麻1兩,地骨皮1兩,杏仁(湯去皮尖,麸炒黃)1兩,紫菀1兩半,石膏2兩半,麥門冬2兩,甘草半兩。 主治:熱病,壯熱咳嗽,頭痛心悶。

前胡散,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半夏(湯洗7次,切)6兩,陳皮6兩,白茯苓3兩,前胡3兩,枳殼(麸炒赤,去瓤)3兩,甘草(炙)3兩。 主治:婦人脾虛,心下有結氣及氣疾,不能服溫藥者。

前胡散, 出處:《傅青主女科·産後編》卷下。 組成:川芎1錢,當歸3錢,黑薑4分,炙草4分,桃仁10粒,熟地3錢,前胡1錢,肉桂1錢。 主治:産後虛中感寒飲冷,其寒下攻小腹作痛;又有血塊作痛;又産後血虛,臍下痛者。

前胡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前胡半兩(去蘆頭),檳榔半兩,訶黎勒皮3分,木香1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妙),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赤茯苓半兩,沉香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傷飽,心腹滯悶,不能乳哺。

前胡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前胡3分(去蘆頭),赤茯苓半兩,犀角屑半兩,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鬱李仁半兩(湯浸,去皮,微炒),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主治:小兒腹內痞結,壯熱羸瘦,多啼。

前胡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八引《千金》。 組成:前胡2兩(去蘆頭),半夏1兩(湯洗7次,去滑),枳殼半兩(麸炒微黃,去瓤),赤芍藥2兩,麻黃1兩(去根節),人參1兩(去蘆頭),赤茯苓1兩,陳皮1兩(洗,浸去白瓤),白朮1兩,厚朴1兩(去粗皮,生薑汁制),甘草3兩(炙微赤,銼)。 主治:肺急,胸膈不利,咳逆頭痛,嘔吐不下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