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橘皮湯

ZI SU JU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7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肺經 18%
脾經 15%
大腸經 12%
心經 10%
小腸經 8%
肝經 8%
腎經 7%
胃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紫蘇葉在紫蘇橘皮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風散寒,解表止咳:紫蘇葉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咳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入侵所致的感冒、咳嗽、鼻塞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二、 行氣化痰,和胃止嘔:紫蘇葉還具有一定的行氣化痰功效,可幫助緩解痰液阻塞所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此外,紫蘇葉也能和胃止嘔,對於因寒邪犯胃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紫蘇橘皮湯中包含橘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肝理氣: 橘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疏肝解鬱的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導致的胸悶氣短、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橘皮能有效緩解。

二、溫中止嘔: 橘皮能溫中散寒,止嘔消食。對於脾胃虛寒、寒氣上逆導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橘皮可溫暖脾胃,助消化,止嘔止瀉。

因此,紫蘇橘皮湯中添加橘皮,能有效發揮其疏肝理氣、溫中止嘔的功效,使藥效更全面,治療效果更顯著。

紫蘇橘皮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的輕粉具有特定的功效。輕粉,主要成分為輕粉石,具有解毒、消腫和利水的特性,在中醫理論中常用於治療水腫、腹脹等症狀。在紫蘇橘皮湯中,輕粉的加入主要是為了協調藥方的整體效果,增強其疏通氣機、行氣消食的功效,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此外,紫蘇本身具有解表散寒、舒緩情緒的作用,而橘皮則能理氣健脾,兩者搭配一起可以有效改善因寒滯引起的消化不良和內臟不適。輕粉在此方中的角色是促進其他藥材的功能發揮,使整體療效更加顯著。綜合來看,輕粉的添加不僅調和了方劑的藥性,還提高了治療效果,使紫蘇橘皮湯成為了一個理想的舒緩隨氣不適的方劑。

紫蘇橘皮湯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消脹止痛: 大腹皮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消脹止痛的功效。其能疏通腸胃氣機,消除脹滿,緩解胸悶、腹痛等症狀。與紫蘇、橘皮相配,可加強理氣行氣之效,有助於改善因氣機阻滯引起的胃腸不適。
  2. 健脾利濕: 大腹皮還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能促進脾胃運化,利水消腫。與紫蘇、橘皮配合,可加強利濕消腫作用,有助於解決因濕邪停滯導致的腹脹、水腫等問題。

總之,大腹皮的加入,既能幫助理氣消脹,又能健脾利濕,與其他藥材相互協同,有效改善胃腸不適、水濕停滯等症狀。

紫蘇橘皮湯為一經典的中醫方劑,用於調理氣機、寬胸利膈、止咳化痰。該方主要由紫蘇葉、陳皮(橘皮)、厚樸、前胡等藥材組成,而其中加入檳榔,則是出於增強其行氣消積、驅蟲的作用。檳榔味辛、苦,性溫,歸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消食、殺蟲之功,對於脘腹脹滿、消化不良以及腸道寄生蟲等症狀均有良好療效。在紫蘇橘皮湯中,檳榔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既可助消化,又可增強整個方劑的行氣效果,使藥力更為全面,適用於多種由氣滯引起的病症,如胸脹、腹痛、咳嗽痰多等。因此,檳榔在紫蘇橘皮湯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方劑中藥物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配伍原則。

紫蘇橘皮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氣: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開宣肺氣、止咳化痰之效。與紫蘇、橘皮相配,能增強其宣肺解表、理氣止咳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2. 利咽消腫:桔梗具有利咽消腫之效,可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對於因風邪犯肺、痰濁阻滯所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桔梗的加入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綜上所述,桔梗的加入使紫蘇橘皮湯的功效更加全面,有助於治療風邪犯肺、痰濁阻滯所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

紫蘇橘皮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原因在於:

  1. 固護脾胃,止咳化痰: 五味子性酸收斂,入肺、腎經,能固護脾胃,抑制肺氣上逆,達到止咳化痰之效。紫蘇與橘皮則具散寒解表、理氣化痰的作用,與五味子相輔相成,加強止咳化痰效果。
  2. 調和藥性: 五味子味酸,可緩解紫蘇與橘皮辛溫之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使方劑更加平和,適合多種人羣使用。

總之,五味子的加入使紫蘇橘皮湯更加全面,既能止咳化痰,又能固護脾胃,達到更佳的療效。

紫蘇橘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紫蘇辛溫,橘皮辛溫,二者皆偏於燥性,容易傷陰。甘草性甘平,味甘緩和,能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防止傷及脾胃,使藥效更平和。
  2.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入脾經,能益氣和中,補脾益氣,提高脾胃運化能力,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藥效。同時,甘草還能調和藥物,使藥性更協調,增強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主治功效分析:紫蘇橘皮湯

我們可以歸納出紫蘇橘皮湯在不同醫書中記載的應用及與之相關的方劑:

  1. 《傳信適用方》

    • 橘皮煎圓搭配紫蘇橘皮湯,用於治療 膨脹、飲食不消、至晚不欲飲食 的症狀。
    • 厚朴煎圓的組成和功效被詳細介紹,此方主要為補脾胃,與紫蘇橘皮湯治療的症狀有相關性。
  2. 《濟陽綱目》

    • 提到了「小橘皮煎」,為去阿魏、紅礬的大橘皮煎,可用於治療 尋常飲食所傷,中脘痞滿
    • 大橘皮煎(即古文描述的方劑)在不同情況下的應用:
      • 大病之後,穀食難化,及治中脘停聚:生薑湯送服。
      • 脾寒瘧疾:生薑橘皮湯送服。
      • 心腹脹痛:紫蘇橘皮湯送服。
      • 脾疼作楚:葛蒲湯送服。
      • 酒疸谷疸,遍身昏黃:大麥湯送服。
      • 兩脅引乳痛:沉香湯送服。
      • 酒積食積,面黃腹脹,時或乾嘔:煨薑湯送服。
      • 婦人脾血作楚,及血症氣塊,經血不調,或過時不來:醋湯送服。
      • 寒熱往來:特別適合服用。
      • 產後狀如癲癇(敗血上攻,迷亂心神):熱醋湯送服,效果迅速。
  3. 《古今醫統大全》

    • 香蘇飲:治療 水氣虛腫,小便赤澀,其中包含陳皮和紫蘇。
    • 紫蘇橘皮湯:治療 遍身腫滿,臟腑自利,明確列出了紫蘇橘皮湯的組成:紫蘇、橘皮、蘇子、大腹皮、香附子、茯苓、木香、半夏、檳榔、桔梗、五味子、甘草。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上述古文內容和紫蘇橘皮湯的藥物組成,可以分析其治療原理:

  1. 理氣化痰,消食導滯

    • 橘皮、紫蘇、蘇子、半夏、香附子 皆有理氣化痰之效,其中橘皮、紫蘇、半夏能燥濕化痰,香附子疏肝解鬱,有助於氣機的通暢。
    • 橘皮同時能健脾和胃,蘇子降氣消痰,大腹皮、檳榔行氣導滯,有助於消食化積,改善飲食不消、中脘痞滿等症狀。
  2. 利水消腫

    • 大腹皮、茯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水氣虛腫、遍身腫滿等症狀有治療作用。
  3. 溫中散寒

    • 紫蘇、生薑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虛寒、脾寒瘧疾等症狀。
  4. 調和氣血

    • 香附子、木香、甘草等藥物可以調和氣機,對於婦人脾血作楚、經血不調等症狀有一定作用。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紫蘇橘皮湯的功效可以概括為:

  • 理氣化痰,消食導滯:治療飲食不消、中脘痞滿、膨脹等消化系統問題。
  • 利水消腫:治療遍身腫滿、水氣虛腫等症狀。
  • 溫中散寒:改善脾胃虛寒、脾寒瘧疾等症狀。
  • 調和氣血:對婦科相關的氣血不調有一定的療效。

紫蘇橘皮湯通過多種藥物的組合,發揮理氣、化痰、消食、利水等多重功效,從而達到治療上述症狀的目的。它針對脾胃功能失調、氣機阻滯、水濕停聚等病機,通過恢復脾胃運化、疏通氣機、祛除水濕來實現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紫蘇4分,橘皮4分,蘇子4分,大腹皮4分,檳榔4分,桔梗4分,五味子2分,甘草2分。
上(口父)咀。每服1兩,水2盞,加生薑3片,煎1盞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紫蘇橘皮湯, 出處:《醫統》卷三十一引《聖惠》。 組成:紫蘇4分,橘皮4分,蘇子4分,大腹皮4分,檳榔4分,桔梗4分,五味子2分,甘草2分。 主治:遍身腫滿,臟腑自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