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石膏散

CHAI HU SHI GAO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二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14%
肝經 14%
胃經 14%
心經 5%
膀胱經 5%
膽經 5%
大腸經 5%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肺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柴胡石膏散」的主要成分包括:赤芍、柴胡、前胡、石膏、葛根、升麻、黃芩、桑白皮、荊芥等。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瀉火、散風熱、透疹、止咳化痰等功效。

赤芍: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葛根:性微寒,味甘,歸脾胃經。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黃芩:性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歸肺、肝經。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前胡:性微寒,味苦,歸肺經。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桑白皮:性微寒,味苦,歸肺、腎經。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柴胡石膏散」的主治功效包括:

外感風熱:患者因感冒而出現發熱、怕風、頭痛、身體疼痛、鼻塞、喉嚨乾燥、口渴、心煩、咳嗽出汗等症狀。脈搏浮快。

少陽陽明合病:患者同時出現少陽陽明兩經的病症,表現為壯熱怕風、頭痛身痛、鼻塞咽乾、口渴心煩、咳嗽出汗等。脈搏浮緩。

時行瘟疫:流行性瘟疫,患者會出現胸悶、心悸、寒熱往來、痰液粘稠、咳嗽、涕唾稠粘等症狀。

傷風:感冒引起的疾病,患者會出現陽氣鬱結、元氣下陷等症狀。

春夏感冒:春季或夏季感冒,患者會出現聲音沙啞、痰液壅積、氣喘、咳嗽、咽喉乾燥、自汗等症狀。

「柴胡石膏散」的主要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等功效。因此,該方劑可有效治療外感風熱、少陽陽明合病、時行瘟疫、傷風、春夏感冒等疾病。患者在服用「柴胡石膏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應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2. 服用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3. 服用期間應避免飲酒。

  4. 服用期間應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

  5. 如果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服用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赤芍藥50兩,柴胡(去苗)50兩,前胡(去苗)50兩,石膏(煅)50兩,乾葛50兩,升麻25兩,黃芩37兩,桑白皮37兩,荊芥穗(去土)37兩。
上為粉末。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豉10余粒,同煎7分,去滓,稍熱服。小兒分作3服,不拘時候。
柴胡升麻湯(原書同卷寶慶新增方)、柴胡石膏湯(《奇效良方》卷十)。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石膏散由柴胡、石膏、葛根、升麻、黃芩、桑白皮、荊芥等中藥組成。柴胡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石膏清熱瀉火,生津止渴;葛根解肌退熱,升清降逆;升麻升清散熱,透表解暑;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桑白皮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荊芥疏風解表,散風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表,疏風散熱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柴胡石膏散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咳血頭痛鼻塞氣喘肺炎原發性高血壓容易焦慮恐懼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痲風 [漢生氏病]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感冒咳嗽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石膏散, 出處:《局方》卷二。 組成:赤芍藥50兩,柴胡(去苗)50兩,前胡(去苗)50兩,石膏(煅)50兩,乾葛50兩,升麻25兩,黃芩37兩,桑白皮37兩,荊芥穗(去土)37兩。 主治:外感風熱、少陽、陽明合病,壯熱惡風,頭痛身疼,鼻塞咽乾,口渴心煩,咳嗽自汗,脈浮緩。時行瘟疫,心胸如滿,寒熱往來,痰實咳嗽,涕唾稠粘。傷風,及陽氣鬱遏,元氣下陷。春夏感冒,聲重聲啞,甚至痰壅氣喘,咳嗽咽乾,自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