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柴芩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一、 疏肝解鬱:柴胡具有疏肝解鬱之功,可緩解肝氣鬱結、胸悶脅痛、精神抑鬱等症狀,與方中芩連、黃芩等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和解少陽之目的。
二、 升陽散寒:柴胡亦有升陽散寒之效,可溫陽解表、驅散寒邪。對於少陽經受寒邪影響導致的寒熱往來、胸脅脹滿等症狀,柴胡可發揮調節作用,促進陽氣升發,緩解寒邪入侵。
總之,柴胡在柴芩湯中扮演著疏肝解鬱、升陽散寒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以達到治療少陽病的目的。
柴芩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性涼,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止血安胎之效。柴芩湯主要用於治療熱證,如溫病初起、熱邪犯肺、胸悶咳嗽等,黃芩可以清熱瀉火,解表散邪,與柴胡相輔相成,達到清熱解表的效果。
二、利濕退黃: 黃芩具有一定的利濕退黃作用,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黃疸病症,可以起到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柴芩湯中加入黃芩,可以加強利濕退黃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黃疸症狀。
柴芩湯中包含豬苓,主要是因為豬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其利水滲濕作用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並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而清熱解毒作用則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並緩解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柴芩湯的組成中,柴胡、黃芩等藥材清熱解毒,而豬苓則起到利水滲濕的作用,共同達到清熱利濕的效果。因此,豬苓的加入,有助於提升柴芩湯的療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濕熱內蘊引起的相關疾病。
柴芩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柴芩湯主治濕熱內蘊,而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瀉熱除煩之效,可助柴胡、黃芩清熱解毒,並將體內過多的濕熱排出體外,達到治療目的。
- 配合其他藥物: 澤瀉與柴胡、黃芩等藥物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共同發揮利水清熱、解毒除煩之效。澤瀉的利水滲濕作用,可助柴胡、黃芩的藥力更好地發揮,使療效更佳。
柴芩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柴芩湯以柴胡、黃芩清熱解表,但容易傷津耗氣,而茯苓能補脾益氣,利水滲濕,協調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防止脾胃受損。
- 配合柴胡、黃芩清熱解表:柴胡、黃芩清熱解表,但容易導致體內濕氣積聚,而茯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配合柴胡、黃芩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濕熱,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柴芩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源於其補脾健胃、燥濕利水、升陽止瀉的功效。
柴芩湯以清熱瀉火為主,但其中常會出現脾胃虛寒、濕濁內停的情況,導致腹瀉、腹痛等症狀。白朮能夠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可有效改善脾胃虛弱,促進水濕運化,進而減少腹瀉、腹痛等症狀,使清熱瀉火之效更加顯著,使治療效果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柴芩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柴芩湯主要用於治療痘疹(如天花、麻疹等)伴隨之證候,特別是:
- 小便不利:水液代謝失常,膀胱氣化失司,導致尿少或排尿困難。
- 身熱煩渴:邪熱內蘊,津液耗傷,故發熱口渴。
- 洩瀉:濕熱下注或脾虛濕盛,引發腹瀉。
此方見載於《景岳全書》等多部典籍,屬「和解分利」之劑,既能疏解少陽之熱,又能利水滲濕,調和表裡。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由「柴胡、黃芩、豬苓、澤瀉、茯苓、白朮」六味藥組成,加生薑調和中焦,其配伍核心如下:
柴胡(1錢5分)
- 主入少陽,疏解半表半裡之邪,透散痘疹鬱熱。
- 和解退熱,針對「身熱」之主證。
黃芩(1錢5分)
- 清瀉少陽與肺胃之熱,兼能燥濕。
- 與柴胡相配,形成「和解少陽」基礎(小柴胡湯主藥結構),共治熱鬱煩渴。
利水滲濕藥組(豬苓、澤瀉、茯苓、白朮)
- 豬苓、澤瀉、茯苓:三者協同利水,導濕熱從小便而出,解決「小便不利」與洩瀉(分利止瀉)。
- 白朮:健脾燥濕,固護中焦,既可止瀉,又能助茯苓強化運濕之能。
生薑
- 調和胃氣,減免黃芩、柴胡寒涼傷胃之弊,兼能辛散助柴胡透邪。
三、整體方義與治療方向
此方實為「小柴胡湯」與「四苓散」之合方簡化版:
- 和解清熱:柴胡、黃芩解少陽之熱。
- 分消水濕:四苓散架構(缺桂枝,去溫通之力)專攻水濕內停。
適用於「少陽證兼水濕內停」之病機,即邪熱鬱於半表半裡,同時濕阻三焦(上焦熱煩、中焦泄瀉、下焦小便不利)。透過疏熱與利水並行,達到「表裡雙解」之效。
四、推衍應用潛力
除痘疹外,凡符合「少陽濕熱」之證候(如暑濕感冒、濕熱型腸胃炎、泌尿感染伴發熱),皆可據病機加減化裁,展現中醫「異病同治」之特色。
傳統服藥法
柴胡1錢5分,黃芩1錢5分,豬苓1錢5分,澤瀉1錢5分,茯苓1錢5分,白朮1錢5分。
加生薑,水煎服。
柴苓湯(《景岳全書》卷五十四)、柴苓散(《治疹全書》卷上)、柴胡湯(《不知醫必要》卷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以小便不利為主症,若小便通利,則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柴芩湯,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八。 組成:柴胡1錢5分,黃芩1錢5分,豬苓1錢5分,澤瀉1錢5分,茯苓1錢5分,白朮1錢5分。 主治:痘疹,小便不利。身熱煩渴,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