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坤丸

PEI KU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心經 15%
肺經 15%
腎經 14%
肝經 14%
胃經 7%
大腸經 4%
膽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培坤丸」介紹

「培坤丸」中藥方劑是以黃耆、白朮、陳皮、當歸、川芎、白芍、砂仁、沙參、茯苓、酸棗仁、麥門冬、杜仲、桃仁、艾葉、山藥、遠志、熟地黃、五味子、酥組成,主治功效是:婦女月經不調,白帶或紅帶下,子宮發炎,身體睏倦、四肢無力,腹痛、四肢冰冷等症狀。

組成藥材介紹

**艾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杜仲:**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沙參:**滋陰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止渴止咳。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酸棗仁:**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遠志:**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總結

中藥方劑「培坤丸」以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調理月經、活血化瘀、補氣養血、健脾益腎等功效,對於婦女月經不調,白帶或紅帶下,子宮發炎,身體睏倦、四肢無力,腹痛、四肢冰冷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在使用「培坤丸」之前,應先諮詢中醫師,以確定是否適合服用。

傳統服藥法


炙黃耆3斤,白朮3斤,炙草8兩,廣陳皮2斤,當歸5斤,川芎1斤,杭芍1斤,揀砂仁9兩,北沙參1斤,雲茯苓2斤,棗仁2斤,寸冬2斤,杜仲(炒)2斤,核桃仁1斤4兩,蘆巴子2斤8兩,醋炒艾葉1斤,元肉2斤,山藥2斤,遠志肉4兩,熟地黃4斤,五味子8兩,酥油4兩。
上藥各為細末,以酥油溶拌微炒,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次3錢,黃酒或白開水送下。
中熱肝鬱者不宜服用。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黃耆、白朮、陳皮、當歸、川芎、白芍、砂仁、沙參、茯苓、酸棗仁、麥門冬、杜仲、桃仁、艾葉、山藥、遠志、熟地黃、五味子等中藥組成。其中,黃耆、白朮、陳皮、當歸、川芎、白芍、砂仁、沙參、茯苓、酸棗仁、麥門冬、杜仲、桃仁、艾葉、山藥、遠志、熟地黃均具有補氣養血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酥具有溫經散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調經止帶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白帶腹痛月經不調陰道炎胰臟炎子宮發炎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頸炎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培坤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西安方)。 組成:炙黃耆3斤,白朮3斤,炙草8兩,廣陳皮2斤,當歸5斤,川芎1斤,杭芍1斤,揀砂仁9兩,北沙參1斤,雲茯苓2斤,棗仁2斤,寸冬2斤,杜仲(炒)2斤,核桃仁1斤4兩,蘆巴子2斤8兩,醋炒艾葉1斤,元肉2斤,山藥2斤,遠志肉4兩,熟地黃4斤,五味子8兩,酥油4兩。 主治:婦人月經不調,赤白帶下,子宮炎,身困肢懶,腹痛肢冷各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