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散

CH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九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脾經 16%
心經 14%
胃經 14%
肝經 12%
腎經 10%
膀胱經 5%
膽經 3%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赤散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赤散方主治寒濕凝滯之證,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之效,可溫煦脾胃,驅散寒邪,助陽氣升發,改善寒濕凝滯所致的肢體沉重、脘腹冷痛等症狀。
  2. 調和藥性:方中其他藥物如赤芍、桃仁等性偏寒涼,而乾薑性溫,可中和寒涼之性,避免過寒傷陽,使藥物功效更協調,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

赤散方劑中含有防風,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邪: 赤散主治風熱感冒,而防風性辛溫,具有疏散風邪、止痛解表的功效,能有效驅散外感風邪,緩解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
  2. 配合藥性: 赤散中其他藥物如赤芍、生地等偏於清熱涼血,而防風則能引藥上行,使藥力更易到達頭面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防風在赤散方劑中起到疏散風邪、引藥上行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赤散方中加入沙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生津: 沙參性涼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養陰潤肺的功效。赤散方主治熱病後期津液耗傷,症見口渴咽乾,咳嗽痰粘等。沙參能清熱生津,滋陰潤燥,緩解熱病後的津液虧虛,有助於恢復機體的正常功能。
  2. 滋陰降火: 沙參能滋陰降火,與赤散方中其他清熱瀉火藥物,如生地、丹皮等,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療效,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赤散方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散寒止痛: 細辛味辛性溫,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溫經散寒,止痛消腫。赤散方主治寒邪客肺,症見發熱、咳嗽、胸痛等,而細辛可溫肺散寒,緩解胸痛。
  2. 宣肺利鼻: 細辛入肺經,可宣肺利鼻,通竅止痛。赤散方常用於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細辛可宣通鼻竅,緩解鼻塞,改善頭痛。

因此,細辛的加入,可增強赤散方的散寒止痛、宣肺利鼻之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寒邪客肺所致的咳嗽、胸痛、鼻塞等病症。

赤散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白朮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赤散方劑多用於治療濕熱下注、脾虛泄瀉等病症,白朮的加入有助於健脾固本,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濕熱下注引起的腹瀉等症狀。
  2. 配伍增效:白朮與赤散中其他藥物如黃連、黃芩等藥物配伍,可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白朮的健脾益氣,可緩解黃連、黃芩等藥物的苦寒之性對脾胃的損傷,同時也能增強藥效的發揮,提高治療效果。

赤散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赤散主治外感風寒,常伴有畏寒發熱、肢體痠痛等症狀。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其補氣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加速機體恢復,緩解風寒症狀。
  2. 調和藥性,提高療效: 赤散方劑中含有辛涼解表之品,如麻黃、桂枝等,若單用易傷津耗氣。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中和辛涼之性,避免傷及正氣,同時也能增強辛涼解表之藥的藥效,使藥力更加平和、有效。

赤散方中加入花椒,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花椒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赤散方多用於治療皮膚病,花椒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溫經止癢作用。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花椒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皮膚腫脹、疼痛等症狀。赤散方中加入花椒,可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赤散方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赤散方多用於治療濕熱蘊蒸之證,而茯苓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將體內濕熱之氣排出,配合其他藥物,可達到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效果。
  2. 滲濕利水: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有助於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赤散方中加入茯苓,可增強利水功效,促進體內溼邪的排出,使療效更佳。

赤散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散風寒,宣肺止咳: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赤散主治風寒束表、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鼻塞、頭痛等症,麻黃能發散外邪,開宣肺氣,使邪氣從表散出,達到止咳化痰、通竅止痛的效果。
  2. 助藥力,加強療效:赤散中其他藥物如石膏、杏仁等,偏於清熱潤肺,而麻黃則偏於發散風寒,兩者相互配合,可使藥效相輔相成,更好地達到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的效果。

赤散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藥性。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等功效。赤散主治濕熱蘊結,症見發熱、口渴、腹痛、泄瀉、小便短赤等,而黃芩能清熱解毒,瀉火燥濕,與赤散其他藥物如黃連、黃柏、梔子等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效果,使患者的濕熱之邪得以消除,達到治療目的。

赤散方劑中包含代赭石,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嘔止眩: 代赭石味甘、澀,性平,入脾、胃經,具有鎮嘔止眩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脾胃不和、氣機逆亂引起的噁心嘔吐、頭暈目眩等症狀。赤散主治頭風眩暈,而代赭石的鎮嘔止眩功效正好能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2. 降逆止瀉: 代赭石還具有降逆止瀉的功效,能抑制胃氣上逆,防止腹瀉。赤散中其他藥物如石膏、知母等也有清熱解毒、止瀉的功效,代赭石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赤散方劑中包含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性平,具有宣肺利咽之功,可以開宣肺氣,通利咽喉,使痰液易於排出。赤散主治風熱犯肺,肺氣壅塞,咽喉腫痛等症,桔梗的宣肺利咽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病症。
  2. 利氣排膿:桔梗具有利氣排膿之效,可以促進膿液排出,有利於炎症的消退。赤散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物,桔梗的利氣排膿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消散炎症,促進病症的康復。

赤散方中加入吳茱萸,乃因其性溫熱,味辛、苦,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降逆止呃之功效。

吳茱萸善於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寒邪客於中焦,導致脘腹冷痛、嘔吐呃逆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赤散方多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嘔吐腹瀉等症,吳茱萸的加入可起到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赤散方劑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赤散主治寒凝血瘀之症,附子性溫熱,可溫陽散寒,驅除寒邪,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2. 回陽救逆:附子具有回陽救逆之功,可用於陽氣虛衰、脈微欲絕之危重病症。赤散中加入附子,可增強方劑的救治力量,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赤散

配方:乾薑、防風、沙參、細辛、白朮、人參、花椒、茯苓、麻黃、黃芩、代赭石、桔梗、吳茱萸、附子

主治:傷寒頭痛、項強身熱、腰脊痛、往來有時。

方劑組成介紹:

  1.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2.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3.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4. 代赭石性平味甘、澀,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如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
  5.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6.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7.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8.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9.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10.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11.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12. 沙參具有滋陰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益胃生津、止渴止咳的作用。
  13.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
  14.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總結:

赤散 是中藥方劑的一種,由乾薑、防風、沙參、細辛、白朮、人參、花椒、茯苓、麻黃、黃芩、代赭石、桔梗、吳茱萸、附子等藥物組成。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傷寒頭痛、項強身熱、腰脊痛、往來有時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風寒表證,若有發熱、惡寒、頭痛、項強、身熱、腰脊痛等症狀,可服用本方。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正氣。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服用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相關疾病


小便疼痛舌頭腫大妊娠尿痛白睛溢血小便顏色偏黃血尿易感到驚嚇舌頭痛胬肉攀睛舌頭鮮紅色赤脈傳睛舌體表面潰破妊娠尿血睪丸疼痛腫脹幼兒啼哭睡眠障礙頭痛動脈粥樣硬化瘧疾腮腺炎

相同名稱方劑


赤散,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赤石脂3兩,桂心1兩,代赭3兩。 主治:産後下痢。

赤散, 出處:《肘後方》卷二。 組成:牡丹5分,皂莢5分(炙之),細辛3分,乾薑3分,附子3分,肉桂2分,珍珠4分,踯躅4分。 主治:瘴氣、疫癧、溫毒。

赤散, 出處:《千金》卷九。 組成:藜蘆1兩,踯躅花1兩,附子6铢,桂心6铢,真朱6铢,細辛18铢,乾薑18铢,牡丹皮1兩6铢,皂莢1兩6铢。 主治:闢溫疫氣。主治:傷寒熱病。

赤散, 出處:《千金》卷九。 組成:乾薑1兩,防風1兩,沙參1兩,細辛1兩,白朮1兩,人參1兩,蜀椒1兩,茯苓1兩,麻黃1兩,黃芩1兩,代赭1兩,桔梗1兩,吳茱萸1兩,附子2兩。 主治:傷寒頭痛,項強身熱,腰脊痛,往來有時。

赤散, 出處:《千金》卷九引華佗方。 組成:丹砂12铢,蜀椒18铢,蜀漆18铢,乾薑18铢,細辛18铢,黃芩18铢,防己18铢,桂心18铢,茯苓18铢,人參18铢,沙參18铢,桔梗18铢,女萎18铢,烏頭18铢,雄黃24铢,吳茱萸30铢,麻黃2兩半,代赭2兩半。 主治:傷寒頭痛身熱,腰背強引頸,及風口噤瘧不絕,婦人産後中風寒,經氣腹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