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調肝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健脾和胃等功效。調肝飲多以辛涼藥材為主,加入甘草可減輕其寒性,避免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甘草與其他藥材搭配,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柴胡搭配,可以增強柴胡疏肝解鬱的功效;甘草與黃芩搭配,可以增強黃芩清熱燥濕的功效。
調肝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養肝柔肝: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養血潤燥、安神止痛的功效。對於肝血不足、肝氣鬱結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 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肝臟功能: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臟的血液供應,有利於肝臟的修復和功能恢復。同時,當歸還能疏肝解鬱,調節肝氣,改善肝臟的代謝功能。
因此,調肝飲中加入當歸,能夠起到補血活血、養肝柔肝、改善肝臟功能的作用,對於治療肝血不足、肝氣鬱結等肝病具有重要意義。
調肝飲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疏肝理氣: 青皮味辛、苦,性微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肝氣鬱結,則會導致胸脇脹痛、脅肋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青皮能疏解肝氣鬱結,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相關症狀。
- 健脾和胃: 青皮亦具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胃腸功能。肝氣鬱結,往往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青皮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胃腸道症狀。
調肝飲中加入龍膽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肝瀉火: 龍膽草味苦寒,性寒涼,善於清泄肝膽之火,對於肝火旺盛引起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脅肋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利膽退黃: 龍膽草能促進膽汁分泌,並有助於膽汁排泄,對於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小便黃赤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龍膽草在調肝飲中起到清肝瀉火、利膽退黃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各種病症。
調肝飲方中加入枳殼,主要是利用其疏肝理氣、消食化積的功效。
枳殼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其苦寒之性可清泄肝火,降逆氣,疏肝理氣,解鬱化滯。
肝氣鬱結,則氣機不暢,可致胸脅脹痛、消化不良等症。枳殼入肝經,可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入脾經,可消食化積,促進消化。
因此,在調肝飲方中加入枳殼,可有效改善肝氣鬱結,促進氣血流通,達到疏肝理氣、消食化積的功效。
調肝飲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和胃降逆: 生薑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肝氣鬱結,容易導致脾胃失和,出現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生薑能溫胃散寒,降逆止嘔,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胃氣不舒。
- 疏肝解鬱: 生薑性溫,能散寒解表,並具有疏肝解鬱之效。肝氣鬱結,可導致氣機阻滯,表現為胸悶脅痛、情緒低落、易怒等。生薑能疏通肝氣,使氣機運行通暢,有助於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諸症。
因此,調肝飲中加入生薑,能起到和胃降逆、疏肝解鬱的作用,有助於整體調理肝氣鬱結之症。
調肝飲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脾胃,助藥力: 大棗性溫和,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則肝氣得以疏泄,肝血得以充盈。因此,大棗可以補益脾胃,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
- 緩和藥性,和中調和: 調肝飲多以辛涼之藥為主,可能對脾胃造成一定的刺激。大棗甘溫,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可防止藥物過於寒涼,避免損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調肝飲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化痰散結之效。肝鬱氣滯,上逆犯胃,可導致噁心嘔吐,半夏可降逆氣,止嘔吐,使肝氣疏泄,脾胃和諧。
- 燥濕化痰:半夏性燥,善於燥濕化痰。肝鬱氣滯,易導致痰濕內阻,影響脾胃運化,半夏可化解痰濕,促進脾胃功能恢復,使肝氣得以疏泄。
因此,調肝飲中加入半夏,可有效降逆止嘔、燥濕化痰,達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療效。
調肝飲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在於柴胡的以下特性:
- 疏肝解鬱: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之效。對於肝氣鬱結、胸脅脹痛、情緒煩躁等症狀,柴胡能起到疏解肝氣、舒暢氣機的作用。
- 和解表裏:柴胡兼具解表和解裡的功效,能調節表裏氣機,使之和諧平衡。在調肝飲中,柴胡可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調理肝臟與脾胃之間的關係,達到整體改善的效果。
調肝飲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降肝火: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毒的功效。肝火亢盛,常表現為口苦咽乾、目赤耳鳴、頭暈目眩、心煩易怒等症狀,黃芩能清泄肝火,緩解這些症狀。
- 疏肝解鬱,和解肝脾: 黃芩能疏肝解鬱,解除肝氣鬱結,並能和解肝脾,改善肝脾功能失調。調肝飲常用於肝鬱氣滯、肝火上炎、脾胃不和等症,黃芩的加入能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調肝飲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基於人參的補氣功效。
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功效。肝臟主疏泄,而氣虛則會影響肝的疏泄功能,導致肝氣鬱結,出現各種肝病症狀。人參補氣,可改善肝氣虛弱,促進肝臟的正常運作。
此外,人參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臟血液循環,促進肝臟細胞再生,從而達到養肝護肝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調肝飲」,主要成分:甘草、當歸、青皮、龍膽草、枳殼、生薑、大棗、半夏、柴胡、黃芩、人參。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龍膽草: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
-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中藥方劑「調肝飲」的主治功效為口酸,指口腔中有酸味或苦味,多由胃火或肝火上炎所致。該方劑通過調節肝膽氣機,疏肝理氣,緩解口酸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1錢5分,川芎1錢5分,烏藥1錢5分,玄胡索1錢5分,青皮1錢5分,柴胡1錢,檳榔1錢,廣木香1錢,桃仁(去皮尖)1錢。
水煎,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調肝飲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痛等。如果患者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不宜服用調肝飲。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調肝飲,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小柴胡湯加甘草2錢,當歸2錢,青皮2錢,龍膽草2錢,枳殼2錢。 主治:口酸。
調肝飲,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當歸1錢5分,川芎1錢5分,烏藥1錢5分,玄胡索1錢5分,青皮1錢5分,柴胡1錢,檳榔1錢,廣木香1錢,桃仁(去皮尖)1錢。 主治:季肋痛連小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