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調水癒通散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消脹: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脹、疏肝理氣的功效。調水癒通散主要針對水腫、腹脹等症,青皮可幫助理氣化濕,促進水液代謝,消散水腫,緩解腹脹不適。
- 健脾利濕: 青皮亦能健脾利濕,對於脾虛濕困所致的水腫、腹脹也有輔助治療作用。青皮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水液運化,從而消除水腫,改善腹脹。
調水癒通散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理氣燥濕: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方中加入陳皮,可幫助疏肝理氣,化解水濕,使水液流通,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和胃止嘔:陳皮還有和胃止嘔的功效,可緩解因水濕停滯、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等症狀,提升患者的食慾,促進康復。
因此,陳皮在調水癒通散中發揮著理氣燥濕、和胃止嘔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整體提升治療效果。
「調水癒通散」方劑中包含「三稜」,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破血行瘀: 三稜性味苦辛,入肝經,具有破血行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三稜,可針對水腫、瘀血阻滯所致的病症,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作用。
二、 消癥散結: 三稜亦能消癥散結,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腫塊、包塊等症,具有一定的療效。在「調水癒通散」中,三稜的加入可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調水癒通散」方劑中包含「蓬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蓬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肝氣鬱結引起的腹痛、脹滿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調理脾胃,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治療水腫的目的。
- 消腫止痛,化瘀散結:蓬莪朮還具有消腫止痛,化瘀散結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水腫導致的局部疼痛和腫脹,並促進瘀血的消散,加速水腫消退。
調水癒通散方劑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行氣消滯:厚朴味苦辛,性溫,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方中加入厚朴,可以幫助理氣化痰,促進水液運行,改善水腫脹滿等症狀。
- 健脾利濕:厚朴還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減少水液停滯,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
因此,厚朴在調水癒通散中起到行氣消滯、健脾利濕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水腫、腹脹等病症。
「調水癒通散」方劑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該方可能針對濕痰阻滯、水濕不利的病症,半夏可以有效化解痰濕,通利水道,使水液正常運行。
2. 和胃降逆:半夏除了化痰,還能和胃降逆,止嘔止呃。方劑中可能存在一些容易引起嘔吐的藥物,或病人本身有胃氣上逆的情況,半夏可以起到緩解這些症狀的作用,使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調水癒通散」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引藥下行:桔梗味辛、甘,性微寒,入肺經。其具有宣肺利咽、開通氣道的作用,能改善咽喉腫痛、咳嗽痰多等症狀。同時,桔梗能引導其他藥物下行,使藥效直達病所。
- 通利水道,消腫止痛:桔梗亦具通利水道,消腫止痛之效。對於水濕停滯,導致的肢體水腫、腹脹等症狀,桔梗能促進水液代謝,消腫利水。
綜上所述,桔梗在「調水癒通散」中扮演著宣肺利咽、引藥下行,以及通利水道、消腫止痛的重要角色,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調水癒通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的作用。該方劑中可能包含其他較為辛辣或寒涼的藥材,甘草可以起到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偏激,使藥效更加平和。
- 增強療效:甘草本身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緩解疼痛等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調水癒通散」方劑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解表化濕:藿香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化濕止嘔之效,可針對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的惡寒發熱、頭昏腦脹、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 調和脾胃:藿香入脾胃經,能理氣和胃、消食止嘔,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對於因濕邪困脾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藿香的加入不僅有助於驅散外感濕邪,更能兼顧脾胃功能的調理,符合「調水癒通散」疏風化濕、理氣和胃的整體功效。
「調水癒通散」方劑中加入「益智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水:益智仁味甘性溫,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智、利水滲溼之功效。方劑中加入益智仁,可增強脾胃運化水溼的能力,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消腫。
- 改善精神狀態:益智仁兼具安神益智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因水腫、脾虛所致的精神萎靡、心神不寧等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調水癒通散」中加入「益智仁」既可利水消腫,又可改善患者精神狀態,符合整體調理的治療理念。
調水癒通散方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利水消腫:肉桂性熱,入腎、心、脾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之功效。對於寒濕阻滯、水濕內停所致的腰膝冷痛、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肉桂能溫陽散寒,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消腫,配合方中其他藥物,達到溫腎利水之功效。
- 溫腎助陽,固攝精氣:肉桂亦能溫腎助陽,固攝精氣。對於腎陽不足、精關不固所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早泄等症狀,肉桂可溫腎助陽,固攝精氣,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調水癒通散中加入香附,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平,歸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功效。調水癒通散常用於治療水腫、腹脹、痛經等病症,香附可通過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滯,從而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
-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香附同時兼具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水液代謝,減輕水腫程度。此外,香附還能通絡止痛,緩解水腫伴隨的疼痛症狀。
因此,香附在調水癒通散中發揮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利水消腫、通絡止痛等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治療水腫、腹脹等病症的目的。
主治功效
調水癒通散
調水癒通散是一款中醫經典方劑,源於清代名醫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以其獨特的組方和顯著的療效而備受推崇,被廣泛應用於臨牀,以下將深入探討其組成、功效及應用。
組成: 調水癒通散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包括: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半夏:性味辛、溫,歸脾、肺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陳皮:性味辛、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厚朴:性味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藿香:性味辛、溫,歸脾、肺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桔梗:性味辛、寒,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青皮:性味辛、溫,歸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肉桂:性味辛、溫,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功效。
香附:性味辛、苦、微溫,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益智仁:性味甘、微苦,歸脾、胃、腎經,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
功效: 調水癒通散具有以下功效:
調理水濕:本方具有較強的利水滲濕作用,可有效祛除體內水濕,改善因水濕積聚引起的各種症狀。
行氣導滯:本方中的多味藥材具有理氣行氣的功效,可疏通氣機、化解氣滯,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腹脹等症狀。
溫補氣血:本方中含有補氣益血的藥材,可補益氣血,改善氣血不足引起的畏寒怕冷、手足冰涼、面色蒼白等症狀。
活血化瘀:本方中的多味藥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化瘀止痛、改善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祛風止痛:本方中含有祛風止痛的藥材,可祛除風邪、止痛消腫,改善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應用: 調水癒通散廣泛應用於臨牀,尤其適用於以下症狀:
風寒濕邪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症狀。
水濕積聚引起的腹脹、腹瀉、水腫等症狀。
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淤血、月經不調等症狀。
氣血不足引起的畏寒怕冷、手足冰涼、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
風邪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總結: 調水癒通散是一款行氣化濕、活血止痛的中醫經典方劑,組成複雜,功效顯著,廣泛應用於臨牀,在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腹脹、腹瀉、水腫、疼痛、腫脹、淤血、月經不調、畏寒怕冷、手足冰涼、面色蒼白、乏力、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方面具有良好的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因此,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溫燥作用,因此,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調水癒通散,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組成:青皮、陳皮、三棱、蓬朮、厚朴、半夏、桔梗、甘草、藿香、益智、官桂、香附。 主治:寒熱經事不通,嘔吐咳嗽,中脘不時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