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榮散

調榮散

DIAO R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6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肺經 17%
肝經 17%
胃經 9%
脾經 9%
腎經 7%
小腸經 5%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1%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調榮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血養血: 當歸為補血要藥,能促進血細胞生成,改善血液循環,適合女性經血量少、面色蒼白等血虛症狀。調榮散多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當歸的補血功效有助於改善血虛引起的各種症狀,如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等。
  2. 活血化瘀: 當歸兼具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流通,改善經絡阻塞,適合治療因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調榮散中常配合其他活血藥物,共同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調榮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調榮散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經期腹痛等,而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絡瘀阻,達到止痛的效果。
  2.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 川芎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心煩、脅肋脹痛等症狀。調榮散在治療婦科疾病時,也往往會兼顧肝氣鬱結的因素,而川芎則能起到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調榮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涼血止痛:赤芍性寒,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血熱瘀滯所致的疼痛,如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等症狀。調榮散主要針對血瘀經閉、痛經等婦科疾病,赤芍的涼血止痛作用可以改善這些症狀,達到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赤芍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從而緩解因瘀血引起的疼痛和腫脹。調榮散中加入赤芍,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達到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的效果。

調榮散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涼血滋陰: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涼血滋陰、清熱解毒的作用。調榮散主要針對血熱妄行、榮衛不固所致的症狀,生地黃能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緩解因血熱引起的各種病症,如鼻衄、崩漏、血痢等。
  2. 養陰生津: 生地黃還能養陰生津,潤燥止渴。調榮散中可能包含一些燥熱傷津的藥物,生地黃可以起到滋陰潤燥,平衡藥性,防止藥物燥熱傷津的作用。

調榮散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因血熱瘀滯導致的面色晦暗、口脣色暗、月經不調等症狀。
  2. 抑制皮膚炎症:牡丹皮可以抑制皮膚炎症,改善皮膚的紅腫、瘙癢、疼痛等症狀,對於一些由血熱或血瘀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總之,調榮散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是為了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並同時抑制皮膚炎症,達到改善面色、促進血液循環、治療皮膚病的功效。

調榮散中使用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暑止渴之功。調榮散用於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滑石的清熱利濕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體內溼熱,緩解症狀。

2. 促進排泄:滑石還具有利尿通淋、滑利腸道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溼熱及代謝廢物的排出,減輕病情,有利於恢復健康。

總而言之,滑石在調榮散中發揮着清熱利濕、促進排泄的作用,爲該方劑治療溼熱蘊結提供了重要保障。

調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緩和藥性:

調榮散藥性偏於溫燥,甘草性甘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協調藥物之間的配伍,避免燥性過強,避免傷陰,使藥物作用更為平和。

二、調和脾胃:

甘草能健脾益氣,和胃止嘔,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提升療效,並能防止藥物對脾胃的損傷。

總之,甘草在調榮散中起着重要的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使藥效更佳,也更安全有效。

調榮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肝、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其寒性可清泄內熱,瀉火解毒可去除體內積熱,涼血解毒可改善因熱毒導致的出血症狀,利濕通淋則能排除體內濕熱。

在調榮散中,梔子主要用於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導致的皮膚病變,如紅腫熱痛、膿皰等。其清熱瀉火之性亦有助於消除內熱,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調榮散中包含瞿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 瞿麥性味甘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調榮散主治婦人血瘀經閉、癥瘕積聚等症,而這些病症往往伴隨水濕停滯,造成腫脹疼痛。瞿麥能利水消腫,協助疏通經絡,改善水濕停滯的病狀。
  2. 活血化瘀: 瞿麥除了利水消腫,還具有一定活血化瘀的作用。調榮散中加入瞿麥,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活血化瘀,改善血瘀經閉,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治療婦人血瘀疾病的目的。

調榮散中包含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調榮散主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等,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有助於緩解經期疼痛,促進月經順暢。
  2. 調和氣血:紅花不僅能活血化瘀,還能調和氣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各種症狀。調榮散中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也具有活血補血的功效,紅花與之配合,能更有效地調和氣血,改善女性身體狀況。

調榮散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平,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調榮散以調和氣血、滋陰補腎為目的,而香附可疏通肝氣,調和氣機,有助於解除肝鬱氣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從而促進整體的氣血調和。
  2. 化痰止咳,消積止痛: 香附還具備化痰止咳、消積止痛的功效。調榮散常用於治療一些伴有痰濕、氣滯的症狀,而香附可化痰止咳,排除痰濁,同時也可消積止痛,改善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調榮散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阿膠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功效。調榮散主要用於治療血虛陰虧所致的月經不調、崩漏、經行不順、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阿膠能補益氣血,滋養陰液,改善血虛狀態,從而達到調理月經、改善症狀的目的。
  2. 固澀止血:阿膠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能起到固澀止血的作用。調榮散中加入阿膠,能有效止住因血虛所致的崩漏、經行不順等出血症狀,起到止血安胎的作用。

調榮散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利濕: 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除煩止渴的功效。調榮散主治熱盛傷津、氣血瘀滯所致的各種熱證,淡竹葉可清熱瀉火,利濕化濁,起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
  2. 涼血止血: 淡竹葉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血瘀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等,可起到輔助止血的作用。

總之,淡竹葉在調榮散中,既可清熱利濕,又可涼血止血,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熱證的目的。

調榮散中包含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調榮散主治脾胃氣虛,氣滯血瘀,因此陳皮可助於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使氣血流通。
  2. 降逆止嘔: 陳皮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可緩解因脾胃虛弱、氣機升降失調引起的嘔吐、噯氣等症狀。調榮散中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伴有嘔吐症狀者,陳皮可起到輔助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調榮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産後淋證」,其病機核心為「熱邪搏血,瘀滲脬中」,臨床表現可分兩類:

  1. 血隨溺出:熱邪侵入血分,迫血妄行,致小便夾雜血絲或血色,屬「熱淋」範疇。
  2. 瘀阻溺竅:惡露未淨或瘀血內停,阻塞水道,致小便淋瀝不暢,屬「瘀淋」範疇。

古代醫家認爲,産後氣血虧虛,餘邪易與血相結,形成「血熱互瘀」之證。調榮散以「清熱行血、祛瘀利水」雙向調解,既能涼血止血,又可化瘀通淋,標本兼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養血活血,調和榮衛

    •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四物湯變方,去熟地之滋膩,増赤芍涼血散瘀,養血而不留瘀。
    • 紅花、香附:活血行氣,香附疏肝解鬱,助氣行則血行,針對産後氣滯血瘀。
  2. 清熱涼血,化瘀通淋

    • 丹皮、山梔:清血分伏熱,丹皮兼化瘀,山梔瀉三焦之火,防止熱迫血溢。
    • 瞿麥、滑石、竹葉:利尿通淋,引熱邪從小便出,滑石質滑利竅,竹葉清心降火。
  3. 止血潤燥,補瀉兼施

    • 阿膠:滋陰補血止血,防諸藥行散過猛而傷正,尤宜産後陰血不足。
    • 甘草、陳皮:和中調藥,陳皮理氣健脾,助運化水濕,防止寒涼傷胃。

綜論
本方結合「養血調榮」與「通利水道」雙重思路,以四物湯爲基底,配伍清熱利水之品,體現「通因通用」之法。透過活血化瘀使水道得通,涼血止血使血不妄行,適用於産後虛實夾雜之淋證,堪爲攻補兼施之典範。

傳統服藥法


當歸、川芎、赤芍、生地、丹皮、滑石、甘草、山梔、瞿麥、紅花、香附、阿膠、竹葉、陳皮。
清熱行血,祛瘀利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清熱利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尿頻、尿急等症狀,請注意觀察。
  • 本方具有涼血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手腳冰涼、畏寒等症狀,請注意保暖。

相關疾病


膀胱炎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肝硬化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腹瀉食慾不振小便疼痛牙齦出血腹部腫大但軀體四肢消瘦

相同名稱方劑


調榮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引《惠眼觀證》。 組成:血餘(父母首上者)1團(用綠竹、筍殼1片裹,燒過)。 主治:小兒衄血不止。

調榮散, 出處:《顧松園醫鏡》卷九。 組成:丹參2-3錢,桃仁2-3錢,赤芍錢許,劉寄奴2-3錢,玄胡索錢許,澤蘭2-3錢,莪朮錢許。 主治:瘀血腫脹,或單腹脹大,不惡食,小便赤,大便黑。

調榮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當歸、川芎、赤芍、生地、丹皮、滑石、甘草、山梔、瞿麥、紅花、香附、阿膠、竹葉、陳皮。 主治:清熱行血,祛瘀利水。主治:産後淋證。有熱邪搏血流滲脬中,血隨小便而出,名曰血淋;更有污血阻滯,溺竅不通,以致淋瀝,亦名血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