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丹

癲狂丹

DIAN KUA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5%
肺經 10%
心經 10%
大腸經 10%
腎經 6%
膽經 4%
小腸經 4%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膀胱經 1%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癲狂丹方劑中包含丁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中理氣,開竅醒神: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開竅醒神的功效。對於癲狂症患者常伴隨的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神志昏迷等症狀,丁香能溫脾胃,行氣血,開竅醒神,達到治療目的。
  2. 安神定志,止驚熄風:丁香氣味芳香,能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止驚熄風的作用。對於癲狂症患者常伴隨的驚悸不安、躁動失眠等症狀,丁香能起到安神定志、鎮靜止驚的作用,有助於恢復患者精神狀態。

因此,癲狂丹方劑中加入丁香,旨在溫中理氣、開竅醒神,並安神定志、止驚熄風,以達到治療癲狂症的目的。

癲狂丹方中加入沉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安神定志: 沉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安神定志之效。癲狂之症多由心神不寧、氣血逆亂引起,沉香能安撫心神,平息躁動,使患者情緒平穩,達到安神定志之目的。
  2. 開竅醒神: 沉香氣味芬芳,能開竅醒神,對於神志昏迷、言語不清等症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癲狂患者常伴隨神志不清、意識模糊等表現,沉香能提振神志,使其恢復清醒,配合其他藥物治療,達到治癒之效。

癲狂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癲癇、狂躁等症狀,其成分中包含雄黃,這在中醫理論中有其獨特的意義。雄黃,即砷化鉛,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材,常用於清熱解毒、驅邪消腫。它的特性使其能夠抑制病理產物的生成,進而減輕癲狂患者的症狀。在中醫中,癲狂被視為心肝火旺或痰火內擾的表現,而雄黃能夠有效降火並消除痰濕。此外,雄黃還被認為具有一定的安神作用,能夠穩定情緒,緩解焦慮。儘管雄黃有其藥用價值,但因其含有毒性,使用時需謹慎,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因此,在臨牀上,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調整劑量,確保安全有效地發揮癲狂丹的療效。這使得癲狂丹在中醫治療中具備了特定的應用價值。

癲狂丹中使用青皮,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疏肝解鬱之功,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精神異常、躁狂不安等症狀。而其理氣止痛之效,則可改善因氣機阻滯所導致的胸悶、脅痛、腹痛等伴隨症狀。

因此,在癲狂丹中加入青皮,旨在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以達到治療癲狂之目的。

癲狂丹中加入黃芩,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性寒涼,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癲狂症多因心火亢盛、神志不清所致,黃芩可清心火、平肝火,使神志清醒。
  2. 解毒安神:黃芩亦具解毒安神之效。癲狂症常伴隨神志恍惚、煩躁不安等症狀,黃芩可解毒安神,鎮靜心神,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

總之,黃芩在癲狂丹中發揮清熱瀉火、解毒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癲狂症,使患者恢復正常神志。

癲狂丹方劑中包含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癲狂症多因心火亢盛、神志不清而發,胡黃連可清心熱、解毒邪,使神志清醒。
  2. 鎮靜安神: 胡黃連可鎮靜神經,安神定志。癲狂症患者多伴有躁動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胡黃連可起到鎮靜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輔助治療癲狂症。

癲狂丹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活血化瘀:乳香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癲狂症狀。癲狂發作時,患者往往伴隨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緩解症狀。
  2. 行氣止痛:乳香亦有行氣止痛之效,可舒緩因氣血瘀阻而引起的頭疼、肢體麻木等疼痛症狀,有助於改善癲狂發作時的痛苦。

總之,乳香在癲狂丹方劑中起著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癲狂症狀,緩解患者痛苦。

癲狂丹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闢穢止痛之功效。對於癲狂症患者,因其神志不清、狂躁不安,麝香能通達心竅,振奮心氣,使神志清醒,緩解狂躁。
  2. 活血化瘀:麝香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血,緩解癲狂症患者由於氣血瘀滯導致的頭昏、頭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癲狂丹中加入麝香,旨在通過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等作用,緩解患者的癲狂症狀,恢復其神志清醒。

癲狂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癲癇及精神病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熊膽,這是因為熊膽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能夠有效地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在中醫理論中,癲狂多與肝火過旺、痰濁內阻有關,而熊膽的苦寒特性恰好能夠中和這些病理變化。熊膽中的主要成分,如膽酸,對於神經系統的穩定有一定的作用,能夠減少異常放電,從而降低癲癇發作的頻率。此外,熊膽的清熱解毒功能也有助於治療由內熱所引起的精神異常,使患者的精神狀態得以改善。雖然熊膽是一種貴重的藥材,但在癲狂丹中適量使用,可以充分發揮其療效,尤其對改善患者的整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這正是熊膽在癲狂丹中不可或缺的原因。

癲狂丹方中加入檀香,主要基於其安神定志之效。

檀香性味甘、辛、溫,入心、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嘔、安神定志等功效。對於癲狂症患者,多因心神不安、氣血逆亂所致,檀香可平心安神,疏解鬱氣,使心神安定,精神清爽,從而達到治療癲狂的目的。

此外,檀香亦有解毒之效,可化解因外邪入侵或內傷導致的神經系統紊亂,進一步改善癲狂症狀。

癲狂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癲癇及相關的精神錯亂症狀。其成分中包含輕粉,這是一種由滑石加工而成的藥物。輕粉在中醫中被視為能夠清熱解毒及鎮靜安神的藥物,因此其添加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輕粉能夠有效地降低體內的熱毒,改善由於熱盛所引起的癲狂症狀。其次,它也有助於舒緩神經系統的過度興奮,進而減少癲癇發作的頻率和強度。此外,輕粉的性質輕柔,不易對人體造成負擔,適合長期服用,使患者能在平穩的狀態下恢復健康。因此,在癲狂丹的組成中,輕粉的存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也為患者提供了安全的治療選擇,展現了中醫理論中“辨證論治”的深厚智慧。

癲狂丹方中加入黃連,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定驚之效。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經,能清心火,瀉肝火,並能降胃火,對於因心火亢盛、肝火上炎、胃火熾盛所致的癲狂、狂躁、失眠、驚悸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黃連還能解毒,對於因熱毒上攻所引起的癲狂,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黃連作為癲狂丹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控制病症,起到安神定志、清熱解毒的作用。

癲狂丹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清心降火: 牽牛子味苦寒,入肺、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消腫散結之效。癲狂症多因心火熾盛,神志失常,牽牛子可清心降火,瀉熱通便,以達到清熱解毒,熄風止痙的效果。

2. 引導藥力直達病竈: 牽牛子性滑,能引藥力下行,直達肝膽、心腎等臟腑,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清熱解毒,平肝熄風,達到治療癲狂症的目的。

癲狂丹方劑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三稜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癲狂症多由氣血瘀滯、心神不安所致,三稜可疏通氣血,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瘀血阻滯,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2. 破血消積,化痰散結:三稜亦有破血消積、化痰散結之效。癲狂症患者可能伴有痰濕凝聚、氣機阻滯,三稜可化解痰濕,利於氣血運行,改善神志不清的症狀。

總而言之,三稜在癲狂丹方劑中起着行氣活血、化瘀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癲狂症患者的症狀,使其恢復神志清醒。

癲狂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其一,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緩和藥性的作用。癲狂丹中往往包含一些性烈、毒性較強的藥物,甘草可以起到調和藥性、減輕毒副作用的作用,避免對患者造成更大的傷害。

其二,甘草還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癲狂丹的治療對象多爲精神失常、神志不清的患者,甘草可以健脾益氣,增強患者的體質,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甘草在癲狂丹中的加入,既能緩和藥性,減輕副作用,又能補脾益氣,增強體質,對於治療癲狂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

癲狂丹中包含莪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活血,化瘀解鬱: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活血、化瘀解鬱之效。癲狂症患者多因氣血瘀滯,肝氣鬱結,而致神志失常。莪朮可疏通氣血,化解瘀血,使肝氣舒暢,從而緩解癲狂症狀。

2. 消食健脾,增強體質: 莪朮亦能消食健脾,增強體質。癲狂症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弱,營養不良。莪朮能健脾益氣,促進消化吸收,增強患者抵抗力,從而有助於整體康復。

癲狂丹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癲狂症多因心神失守,氣機逆亂而發,陳皮味辛性溫,能理氣解鬱,疏肝解鬱,使心神寧靜;同時,陳皮亦能健脾燥濕,化痰止咳,有助於改善因痰濁矇蔽心竅所致的癲狂症狀。此外,陳皮還能調節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為心神提供充足的營養,進一步改善癲狂症狀。因此,陳皮在癲狂丹中起到調節氣機、安神定志、化痰止咳的重要作用。

癲狂丹方中加入雷丸,主要源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鎮驚安神:雷丸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鎮驚安神之效。癲狂症多因肝風內動,心神不寧所致,雷丸可清熱平肝,熄風鎮驚,緩解癲狂症狀。
  2. 解毒散結,化痰止咳:雷丸亦具解毒散結之效,可化痰止咳,改善因痰濁矇蔽心竅引起的癲狂症狀。

總之,雷丸在癲狂丹方中發揮平肝熄風、鎮驚安神、解毒散結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癲狂症狀。

癲狂丹方劑中包含鶴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鎮驚安神:鶴蝨性寒,味苦,入肝、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對於因熱毒上擾心神而導致的癲狂、驚癇等症狀,鶴蝨能有效清熱解毒,平息肝火,鎮驚安神,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2. 疏風散熱,止痙攣:鶴蝨還有疏風散熱、止痙攣的功效。對於因風熱邪毒侵犯,導致的筋脈拘急、抽搐痙攣等症狀,鶴蝨能夠疏散風熱,平息肝風,緩解痙攣,起到止痙作用。

癲狂丹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

癲狂症多因心火熾盛,神志不清,或肝鬱化火,躁狂不寧而致。大黃苦寒,入心、肝、胃經,可瀉心火,清肝火,並可通過瀉熱通便,使熱邪得以排出,達到清熱解毒,平息癲狂之目的。

此外,大黃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血瘀阻滯所致的癲狂症狀。

癲狂丹方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赤小豆性涼,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癲狂症多因心火熾盛,熱毒內蘊所致,赤小豆可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有助於改善症狀。
  2. 健脾利濕: 赤小豆亦可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癲狂患者常伴隨脾胃失調,濕濁內停,赤小豆可健脾利濕,改善水液代謝,進而有助於緩解癲狂症狀。

總之,赤小豆在癲狂丹方中,主要發揮清熱解毒、健脾利濕的作用,輔助改善癲狂症狀。

癲狂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巴豆,這是因為巴豆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對於癲狂及相關疾患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巴豆含有不少活性成分,如巴豆素,這些成分能夠刺激神經系統,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緩解由於氣滯血瘀造成的癲狂症狀。此外,巴豆具一定的解毒、通便作用,對於因蓄積毒素或者便祕引起的心理問題也能起到輔助的療效。儘管巴豆的使用需謹慎,因為其本身具有毒性,但在合適的劑量和配伍下,它能有效增強方劑的功效,促進康復。在使用癲狂丹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用量與組合,確保療效的同時減少不良反應。因此,巴豆在此方劑中的運用,既是基於其藥理特性,也是順應中醫“調和陰陽,平衡五行”的治療理念。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癲狂丹」主治癲狂証候,其描述涵蓋精神失調的多種表現:

  1. 情志異常:如「悲哭無常」、「兇狂怒駡」,符合中醫「痰火擾神」或「氣鬱化火」所致的情緒失控。
  2. 行為紊亂:如「自歌自舞」、「言語失次」,傳統歸因於痰濁蒙蔽心竅或肝風內動。
  3. 重症精神癥候:「神經錯亂」為後世補充,古人多視為「陽明燥結」、「瘀熱互結」上攻於腦所致。

此方定位於「鎮靜安神」,但從組方用藥推測,實質更偏向攻逐痰火、破瘀開竅,屬「峻劑安神」範疇,非單純滋養鎮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攻逐瀉火

  • 峻下通腑:大黃、牽牛子、巴豆(去油)瀉陽明實熱,導火毒下行,符合「治狂先瀉火」的思路。
  • 清熱解毒:黃連、胡黃連、黃芩清心肝之火,熊膽(苦寒)助其涼肝息風,針對躁狂的火熱本質。

(二)化痰開竅

  • 豁痰醒神:麝香、雄黃配伍(古方常見痰閉急救組合),麝香走竄通絡,雄醋劫痰,解決「痰迷心竅」。
  • 理氣化痰:陳皮、青皮疏肝破氣,乳香活血散瘀,間接助痰消。

(三)殺蟲消積

  • 殺蟲安腑:雷丸(殺絛蟲)、鶴蝨(驅蛔)、輕粉(殺蟲逐水)反映古代「蟲積致狂」的假說,認為寄生蟲擾動可致精神異常。
  • 消積導滯:三稜、莪朮破血消癥,赤小豆利濕,針對瘀滯與濕濁內停。

(四)芳香鎮攝

  • 降氣寧神:沈香、檀香、公丁香均屬辛溫芳香之品,能降逆氣、引火歸原,調節氣機上逆的「浮越狂躁」。

(五)調和緩峻

  • 制約藥性:甘草和緩藥性,赤小豆利水護陰,稍減巴豆、輕粉等峻烈之弊。

推理可能功效機制

  1. 瀉火通腑:通過大黃、巴豆等刺激腸道泄下,可能降低中樞神經興奮性(近代「腸腦軸」理論可部分印證)。
  2. 鎮靜中樞:麝香、熊膽可能抑制異常放電,雄黃含砷劑量低時或有鎮靜作用(但風險高)。
  3. 調節氣血:破氣活血藥(如莪朮、乳香)改善腦部微循環,或間接影響精神癥候。
  4. 驅蟲效應:若因寄生蟲毒素致精神異常,殺蟲成分或能緩解(如雷丸含蛋白酶殺絛蟲)。

配伍特點

  • 攻補失衡:全方偏峻瀉,雖有甘草調和,仍以「祛邪為主」,適用於實證癲狂,虛證誤用易耗氣傷陰。
  • 多重路徑:結合瀉火、化痰、殺蟲、破瘀,反映古代對精神疾病「多元病機」的認識,但現代需謹慎評估毒性成分(如輕粉、雄黃)。

此方體現了「以通為安」的治療哲學,通過驅除體內實邪(火、痰、瘀、蟲),間接恢復神明安定,屬傳統「霸道」治法範疇。

傳統服藥法


公丁香3錢,沈香3錢,雄黃3錢,青皮3錢,黃芩3錢,胡黃連3錢,乳香2錢5分,麝香2錢5分,熊膽2錢5分,檀香3兩,輕粉4錢半,黃連1兩,牽牛1兩,三稜1兩,甘草1兩,莪朮1兩,陳皮1兩,雷丸(甘草水浸1宿,酒拌蒸)1兩,鶴蝨1兩,大黃1兩半,赤小豆3兩,巴豆(去油)7個。
鎮靜安神。
上為極細末,蕎面糊為小丸。
每服10粒,白開水送下。
劇藥,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癲狂丹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癡呆智能低下

相同名稱方劑


癲狂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公丁香3錢,沉香3錢,雄黃3錢,青皮3錢,黃芩3錢,胡黃連3錢,乳香2錢5分,麝香2錢5分,熊膽2錢5分,檀香3兩,輕粉4錢半,黃連1兩,牽牛1兩,三棱1兩,甘草1兩,莪朮1兩,陳皮1兩,雷丸(甘草水浸1宿,酒拌蒸)1兩,鶴虱1兩,大黃1兩半,赤小豆3兩,巴豆(去油)7個。 主治:鎮靜安神。主治:癲狂不安,言語失次,悲哭無常,兇狂怒駡,自歌自舞,神經錯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