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肝細辛散

BU GAN XI XI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三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8%
腎經 15%
大腸經 15%
胃經 15%
心經 5%
肺經 5%
膽經 1%
膀胱經 1%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肝細辛散方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細辛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肝經喜溫,若肝經寒凝,則可導致疼痛、瘙癢等症狀。細辛溫經散寒,可以改善肝經寒凝,從而緩解疼痛、瘙癢。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補肝細辛散的組成中,往往還包括其他具有疏肝解鬱、養血活血等功效的藥物。細辛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物的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補肝細辛散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效。方中肝氣鬱結,導致血瘀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桃仁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改善肝氣鬱滯,緩解肝臟瘀血。
  2. 軟堅散結: 桃仁還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可將肝臟內的結塊疏散,改善肝臟功能。

因此,補肝細辛散中加入桃仁,可以有效地改善肝氣鬱結,活血化瘀,軟堅散結,達到治療目的。

補肝細辛散方劑中包含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前胡性辛溫,入肺經,善於疏散風寒,宣肺止咳,對於因風寒犯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補肝細辛散以補肝腎、散寒為主,前胡的加入,有助於宣通肺氣,利於藥物更好地到達病竈。
  2. 配合細辛,增強散寒止痛效果: 細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前胡與細辛搭配,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散寒止痛、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風寒引起的頭疼、鼻塞、咳嗽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補肝細辛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肝主血,細辛散為溫通散寒之劑,容易耗傷血氣。加入當歸,可補肝益血,防止藥性過於燥烈,並提高藥效。
  2. 活血化瘀:細辛散為祛風散寒之劑,寒邪阻滯容易導致血脈瘀阻,影響藥物流通。當歸活血化瘀,可促進藥物吸收,使其更好地發揮藥效,同時緩解寒邪凝滯引起的疼痛。

補肝細辛散方中加入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陽氣以補肝: 附子性溫熱,入腎經,能溫補腎陽,驅散寒邪,並能溫煦肝臟,促進肝氣的運行。細辛辛溫散寒,能與附子相輔相成,共同溫陽散寒,以助肝陽之氣,促進肝臟的恢復。
  2. 溫經通絡,緩解疼痛: 附子能溫經通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肝臟主疏泄,其氣血運行通暢,則肝臟功能正常,疼痛得以緩解。附子配合細辛,共同溫經通絡,有助於減輕肝病導致的疼痛。

補肝細辛散中添加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化痰:橘皮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止咳的功效。補肝細辛散主治肝氣鬱結、痰濕阻滯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橘皮的理氣化痰作用可助於疏肝解鬱,使肝氣舒暢,痰濕消散,進一步達到治療目的。
  2. 行氣止痛:橘皮能行氣止痛,而肝氣鬱結常伴有胸脅疼痛,橘皮的加入可緩解疼痛症狀,使治療效果更完善。

總之,補肝細辛散中加入橘皮,既能理氣化痰,又能行氣止痛,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肝氣鬱結、痰濕阻滯的功效。

補肝細辛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氣益血,扶正祛邪: 細辛辛溫散寒,擅長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痺痛,但其性質較烈,易耗氣傷陰。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固本培元之效,可緩解細辛之燥烈,防止其過度耗傷正氣,更能增強其祛邪效果。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細辛辛散,人參甘溫,二者藥性相合,相輔相成,可使藥力更趨平和,提升整體療效。人參的補氣作用,能使細辛的散寒止痛作用更加顯著,達到治療風寒濕邪痺痛的目的。

補肝細辛散中加入柏子仁,主要是因為其具有 養心安神 的功效。柏子仁性味甘平,入心、腎經,能 滋養心脾、寧心安神,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柏子仁還具有 潤腸通便 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因肝鬱氣滯引起的便祕,進一步 疏肝理氣、調和氣血,與細辛、白芍等藥物共同發揮補肝、疏肝、安神的作用。

補肝細辛散方中使用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細辛散主治肝風內動導致的頭風、頭痛、眩暈等症狀,而川芎可疏通肝經氣血,緩解頭部血管痙攣,達到止痛的效果。
  2. 引藥上行: 細辛散中的藥物主要作用於頭部,川芎性溫,氣味辛香,能引導藥力上行,使藥效直達病竈,提高藥效。

補肝細辛散中加入木香,主要是針對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

肝氣鬱結,會導致胸脅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而木香具有疏肝解鬱之效,可以疏通肝氣,緩解疼痛。同時,木香還具備行氣止痛作用,能理氣消脹,改善胸悶氣滯等症狀。

因此,補肝細辛散中加入木香,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達到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從而改善肝氣鬱結所導致的諸多症狀。

補肝細辛散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佐助補肝: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細辛性溫燥,易傷脾胃,茯苓可補脾益氣,緩解細辛對脾胃的刺激,使藥力更易於滲透,達到補肝的目的。
  2. 利水滲濕,配合細辛散解表: 肝主疏泄,濕邪阻滯肝氣易致肝鬱,細辛散以辛溫解表為主,茯苓則能利水滲濕,促進水濕代謝,有助於疏通肝氣,配合細辛散更有效地散寒解表。

補肝細辛散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經散寒,止痛: 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細辛散本身以溫補肝腎、散寒止痛為主要功效,而吳茱萸的加入,可增強溫經散寒之力,更有效地緩解肝腎虛寒所致的疼痛。

2. 調和脾胃: 吳茱萸可溫脾胃,助消化,對於肝腎虛寒所導致的脾胃虛寒,也能起到一定的調理作用,避免寒邪內困,更利於肝腎的溫補。

補肝細辛散方中包含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1. 溫經散寒: 桂枝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補肝細辛散主治肝腎不足、寒凝經絡引起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等症,桂枝溫經散寒,有助於緩解寒邪阻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疼痛麻木症狀。
  2. 調和營衛: 桂枝亦入陽明經,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補肝細辛散中細辛散寒止痛,桂枝則溫通經絡,二者相輔相成,協同作用,使寒邪散去,氣血恢復正常,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補肝細辛散 」

中藥方劑組成: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桃仁:調經,活血化瘀,通便,止咳化痰,清熱瀉火。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
  • 柏子仁: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主治功效:

  • 肝臟虛寒:肝臟功能虛弱,陽氣不足,導致身體怕冷、手腳冰涼。
  • 胸膈氣滯:胸部和膈肌有氣體積聚,導致胸悶、呼吸不暢。
  • 四肢厥逆:四肢冰冷,手腳麻木,甚至出現痙攣。
  • 兩脅疼痛:兩側肋骨下疼痛,尤其是肋骨下緣。

總結:

中藥方劑「 補肝細辛散 」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具有補肝益氣、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肝臟虛寒、胸膈氣滯、四肢厥逆、兩脅疼痛等症狀。方中各味藥材配伍合理,具有協同增效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症狀,改善患者的臨牀表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噯氣心肌梗塞低血壓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手腳冰冷吞咽障礙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補肝細辛散, 出處:《眼科菁華》卷下。 組成:青葙子、人參、茯苓、熟地黃、五味子、菟絲子、茺蔚子、車前子、澤瀉、細辛、防風。 主治:肝虛積熱,而成內障。

補肝細辛散, 出處:《聖惠》卷三。 組成:細辛1分,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前胡3分(去蘆頭),當歸3分(銼,微炒),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3分(去蘆頭),柏子仁半分,川芎3分,木香3分,白茯苓3分,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焙),桂心3分。 主治:肝臟虛寒,胸膈氣滯,四肢厥逆,兩脅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