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寒水石粉散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寒水石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的功效。其能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對於熱毒所致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腸胃炎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止血止痛: 寒水石還具有止血止痛的功效。其能收斂止血,止痛消腫,對於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牙痛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寒水石粉散中加入寒水石,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對於相關病症的治療有積極的意義。
寒水石粉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寒水石粉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芒硝性寒,味苦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與寒水石粉相互配合,增強清熱解毒效果。
- 引藥下行,增強療效: 芒硝具有引藥下行作用,可將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使其藥效更集中,更有效地治療咽喉腫痛等病症。
寒水石粉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滑石性滑潤,利水消腫。 寒水石粉散以清熱利濕、化石排石為主要功效,滑石能促進水分代謝,利尿消腫,配合寒水石等藥物,更能有效排除體內濕熱,解除水腫。
- 滑石性滑,能緩解藥物刺激。 寒水石粉散中含有寒涼藥物,可能刺激腸胃,滑石能潤滑腸道,緩解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寒水石粉散中包含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寒水石粉散主治熱病煩躁、神昏譫語、口渴引飲、小便不利等症。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熱病症狀。
- 涼血止血: 寒水石散亦可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等症。石膏入血分,能清熱涼血,並具有止血作用,可幫助改善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
因此,石膏作爲寒水石粉散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着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寒水石粉散中加入赤石脂,主要是利用其吸附止瀉的功效。
赤石脂性寒,味甘澀,入脾、胃經,具有收斂止瀉、止血生肌、清熱解毒的功效。在寒水石粉散中,赤石脂與寒水石、滑石等藥材共同作用,能有效吸附腸道內過多的水分和毒素,達到止瀉、止血的效果。同時,赤石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緩解因濕熱所致的腹瀉。
寒水石粉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瀉: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寒水石粉散主治寒濕泄瀉,木香的燥濕作用可以協助寒水石粉散溫暖脾胃,止瀉止痛。
- 行氣止痛: 木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腸胃氣機,緩解腹痛。寒水石粉散中的寒水石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容易造成腸胃氣機不通,而木香的加入可以協同寒水石,達到止瀉止痛的效果。
寒水石粉散中加入甘草,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 緩和寒水石之寒性: 寒水石性寒,入膀胱經,善於清熱利濕、止血止痛。但長期服用或體質虛寒者,容易引起脾胃寒涼,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甘草性甘溫,入脾經,能補脾益氣,緩和寒水石的寒性,避免其傷及脾胃。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能使寒水石的藥力發揮得更全面。此外,甘草還具有解毒、抗炎的作用,能減輕寒水石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寒水石粉散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熱通便的功效。
寒水石性寒,入肺、胃經,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而大黃性寒,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作用。
二者合用,可增強清熱解毒、瀉熱通便的功效,並可緩解寒水石的寒性,使其更易於被人體吸收。
因此,大黃是寒水石粉散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其加入不僅可以增強藥效,還可以提高藥物安全性。
寒水石粉散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之效。寒水石粉散主治熱病發熱、心煩口渴、小便短赤、腹痛泄瀉等症,黃芩可清熱解毒,緩解這些症狀。
- 止血生肌: 黃芩還具有止血生肌之效,可輔助寒水石粉散治療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
總之,黃芩在寒水石粉散中發揮清熱瀉火、止血生肌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寒水石粉散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川芎,這是因為川芎具有獨特的脈絡調理作用。川芎,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活血化瘀的名藥,能夠改善氣血循環,促進血液流動。寒水石本身屬於寒性藥物,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平肝熄風。而川芎的熱性特點可以用來中和寒水石的寒性,從而達到平衡藥效,避免因寒性過重而引起身體的不適。此外,川芎能夠增強寒水石的療效,特別是在治療由於血瘀引起的疾病時,具有協同作用。在寒水石粉散的方劑中,川芎的加入,使得整個方劑的效果更為綜合且全面,能夠有效調理人體的氣血,提升免疫力,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因此,川芎在寒水石粉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理論中對於藥物性質互補的深刻理解。
寒水石粉散為一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之方劑,用於治療因內熱過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在該方中,包含了麻黃這一成分。麻黃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其主要功效在於開腠理、散風寒。雖然寒水石粉散主要針對的是熱證,但加入麻黃的目的有二:一是利用其辛散之性質,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藥效的吸收與分布;二是對於因熱邪壅滯而產生的表閉不汗或喘咳等症狀,麻黃可以起到開宣肺氣、解表散寒的效果,使熱邪得以外散,從而達到表裡同治的目的。此外,麻黃還能夠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總體來說,麻黃在寒水石粉散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以及綜合調理的治療思路。
寒水石粉散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牡蠣性微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鎮心安神、平肝潛陽的功效。其可平息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煩躁不安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達到鎮靜安神的效果。
- 軟堅散結:牡蠣還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可化解體內痰飲積聚,有助於緩解胸悶氣短、脅肋脹滿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化痰、散結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寒水石粉散 」
中藥方劑「 寒水石粉散 」,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寒水石、芒硝、滑石、石膏、赤石脂、木香、甘草、大黃、黃芩、川芎、麻黃、蚵仔等藥材。這些藥材經過精心的配伍,共同發揮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寒水石粉散的成分
**寒水石:**性涼味辛,歸心、肺、肝、腎經,具有清熱瀉火、利竅、消腫之功。用於熱病壯熱煩渴、咽喉腫痛、瘡癤癰疽、燙傷等症。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芒硝可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滑石:**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主治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以及濕疹、痱子等症狀。內服可配車前子、木通等品,治療小便不利、淋滴澀痛等症狀,也可配茯苓、薏米、車前子等同用,治療濕熱的的水瀉。外用可治療濕疹、痱子等症狀。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它能清泄肺胃之熱,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等症;止咳平喘,治療邪熱鬱肺、氣急喘促、咳嗽痰稠、發熱口渴等症。此外,石膏還能化腐生肌,用於治療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不過,使用石膏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赤石脂:**味甘、澀,性平,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赤石脂常被用於治療瘡瘍金瘡、燒燙傷、大便出血、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木香主要用於治療胸腹脹滿、嘔吐腹瀉、腹脹滿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濕熱瀉痢、裡急後重、脾虛食少、消化不良、風寒咳嗽、哮喘、情志不舒、鬱鬱寡歡等證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
傳統服藥法
寒水石、芒消、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甘草(炙)、大黃、黃芩、芎藭、麻黃(去節)、牡蠣(熬)各等分。
上搗篩。
以粉1升和藥屑3合,復下篩。以粉粉兒,日3次。熱退即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寒水石粉散, 出處:《外台》卷三十五引《崔氏方》。 組成:寒水石、芒消、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甘草(炙)、大黃、黃芩、川芎、麻黃(去節)、牡蠣(熬)各等分。 主治:少小壯熱,不能服藥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