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六神通解散

JIA WEI LIU SHEN TONG J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中性 (0.9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胃經 15%
心經 11%
肝經 11%
膀胱經 9%
脾經 8%
膽經 8%
腎經 5%
大腸經 3%
心包經 3%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之功效。方中加入麻黃,可助於驅散寒邪,疏通肺氣,減輕患者風寒外感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2. 宣通鼻竅:麻黃具有宣通鼻竅、通利鼻竅之效,可改善患者鼻塞不通、嗅覺減退等症狀。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辛夷、蒼耳子等,可更有效地疏通鼻竅,改善鼻炎症狀。

總而言之,加味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麻黃,可起到解表散寒、宣通鼻竅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風寒外感引起的鼻炎等症狀。

「加味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六神通解散方中藥材性味較烈,如川芎、天麻等。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對人體造成損傷。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健脾和胃等作用,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與川芎配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痛、頭暈等症狀。

加味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方中加入石膏,可針對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症狀,如高熱、神昏、口渴、吐血、衄血等起到清熱涼血、解毒止血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石膏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梔子、連翹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相輔相成,增強療效。石膏的加入,既可以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又可以抑制其他藥物的燥烈之性,使方劑更加平和有效。

加味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1. 清熱瀉火: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如咽喉腫痛、痄腮、丹毒等。黃芩具有清熱瀉火之功,可有效抑制熱毒的蔓延,並緩解局部炎症。
  2. 涼血解毒:黃芩亦有涼血解毒的功效,能清除血中熱毒,減輕熱毒對機體的傷害。同時,其還能抑制細菌生長,有助於消炎止痛。

因此,黃芩的加入不僅能加強方劑清熱瀉火之功,同時又能涼血解毒,更好地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疾病。

加味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滑石,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滑利,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效。該方以清熱解毒、化濕通淋為主要功效,加入滑石可增強利水消腫,促進體內濕熱排出,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2. 利水通淋:滑石能利水通淋,排泄體內毒素,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尿頻尿急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滑石,可加強利水通淋功效,更有效地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泌尿系統疾病。

加味六神通解散方劑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除痺的功效。方中加入蒼朮,可增強方劑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因濕邪阻滯所致的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
  2. 祛風散寒:蒼朮亦具祛風散寒之效。方中加入蒼朮,可加強方劑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疼痛、瘙癢等症狀。

加味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活血化瘀: 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以川芎配合其他活血藥物,如赤芍、丹參等,可有效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疏散風寒: 川芎亦能疏散風寒,對於因風寒侵襲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此方中以川芎配合其他疏風解表藥物,如荊芥、防風等,可增強疏散風寒的效果。

加味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的功效。該方以六神丸為基礎,治療風寒感冒,而羌活可加強解表散寒作用,緩解患者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通絡止痛: 羌活亦具通絡止痛之效,可緩解患者因風寒侵襲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加之六神丸本身亦具消炎止痛作用,羌活的加入能更有效地緩解疼痛,促進康復。

加味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之功效。方中加入細辛,可溫散寒邪,通利鼻竅,對於寒邪阻滯,鼻塞流涕、頭疼腦脹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 細辛辛散之性,可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其藥效,如配合川芎、白芷等藥物,可加強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

主治功效


加味六神通解散 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

出自明朝孫一奎所著《赤水玄珠》。

方劑組成

  • 麻黃
  • 甘草
  • 石膏
  • 黃芩
  • 滑石
  • 蒼朮
  • 川芎
  • 羌活
  • 細辛
  • 生薑 (三片)
  • 豆豉 (一撮)
  • 蔥白 (二莖)

主治病症

時行三月後,謂之晚發,症見頭痛、身熱、惡寒,脈象洪數。

治療原理

本方以「六神通解散」為基礎加味而成,主要針對時行晚發,兼具表證與裏熱的病機。

1. 解表散寒:

  • 麻黃、羌活、細辛: 辛溫發散,解表散寒,針對惡寒症狀。
  • 蔥白、豆豉、生薑: 辛散溫通,輔助發汗解表。
  • 川芎: 活血行氣,疏散風寒,並可緩解頭痛。

2. 清熱瀉火:

  • 石膏: 辛甘大寒,清熱瀉火,針對身熱、脈洪數等裏熱症狀。
  • 黃芩: 苦寒,清熱燥濕,協助石膏清解裏熱。

3. 利濕化濁:

  • 滑石: 甘寒,利水滲濕,導熱下行。
  • 蒼朮: 苦溫燥濕,健脾化濕。

4. 調和藥性:

  • 甘草: 甘平,調和諸藥,緩解辛溫燥烈之性。

總體而言,本方寒溫並用,表裏雙解。以解表藥發散在表之邪氣,以清熱藥清除在裏之熱邪,並兼顧利濕化濁。諸藥合用,共奏解表清裏,發汗退熱之功。

傳統服藥法


麻黃、甘草、石膏、黃芩、滑石、蒼朮、川芎、羌活、細辛。
水2鐘,加生薑3片,捶法,入豆豉1撮,蔥白2莖,水煎,熱服。取汗,中病即止。先用衝和湯,不愈,後服此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量服用可能會引起心悸、胸悶、氣短等不良反應。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慎用本方。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怕冷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六神通解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十八。 組成:麻黃、甘草、石膏、黃芩、滑石、蒼朮、川芎、羌活、細辛。 主治:時行3月後,謂之晚發,頭痛身熱惡寒,脈洪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