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六神通解散方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寒: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風寒襲肺、外感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咳嗽、發熱等症狀,麻黃能起到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達到通鼻竅、散風寒的效果。
- 利水消腫: 麻黃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尿排毒。對於因風寒阻滯導致的鼻腔黏膜腫脹、鼻塞不通等症狀,麻黃能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輔助通暢鼻竅。
總而言之,麻黃在六神通解散方中起到疏風散寒、利水消腫的功效,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六神通解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的功效。六神通解散方劑中多為辛涼解毒之品,加入甘草可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出現藥物毒副作用。
-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本身具有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功效,與六神通解散方劑中的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藥效,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提高療效。
六神通解散方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六神通解散方主要針對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等症狀,黃芩能清熱解毒,消除病竈,促進傷口癒合。
- 涼血止血:黃芩亦有涼血止血之功效,可治療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六神通解散方中常配合其他涼血止血藥物,如生地、丹皮等,共同發揮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效。
六神通解散方中包含滑石,主要是因為滑石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功效:
-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入膀胱經,能清熱利濕,通利水道,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六神通解散方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暑熱內蘊等症,滑石能起到清熱利濕,解暑降溫的作用。
- 止痛消腫: 滑石還有止痛消腫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熱毒蘊結引起的疼痛腫脹。六神通解散方中,滑石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緩解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燥濕化痰: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的功效。六神通解散方用於治療濕熱痰濁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蒼朮可有效去除濕熱,並化解痰濁,起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 解毒止痛:蒼朮還具有解毒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由濕熱毒邪所引起的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散寒解表: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寒解表之功。六神通解散方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細辛可發散風寒,宣肺解表,配合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患者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 通竅止痛: 細辛能通鼻竅,止頭痛,對於風寒引起的鼻塞、頭痛,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六神通解散方中加入細辛,可增強方劑的通竅止痛效果,使患者更快地緩解病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六神通解散主治「寒疫」初起,症見:
- 外感寒邪:頭疼、惡寒、體痛、無汗、脈浮緊有力——此為風寒束表之典型表現,因寒邪外襲,衛陽被遏所致。
- 兼有內熱:大熱、口渴——提示寒邪迅速化熱,或患者素體陽盛,形成「表寒裡熱」之證。
- 發病時機:強調「三月前後」,即春夏之交,氣候忽冷忽熱之際,易發寒疫(類流感之熱性傳染病)。
- 適用人群:年力壯盛者,因其正氣充足,可耐受發散攻邪之劑。
加減關鍵:
- 表寒重(頭痛、身痛甚):加川芎、羌活以增強辛溫解表、通絡止痛之力。
- 裡熱盛(大渴、譫語、便秘):去麻黃、蒼朮,加大黃、柴胡、枳實,轉為表裡雙解,通腑泄熱。
此方設計**「散表寒、清裡熱」並行**,體現了「解表清裡」的治療思路,適用於寒邪未解而裡熱已生的複雜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方組成與分工
- 麻黃:辛溫發汗,開泄腠理,散表寒——針對「無汗、惡寒、脈緊」。
- 細辛:助麻黃溫經散寒,兼止痛——強化解表寒、祛頭身疼痛。
- 蒼朮:燥濕健脾,輔助麻黃除濕邪(寒疫常夾濕)。
- 黃芩:苦寒清熱,直折裡熱——針對「口渴、大熱」。
- 滑石:甘寒利濕,導熱從小便出,防止熱邪傷津。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麻黃、細辛之峻烈。
2. 組方邏輯
- 表裡分消:
- 辛溫解表(麻黃、細辛、蒼朮)散外寒,
- 苦寒清裡(黃芩、滑石)瀉內熱,
- 形成「外開毛竅、內清鬱熱」的雙向調節。
- 動態加減:
- 若邪傳陽明(裡熱實證),則去辛溫之麻黃、蒼朮,轉用大黃、枳實通腑,柴胡疏泄少陽,體現「隨證轉方」的靈活性。
3. 治療原理
此方核心在於**「透邪外出」**:
- 通過發汗(麻黃、蔥白、生薑)使表寒從汗而解,
- 通過清利(黃芩、滑石)使裡熱從二便分消,
- 佐以豆豉宣鬱除煩,生薑、蔥白助發散,共奏**「解表清裡、疏透疫毒」**之效。
總結
六神通解散是寒疫初起、表寒裡熱的對證方劑,充分體現中醫「因勢利導」的治法——邪在表則散之,熱在裡則清之,挾濕則滲之,實證則下之,環環相扣,層次分明。
傳統服藥法
麻黃、甘草、黃芩、滑石、蒼朮、細辛。
頭痛甚,加川芎;渴甚,加天花粉;身痛甚,加羌活;無頭痛惡寒,反怕熱者,大渴譫語,大便實,此熱邪傳里也,去麻黃,蒼朮,加大黃、柴胡、枳實。
加生薑、蔥白、豆豉煎,熱服出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六神通解散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初期服用,以免加重病情。此外,六神通解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口乾、咽喉乾燥、心悸等,因此服用時應注意觀察身體狀況,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六神通解散, 出處:《傷寒标本》卷下。 組成:通神散加麻黃。 主治:傷寒發熱頭痛,發渴身疼,脈洪無汗。
六神通解散, 出處:《傷寒六書》卷三。 組成:麻黃、甘草、黃芩、石膏、滑石、蒼朮、川芎、羌活、細辛。 主治:時行三月後,謂之晚發,頭痛,身熱惡寒,脈洪數。
六神通解散, 出處:《魯府禁方》卷一。 組成:麻黃、甘草、黃芩、滑石、蒼朮、細辛。 主治:3月前後感寒疫,頭疼大熱,惡寒體痛而渴,脈浮緊而有力,無汗,年力壯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