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性味辛、甘、性微溫。主治袪風解表、除濕、解痙、止癢、止瀉、止血。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瘙癢、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風疹瘙癢等症。
蒼朮性味辛、苦、溫。主治健脾、燥濕、解鬱、闢穢。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濕痺、足痿、夜盲。
石膏性辛甘寒、無毒。主治解肌清熱、除煩止渴。用於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乾、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胃火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黃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用於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血;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防風蒼朮湯,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七。 組成:防風、蒼朮、桔梗、陳皮、桃仁、白芷、川芎、當歸、枳殼、厚朴。 主治:因風腰痛,左右無定處,牽引兩足,脈浮。
防風蒼朮湯, 出處:《田氏保嬰集》。 組成:防風半兩,蒼朮1兩,石膏1兩,炙甘草半兩,川芎2錢半,黃芩2錢半。 主治:解表,透斑疹。主治:小兒邪熱在表,惡風惡寒,瘡疹未出者。
防風蒼朮湯, 出處:《杏苑》卷四。 組成:麻黃8分,防風1錢,蒼朮2錢,白朮3錢。 主治:散風邪,健脾疏壅。主治:風壅肝木,損傷脾土,不能輸布水濕,飧泄身熱,脈弦腰重,微汗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