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和解散

CHUAN XIONG HE J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8%
膀胱經 15%
肺經 13%
胃經 11%
心經 11%
膽經 5%
心包經 5%
脾經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和解散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寒,燥濕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疏風散寒、燥濕健脾之功效。與川芎、解散等藥物配伍,可增強散寒祛風之力,同時又能健脾燥濕,協同化解濕邪,從而達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疾病。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蒼朮性溫燥,可緩解川芎、解散等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過甚,損傷陽氣。同時,蒼朮還能與川芎、解散等藥物相互作用,增強藥效,使治療效果更佳。

川芎、白芷、藁本同為常用中藥,皆具疏散風寒、通竅止痛之效。

川芎走氣血,擅於行散頭風,散寒止痛;白芷偏於上行,善於止痛通竅,開宣鼻竅;藁本則主治風寒頭痛,尤擅於止痛,且可祛風除濕。

三者搭配,相輔相成,可謂相得益彰。川芎引導藥力上行,白芷通竅止痛,藁本則加強止痛之力,共同奏效,故常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川芎和解散」方劑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心包經。其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侵襲導致的頭痛、頭昏、肢體麻木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川芎與其他藥物搭配使用,可以增強其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與柴胡、葛根等藥物配伍,可疏散風寒、解表止痛;與當歸、白芍等藥物配伍,可活血化瘀、止痛止痙。

總之,川芎在「川芎和解散」方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川芎和解散方中含有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毒性: 川芎性溫,解散性辛溫,皆屬偏燥之品,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甘平,入脾胃經,能調和藥性,緩解川芎和解散的燥烈之性,防止其傷及脾胃。
  2.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甘草與川芎、解散同用,能增強藥效,發揮協同作用。甘草能解毒,緩解川芎和解散的毒副作用,並能增強其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川芎和解散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相輔相成,增強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解散則以疏散風寒、解表止痛見長。防風善於祛風解表,並能止痛,與川芎、解散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2. 協調藥性,防止偏寒: 川芎辛溫,解散辛涼,兩者搭配,以寒涼為主,易造成寒凝血瘀。防風性溫,加入其中可調節藥性,避免寒涼過度,使藥效更加溫和,避免副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川芎和解散」以蒼朮、藁本、川芎、甘草、防風五味中藥組成,主治表層中風寒冷、頭痛、身體倦怠、發燒怕冷以及老年人和兒童的各種表症。

蒼朮具有發散風寒濕邪,溫中散寒、燥濕健脾之效,在方中用以發散風寒,溫中散寒,祛除濕邪。

藁本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之效,藁本性溫,味辛,入肺、腎二經,與蒼朮合用,增強發散風寒之效。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通絡可補血調經,活絡止痛,在方中去除血瘀,活絡經絡。

甘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在方中用以調和諸藥,增強各藥的療效。

防風辛散溫通,解表發汗,祛風除濕,明目,在方中增強解表散寒之效。

綜合而言,中藥方劑「川芎和解散」諸藥合用,共奏發散風寒,宣通經絡之效,中醫主治表層中風寒冷、頭痛、身體倦怠、發燒怕冷,以及老年人和兒童的各種表症。

傳統服藥法


淨蒼朮(去皮,銼碎,炒黃)4兩,藁本(去蘆)1兩5錢(若無,以芎代之),甘草(炒)5錢,防風1兩。
破傷風初覺,風寒濕痹,腿腳痛重不能行,或表證四肢厥冷,每服乾薑3錢同煎。
上為粗末。
每服3-4錢,水2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怕冷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川芎和解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一。 組成:淨蒼朮(去皮,銼碎,炒黃)4兩,藁本(去蘆)1兩5錢(若無,以芎代之),甘草(炒)5錢,防風1兩。 主治:表中風寒,頭疼痛,身倦,壯熱惡寒,老幼一切表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