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朮散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之功效。神朮散主要針對脾胃濕困、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蒼朮可燥脾胃之濕,健脾胃之氣,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 祛風止痛: 蒼朮同時具備祛風止痛的作用,對於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痠痛、麻木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改善效果。
神朮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在於川芎具備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神朮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改善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緩解麻木疼痛;而其行氣止痛的功效則能有效減輕風寒濕邪對經絡的阻滯,達到溫經散寒的效果。因此,川芎的加入,既能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功效,又能提高止痛效果,使神朮散的整體療效更為顯著。
神朮散中包含藁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風解表,止痛:藁本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疏風解表、止痛的功效,可散發外感風寒,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
二、 調和藥性:神朮散中主要藥材為蒼朮、白朮,性燥偏溫,易傷津液。藁本則性溫而不燥,可與其他藥材相配,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
神朮散方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其辛散解表、透疹止癢的功效。
- 辛散解表: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發汗解表之效,能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狀。神朮散主治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荊芥的辛散解表之性,有助於驅散風寒,緩解痺痛。
- 透疹止癢: 荊芥亦具透疹止癢之效,能促進麻疹等疹出,並緩解皮膚瘙癢。神朮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防風、蒼朮等,共同作用於皮膚,以達到消腫止癢、驅散濕邪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神朮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類證治裁》、《仁齋直指方論》、《是齋百一選方》、《世醫得效方》、《醫方集解》、《退思集類方歌注》等古籍記載,神朮散的主要功效及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主治病症:
- 四時瘟疫: 神朮散廣泛用於治療四時發生的瘟疫,其症狀表現為頭痛、項強、發熱惡寒、身體疼痛,以及鼻塞聲重、咳嗽頭昏等。
- 外感風寒: 主要針對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無汗、鼻塞、聲重等症狀,尤其適用於無汗的風寒表證。
- 風濕: 古籍中提及神朮散適用於風濕病症,也說明其具有祛風勝濕的作用。
- 時行泄瀉: 部分文獻指出,神朮散可以治療時行泄瀉,尤其適用於風兼濕邪導致的泄瀉。
- 內傷冷飲外感寒邪無汗: 有文獻提到,神朮散可治療因內傷冷飲、外感寒邪導致的無汗症狀。
- 感山嵐瘴氣: 針對山嵐瘴氣引起的憎寒壯熱、一身盡痛、頭面腫大等症狀,神朮散也可應用。
治療原理:
神朮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其組方配伍上,各味藥物協同作用,達到以下功效:
祛風散寒,解表發汗:
- 方中多味辛溫之藥,如蒼朮、防風、羌活、?本、細辛、川芎等,具有發散風寒、解表散邪的功效。
- 這些藥物能夠疏通腠理,宣發衛氣,使體內寒邪從汗而解,緩解發熱、惡寒等症狀。
- 其中蒼朮辛烈,尤能發汗,散寒,辟惡,升陽。
- 防風亦是太陽經主藥,可除風勝濕。
燥濕健脾,升清降濁:
- 蒼朮為本方主藥,其味辛溫,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能升發脾胃之陽氣,化解體內濕邪。
- 脾胃功能恢復,則濕邪可運化,亦可防止濕邪再次侵襲。
- 風濕、泄瀉等症狀,均與濕邪有關,故燥濕為重要治則。
通經止痛,調和氣血:
-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調經止痛的作用,能改善因風寒濕邪引起的氣滯血瘀,緩解頭痛、肢體疼痛等症狀。
- 細辛亦可通經止痛,並有散寒作用。
各走一經,祛風勝濕:
- 方中藥物如蒼朮走太陰、細辛走少陰、川芎走厥陰、少陽、羌活、?本走太陽、白芷走陽明,各司其職,針對不同經絡的病邪進行祛除,從而達到整體療效。
- 此種配伍方式,使藥物作用更為精準,治療效果更佳。
緩解藥性,調和諸藥:
- 甘草在方中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的作用,可以防止辛溫藥物過於峻猛,保護脾胃。
- 生薑、蔥白也有助於發散風寒、增強藥效。
代麻桂之意:
文獻中多次提到,神朮散可作為麻黃、桂枝等辛溫發汗劑的替代方。由於麻黃、桂枝藥性峻猛,對於體質虛弱或不耐受者可能不適用。而神朮散藥性相對平和,既能發散風寒,又不至於耗傷正氣,因此更為常用,特別適用於有寒濕證的人。
總結:
神朮散以蒼朮為君藥,配伍多味辛溫發散、燥濕健脾之藥,具有祛風散寒、解表發汗、燥濕健脾、通經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四時瘟疫、外感風寒、風濕、時行泄瀉等病症,尤其適用於體質虛弱或不耐受麻黃、桂枝等峻烈發汗藥者,其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升清降濁”的整體觀念。
簡而言之,神朮散是針對風寒濕邪入侵人體,導致表證、兼有濕邪、氣血不暢等症狀的常用方劑。其組方思路巧妙,配伍精當,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良好的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發汗解表、疏風散寒的功效,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朮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七十引《煙霞聖效方》。 組成:蒼朮、夜明砂各等分。 主治:雀目。
神朮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三一。 組成:蒼朮2兩(米泔浸,去皮,薄切,用麥麸炒),川芎1兩,藁本(洗)1兩,荊芥1兩。 主治:傷寒肌疏多汗。
神朮散, 出處:《袖珍小兒》卷四。 組成:前胡5錢,桔梗5錢,乾葛5錢,荊芥5錢,台芎5錢,白芷5錢,蒼朮5錢,甘草1錢。 主治:小兒傷風,發熱口渴。
神朮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六十二引《王氏集驗方》。 組成:蒼朮(米泔浸,炒)、荊芥穗、藁本(去土)、乾葛、麻黃(去根節)、甘草各等分。 主治:傷寒傷風,頭疼身痛,腰滯腿疼,發熱惡寒,無汗。
神朮散, 出處:《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蒼朮(陳士炒)2斤,陳皮2斤,厚朴(薑汁炒)2斤,甘草(炙)12兩,藿香8兩,砂仁4兩。 主治:解穢祛邪,除山嵐瘴氣。主治:時行不正之氣,發熱頭痛,傷食停飲,胸滿腹痛,嘔吐瀉利,鬼瘧屍註,中食、中惡。
神朮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三。 組成:蒼朮5兩(米泔浸1宿),藁本(去土)1兩,香白芷1兩,羌活(去蘆頭)1兩,細辛(去葉土)1兩,甘草(炙)1兩,川芎1兩。 主治:四時瘟疫,頭痛項強,發熱憎寒,身體疼痛;及傷風鼻塞聲重,咳嗽頭昏。風木之邪,內乾濕土,泄利下血,色清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