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闢溫粉」方劑中使用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效果。對於因寒凝血瘀引起的頭痛、頭風、齒痛等症狀,川芎可以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祛風散寒: 川芎能祛除風寒濕邪,對於風寒襲表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川芎可以起到散寒解表、通竅止痛的作用。
因此,川芎在「闢溫粉」方劑中,可以起到行氣止痛、祛風散寒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溫病的目的。
闢溫粉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祛寒:蒼朮性溫燥,擅長祛除體內寒濕之氣。闢溫粉的主要功效是溫中散寒、燥濕止瀉,蒼朮能有效驅散寒濕,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溫中散寒的效果。
- 健脾和胃:蒼朮還有健脾和胃的作用,能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功能。闢溫粉針對的是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蒼朮能改善脾胃功能,從而緩解這些症狀。
總而言之,蒼朮在闢溫粉中發揮著燥濕祛寒、健脾和胃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闢溫粉方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散寒止痛之效。闢溫粉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而白芷可有效驅散寒邪,舒緩疼痛,達到溫經散寒之目的。
2. 通鼻竅: 白芷亦能通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闢溫粉中常配合辛涼解表之品,如薄荷、荊芥等,白芷則可幫助藥力透達鼻竅,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
闢溫粉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藁本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之功效。闢溫粉多用於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等症,藁本在此起到疏風散寒、止痛止癢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病症。
- 配伍增效: 藁本與其他藥物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如與羌活、獨活等藥物配伍,可增強祛風散寒之力;與白芷、蒼朮等藥物配伍,可增強止痛止癢之效。
闢溫粉中加入零陵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 芳香開竅,化濕醒脾: 零陵香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用於治療濕濁阻滯、脾胃不和、脘腹脹悶、神志不清等症狀。闢溫粉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內侵,而零陵香的芳香開竅之性可幫助驅散寒濕,促進脾胃運化,起到醒脾開胃的效果。
- 溫經止痛,行氣止嘔: 零陵香性溫,具有溫經止痛、行氣止嘔之效。闢溫粉常用於治療寒邪凝滯所致的疼痛,而零陵香的溫經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疼痛,並促進氣血流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主治功效
闢溫粉之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傷寒總病論》及《傷寒論集成》所載,闢溫粉主要由川芎、蒼朮、白芷、?本、零陵香等五味藥材等分組成。此方劑之古籍記載明確指出其主要功效為「闢溫疫」,而非一般止汗之用。結合各藥材之藥理特性,可推論其治療原理如下:
1. 祛邪解表,阻斷疫毒傳播:
- 蒼朮、?本: 皆具發汗解表之功,能將侵襲肌表之邪氣驅散。特別是?本,更具宣肺平喘之效,有助於疏通肺氣,防止邪氣深入。溫疫初期,邪氣多侵犯表層,此二藥之配伍能有效將邪氣外散,阻止其進一步發展。
- 白芷: 其散寒通經之特性,能協助祛除體表之寒邪,並疏通經絡,使邪氣不易滯留。
2. 行氣活血,暢通氣機:
- 川芎: 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邪氣阻滯導致之氣血瘀滯。溫疫易耗傷氣血,川芎之活血作用能有助於氣血運行,使正氣得以恢復。
- 零陵香: 其開竅醒腦、行氣止痛之功,能疏通氣機,使氣血運行順暢。溫疫易使人神志昏蒙,此藥能開竅醒神,亦有助於減輕病痛。
3. 燥濕健脾,斷絕病邪內生之源:
- 蒼朮: 除了發汗解表,蒼朮亦具健脾燥濕之功。溫疫多夾濕邪,脾胃運化失常易生濕,濕邪停滯更易助長疫毒之發展。蒼朮之燥濕作用能健運脾胃,祛除體內濕邪,從根本上斷絕病邪內生之源。
綜合分析:
闢溫粉之組成,乃以發散表邪為主,兼顧行氣活血、燥濕健脾。其治療原理在於透過多種藥材之協同作用,一方面將侵襲體表之疫毒祛除,另一方面則疏通氣血、健運脾胃,從而阻斷疫毒之傳播,防止其深入發展。此方劑並非單純止汗之用,而是針對溫疫特性所設計之方劑。
總結:
闢溫粉之主治功效,乃在於針對溫疫之病機,從表裡兩方面著手,祛邪外出,暢通氣機,以達到闢除溫疫之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闢溫粉, 出處:《外台》卷四引《肘後》。 組成:川芎、蒼朮、白芷、藁本、零陵香各等分。 主治:斷溫疫。主治:溫疫轉相染著至滅門,延及外人,無收視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