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仙飛步丹中加入蒼朮,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善於燥濕健脾,可祛除脾胃濕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改善肢體乏力、步履沉重等症狀。
- 祛風除痺: 蒼朮亦具祛風除痺功效,能疏通經絡,解除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而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可協同作用,促進氣血運行,使步履輕盈。
「神仙飛步丹」方劑中包含烏頭,主要是因為烏頭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關節疼痛等病症具有顯著效果。
烏頭性溫熱,入經絡,能溫通經脈,驅散寒邪,對於寒邪侵襲所致的痺痛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但烏頭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服用。
神仙飛步丹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通絡: 川芎味辛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阻導致的步履艱難、肢體麻木等症狀,川芎能起到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步履輕盈。
- 祛風止痛: 川芎亦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步履不便,川芎能起到驅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的作用,使行走更加舒適。
「神仙飛步丹」方劑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一、通鼻竅,助氣血運行:白芷味辛性溫,具有通鼻竅、散風寒、止痛的功效。此丹方旨在治療肢體麻木、行走不便等症狀,白芷可通暢鼻竅,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藥效深入經絡,達到治療目的。
二、解毒消腫,緩解疼痛:白芷亦具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方中若有其他毒性較大的藥材,白芷可起到解毒作用,緩解藥物對人體的刺激,降低副作用。同時,白芷也能消散局部腫脹,減輕疼痛,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仙飛步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男子諸風濕癱」,重點在於祛風除濕、通絡止痛,針對風邪夾濕所致之肢體痠痛、關節屈伸不利甚至癱瘓等證。古代醫家認為,「濕癱」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故以辛溫燥濕、散寒通絡為治法。
二、方劑組成與治療邏輯
君藥:蒼朮(8兩)
- 性辛溫苦燥,擅長健脾燥濕、祛風散寒,為治濕邪要藥。
- 重用蒼朮,主導運化中焦濕濁並外散風寒濕邪,奠定全方燥濕基礎。
臣藥:草烏(4兩,不去皮尖)
- 辛熱大毒,通行十二經,具強效祛風除濕、溫經止痛之力。
- 皮尖毒性較強,古方保留意在增強逐寒濕、通痺阻之效。
- 與蒼朮協同,針對深層寒濕痺痛,然須通過炮製(薑蔥共製)緩和毒性。
佐藥:杜芎(川芎)、香白芷(各2兩)
- 川芎辛溫,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助草烏通絡,兼引藥上行。
- 白芷辛香走竄,散寒燥濕、通竅止痛,尤善治頭面肢體風濕痛。
- 二者輔助君臣藥,強化祛風濕、行氣血之效,兼顧表裡經絡。
使藥(調和與賦形):生薑、連須蔥、醋糊為丸
- 生薑、蔥白辛溫發散,與主藥同製可助散寒透邪,兼解草烏毒性。
- 醋糊丸取其收斂之性,緩和辛散過猛,並助藥力深入筋骨。
三、方劑作用原理
- 祛濕為本:蒼朮燥中焦之濕,白芷化表濕,草烏逐裏寒濕,層次分明。
- 溫通為用:草烏、川芎、薑蔥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解決「濕癱」氣血凝滯問題。
- 表裡並治:白芷、川芎走表祛風,蒼朮、草烏入裏除濕,適用於風寒濕邪內外交雜之證。
四、臨床推廣應用
此方邏輯可延伸運用於風寒濕邪所致之痺證(如現代之類風濕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然須注意體質偏熱或陰虛者非宜。其配伍體現「辛溫燥濕、毒藥緩攻」思路,展現古代治痺「以毒攻毒」之智慧。
傳統服藥法
蒼朮8兩,草烏4兩(不去皮尖),杜芎2兩,香白芷2兩。
上(口父)咀,用生薑4兩,連須蔥4兩搗細,和藥拌勻,以瓷器築藥於內,令實,紙封瓶口,勿令出氣,春三夏二秋七冬九日,取出曬乾或焙乾,與薑、蔥一同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丸,加至20丸,空心茶、酒任下。
忌熱物,孕婦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神仙飛步丹, 出處:《袖珍》卷一。 組成:蒼朮8兩,草烏4兩(不去皮尖),杜芎2兩,香白芷2兩。 主治:男子諸風濕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