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仙散

SI XI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六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7.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16%
肝經 16%
心經 14%
腎經 7%
膽經 7%
心包經 7%
肺經 7%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四仙散中包含蒼朮,主要原因如下:

  1. 燥濕健脾: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四仙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困,腹脹便溏等症,而蒼朮可有效祛除脾胃濕氣,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達到止瀉止痛的效果。
  2. 祛風止痛:蒼朮還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痛作用,對於由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蒼朮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四仙散中加入蒼朮,可以加強其祛風止痛的效果,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仙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祛風散寒、通鼻竅的功效。四仙散主治鼻淵、鼻塞、頭痛等症,而白芷能有效改善鼻腔通氣,減輕鼻塞和頭痛等症狀,提升藥效。
  2. 燥濕止癢,消腫生肌:白芷還具有燥濕止癢、消腫生肌的功效。鼻淵常伴有鼻腔粘膜水腫、分泌物增多等,白芷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促進病竈癒合。

四仙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四仙散主要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等症狀,川芎可以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
  2. 升陽舉陷: 川芎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可以幫助提升陽氣,改善氣血運行,對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四仙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四仙散用於治療脾腎陽虛所致的寒濕瀉痢、脘腹冷痛、肢冷畏寒等症,而附子正是起到溫補脾腎陽氣,驅散寒邪的作用。
  2. 扶正固本: 附子可補腎壯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四仙散不僅要驅寒,更要扶助正氣,使脾腎功能恢復,達到治本目的。附子作爲四仙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起到這個作用。

主治功效


四仙散主治功效分析

四仙散的主要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1. 主治婦人白帶:

  • 《萬病回春》、《濟世全書》皆明確指出四仙散主治「婦人白帶」。
  • 《濟世全書》更進一步說明,此方適用於「赤白帶下屬寒濕者」。

治療原理分析:

四仙散的組成藥物,具有溫陽散寒、燥濕健脾的作用,正符合寒濕證的病機。 * 蒼朮: 健脾燥濕,能改善脾虛濕盛引起的白帶過多。 * 白芷: 解表散寒,可祛除體內的寒邪,有助於改善寒濕所致的白帶。 * 川芎: 活血行氣,可促進氣血循環,有助於改善經絡不暢導致的白帶。 * 附子: 溫陽補火、散寒除濕,是本方溫陽散寒的主藥,對於寒濕體質的白帶有很好的效果。

2. 治療汗出黃染衣(黃汗):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中,引述倪氏本草匯言指出,四仙散可治「汗出染衣,黃如柏汁」的黃汗。此證的病因,是因出汗時受風冷水寒之氣侵襲所致,並伴隨發熱、口渴、身體浮腫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 雖然此處與傳統的四仙散組成不完全相同(使用羅勒、桂枝、黃耆、白芍藥),但根據原文推斷,四仙散的溫陽散寒、祛濕的作用,可能適用於此類汗出黃染衣的病症。此證的病機,與寒濕鬱遏於肌表有關,故可使用溫陽發散的藥物來驅散邪氣。

3. 治療痘瘡(起遍身黑色):

  • 《証治準繩‧幼科》記載,四仙散可治療「痘起遍身,俱是黑色」的痘瘡,配合化?湯外洗,可使痘瘡顏色轉美。

治療原理分析:

  • 此處將痘瘡的「黑色」歸咎於「元癸奪權爭先」。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此處所指的痘瘡可能為病情危重,發病急驟之證。四仙散在此的應用,可能在於其溫陽散寒之功效,有助於推動陽氣,改善氣血運行,?而促?痘毒之排出。

4. 配合其他方劑治療經期不調及相關症狀:

  • 《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指出,經水過期而白帶者,痰多,可服用四仙散。
  • 此書也提到,四仙散性燥熱,不宜輕服,並提示其適用於「沉寒、冷痰」之證。

治療原理分析:

  • 此處將經期不調的白帶歸咎於「痰多」,但由於四仙散的藥性以溫燥為主,所以適用於痰濕較重的患者,以溫化寒痰。

綜合分析:

四仙散的主治功效圍繞著溫陽散寒、燥濕健脾的病機,主要用於治療婦人寒濕白帶,以及因寒濕所致的汗出黃染衣、痘瘡等病證。其治療原理在於溫陽祛寒,燥濕化痰,推動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蒼朮1兩(酒浸,去黑皮,炒乾),白芷5錢,川芎5錢,大附子(麵包煨,去皮臍)5錢。
上為末。
每服5分,空心好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白帶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四仙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花椒5錢,枯礬5錢,鹽3錢,羊蹄根6錢。 主治:癬。

四仙散, 出處:《準繩·幼科》卷四。 組成:甘草、紫草、通草、黃連、連翹、石蓮。 主治:痘起遍身俱是黑色。

四仙散, 出處:《回春》卷六。 組成:蒼朮1兩(酒浸,去黑皮,炒乾),白芷5錢,川芎5錢,大附子(面包煨,去皮臍)5錢。 主治:婦人白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