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濕鬱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芳香化濕: 白芷氣味芳香,具有燥濕化濕之效,能疏通氣機,使濕氣散發,改善因濕鬱而導致的胸悶、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 解毒止痛: 白芷還具有解毒止痛之效,能緩解濕邪侵襲所致的頭面部疼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白芷的加入,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風解表、化濕利水、解毒止痛的功效,有效改善濕鬱病症。
濕鬱湯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其 燥濕健脾、祛風止痛 的功效,針對濕鬱證的病機起著重要作用。
濕鬱證多因脾虛濕困,氣機鬱滯所致。蒼朮辛溫燥濕,能 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化解濕邪,改善脾虛導致的睏倦、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同時,蒼朮還能 行氣解鬱,疏通氣機,緩解濕邪阻滯所致的胸悶、腹痛等症狀,使氣血運行通暢,達到祛風止痛的效果。
因此,蒼朮在濕鬱湯中發揮著 燥濕健脾、行氣解鬱 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濕鬱證的臨牀表現。
濕鬱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濕鬱證常伴隨肝氣鬱結,導致胸悶、脅痛、情緒抑鬱等症狀,川芎可以疏解肝氣,緩解這些不適。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亦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效。濕鬱證患者常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瘀血阻滯,加重疼痛。川芎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從而改善疼痛。
因此,濕鬱湯中加入川芎,不僅能疏解肝氣,緩解濕鬱證的相關症狀,還能活血化瘀,改善疼痛,起到綜合調理的作用。
濕鬱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濕鬱證多因脾虛濕困,導致水濕停滯,阻礙氣機,而茯苓能利水滲濕,使水濕之邪排出體外,有利於改善濕邪困脾之症。
- 健脾寧心: 茯苓能健脾益氣,補益脾胃之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進而改善濕邪困脾所致的脾虛症狀,同時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濕鬱證常見的胸悶、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寧症狀。
主治功效
濕鬱湯
濕鬱湯是中藥方劑,主治濕氣和鬱氣聚結在體內,全身到處疼痛,或關節疼痛,遇上陰寒天氣就會發作,脈搏沉弱細微。
組成
- 白芷: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蒼朮: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功效
濕鬱湯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
濕鬱湯主治濕氣和鬱氣聚結在體內,全身到處疼痛,或關節疼痛,遇上陰寒天氣就會發作,脈搏沉弱細微。
用法用量
濕鬱湯的用法用量為: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禁忌
濕鬱湯的禁忌為:孕婦禁用。
總結
濕鬱湯是中藥方劑,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主治濕氣和鬱氣聚結在體內,全身到處疼痛,或關節疼痛,遇上陰寒天氣就會發作,脈搏沉弱細微。用法用量為: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服用。禁忌為:孕婦禁用。
傳統服藥法
蒼朮3錢,白朮1錢,香附1錢,橘紅厚朴(薑汁炒)1錢,半夏(制)1錢,白茯苓1錢,撫芎1錢,羌活1錢,獨活1錢,甘草5分。
上加生薑5片,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濕鬱湯,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白芷、蒼朮、川芎、茯苓。 主治:濕鬱,周身走痛,或關節痛,遇陰寒則發,脈沉細。
濕鬱湯, 出處:《準繩·類方》卷二。 組成:蒼朮3錢,白朮1錢,香附1錢,橘紅1錢,厚朴(薑汁炒)1錢,半夏(制)1錢,白茯苓1錢,撫芎1錢,羌活1錢,獨活1錢,甘草5分。 主治:因雨露所襲,或嵐氣所侵,或坐卧濕地,或汗出衣衫,皆爲濕鬱,其狀身重而痛,倦怠嗜卧,遇陰寒則發,脈沉而細緩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