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錢散

半錢散

BAN QI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4.0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腎經 14%
脾經 14%
肝經 14%
膽經 14%
心包經 14%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半錢散中加入川芎,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功效。半錢散通常用於治療頭風、頭痛、齒痛等症狀,川芎可以幫助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2. 升陽散寒: 川芎氣味芳香,能升散陽氣,驅散寒邪。半錢散中常加入其他溫陽散寒的藥材,與川芎搭配使用,可以有效改善陽氣不足、寒邪入侵所致的症狀。

半錢散中包含附子,乃因其性熱,能溫陽散寒,振奮心陽,回陽救逆。

附子為烏頭的根部,其性峻烈,可溫補腎陽,驅散寒邪,尤其對於陽虛體質,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脈象沉細者,有顯著療效。

然而,附子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且需經炮製處理,以減低毒性,並配合其他藥材,以發揮其最佳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半錢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方分析

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主「氣虛頭痛」,乃針對中氣不足、清陽不升所致頭部隱痛,其痛綿綿、遇勞加劇,伴見倦怠乏力、脈弱等症。古代醫家以附子溫腎助陽、川芎升散頭目之氣,使陽氣上達巔頂以止頭痛。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配伍

  • 大附子(生用)
    其性辛烈,走而不守,能迅達十二經。生用未經炮製,保留峻補元陽之力,尤善振奮命門真火。氣虛頭痛本在腎陽不能上蒸,附子直入下焦,如釜底加薪,使陽氣蒸騰而上貫巔頂。
  • 大川芎(銼作四塊)
    質輕味薄,為「血中氣藥」,其性上行頭目,能引附子之陽氣直達病所。銼作四塊者,古人意在增其藥氣發散之勢,猶如經絡「開闔樞機」之理。

2. 製法精要

  • 裹附芎互激
    以附子末裹川芎,暗合「陽裹陰升」之法。附子辛熱外裹,促川芎辛散之性內透;川芎走窜引導,防附子燥熱滯留。針孔熏腦麝,乃借香竄之氣貫通藥性,猶如「以氣導藥」之法。
  • 灰炮存性
    炭火煨炮使猛藥緩化,去附子暴烈之性而留溫通之力,符合「少火生氣」之旨。

3. 服法玄機

  • 蔥茶調服
    蔥白通陽脈,茶葉清利頭目,二者為引,既助藥勢上達,又防溫燥傷陰。每服僅半錢,因氣虛者「少火可煦,壯火反食」,微量頻服,使陽氣漸生而無劫陰之弊。

推衍治療原理

此方深諳「氣虛則清陽不展」之機,以附子峻補下焦真陽為基,川芎開達氣血為用,更藉炮製與服法之妙,使溫陽之力如薪火漸傳,終成「陽升痛止」之效。古人組方非純以藥味堆砌,而是透過藥性互動、製法引導,完成氣化周流之治療藝術。

傳統服藥法


大川芎2枚(銼作4塊), 大附子1個(和皮生搗為細末)。
上以水和附子末如面劑,裹芎作四處。如附子末少入面,裹畢以針穿數孔子,用真腦、麝熏有穴處內香,再捏合穴內,如穴內未覺有香,再熏一柱,細羅灰,用罐子內熱炭炮熟,為細末。
每服半錢,蔥茶調下,不拘時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嗜眠症(嗜睡症)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半錢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八。 組成:大川芎2枚(銼作4塊),大附子1個(和皮生搗爲細末)。 主治:氣虛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