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附湯
XIONG F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二○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4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7%
肝經 17%
膽經 17%
心包經 17%
腎經 10%
脾經 10%
心經
肝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芎附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川芎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芎附湯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病症,而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
- 升陽散寒:川芎兼具昇陽散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寒凝血瘀、肢體麻木等症。芎附湯中常與附子等溫陽藥配伍,以達到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治療效果。
芎附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可溫煦脾腎陽氣,驅散寒邪,適合治療陽虛寒凝證,例如四肢冰冷、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等。
- 助陽化氣: 附子可補腎助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不良,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芎附湯中,芎藭與川芎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而附子則溫陽散寒、助陽化氣,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齒風疼腫。
傳統服藥法
芎窮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
上為粗末。
每服2錢匕,水1盞,煎至8分,去滓,熱嗽冷吐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芎附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川芎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 主治:齒風疼腫。
芎附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 組成:川芎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獨活(去蘆頭)1兩,柴胡(去苗)1兩,前胡(去蘆頭)桔梗(炒)1兩,枳殼(去瓤,麸炒)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木香半兩。 主治:婦人虛勞,被風冷所侵,頭目昏眩,筋脈拘急,骨節煩疼,或寒或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