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中,以「烏頭」為藥材的筋骨藥,通常是為了治療寒濕痺痛。
烏頭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通經活絡的功效,對於因寒濕凝滯而導致的筋骨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一般配合其他藥材如桂枝、羌活、獨活等,以減輕毒性,並加強其治療效果。
需提醒的是,烏頭的使用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切勿自行服用,以免發生中毒事故。
蒼朮在筋骨藥方劑中常被使用,主要原因如下:
- 祛濕除痺:蒼朮性溫燥,味苦辛,具有燥濕化痰、祛風除痺的功效,對於因濕邪入侵導致的筋骨疼痛、關節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利水消腫:蒼朮能利水滲濕,對於因濕邪阻滯導致的肢體腫脹,亦可發揮一定的消腫作用,配合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改善水腫現象。
總之,蒼朮在筋骨藥方劑中,以其祛濕除痺、利水消腫的作用,有效改善因濕邪侵襲引起的筋骨疼痛、關節腫脹等症狀。
青皮,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下氣、行氣止痛之功效。在筋骨藥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舒筋活絡:青皮能疏肝理氣,使氣血流通,有助於舒筋活絡,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筋骨疼痛、麻木等症狀。
- 消腫止痛:青皮能行氣消積,消腫止痛,對於因跌打損傷、風濕痺痛引起的局部腫脹、疼痛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在一些治療筋骨疼痛、痺痛、跌打損傷的方劑中,常加入青皮以增強其疏肝理氣、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
中藥方劑中,白芷常被用於筋骨藥,原因如下:
- 祛風濕、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白芷能有效緩解。
- 活血化瘀、通絡: 白芷能活血化瘀、通絡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白芷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筋骨恢復。
因此,白芷在筋骨藥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治療風濕性疾病、跌打損傷等,促進筋骨健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筋骨藥」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骨折。
總結:
中藥方劑「筋骨藥」主要成分為烏頭、蒼朮、青皮、白芷,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骨折,可溫經通絡,舒筋活血,消腫止痛,加快骨折癒合。
傳統服藥法
川烏1個,草烏2兩(去皮,生用),乳香半兩,當歸半兩,天麻半兩,虎骨(醋炙)1兩,沒藥1兩,自然銅1兩,烏藥1兩,川芎1兩,萆薢1兩,獨活1兩。
上為細末,酒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數丸,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筋骨藥,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 組成:草烏1兩,蒼朮5兩,青皮2兩,白芷2兩。 主治:折傷。
筋骨藥,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一。 組成:川烏1個,草烏2兩(去皮,生用),乳香半兩,當歸半兩,天麻半兩,虎骨(醋炙)1兩,沒藥1兩,自然銅1兩,烏藥1兩,川芎1兩,萆薢1兩,獨活1兩。 主治:一切疼痛及諸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