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瀉肝湯

JIE DU XIE G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胃經 17%
心經 13%
肝經 13%
脾經 13%
膀胱經 6%
三焦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腎經 3%
小腸經 3%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解毒瀉肝湯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防風性味辛溫,歸膀胱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痛之功效。肝臟主疏泄,若肝經鬱熱,則可引發頭痛、目赤、口苦等症狀。防風可疏散肝經鬱熱,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解毒瀉肝湯中往往包含其他清熱解毒、瀉肝火、利濕等功效的藥物,防風與之配合,可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例如,防風與柴胡、黃芩等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疏散肝經鬱熱,清熱解毒。

解毒瀉肝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解毒利濕: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利濕之效。其能清泄肝膽之熱,並解毒消腫,對於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 配伍增效:梔子與其他藥材如茵陳蒿、黃芩等配合,可增強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達到協同治療的效果。

因此,梔子在解毒瀉肝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清除肝膽濕熱,解除毒素,促進疾病恢復。

解毒瀉肝湯中包含石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肝火熾盛、熱毒內蘊所致的症狀,如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煩躁不安、脅痛等,石膏可清泄肝火,使熱邪消散。
  2. 清熱解毒: 石膏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該方劑中包含的其它藥物,如黃芩、梔子等,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石膏與之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解毒瀉肝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清除肝火,改善肝熱所致的口苦、目赤、煩躁、便祕等症狀。
  2. 解毒止痛: 黃芩能解毒消腫,對於肝臟炎症引起的疼痛,具有止痛的效果。同時,黃芩還能抑制細菌生長,減輕肝臟的炎症反應,進一步促進肝臟功能恢復。

因此,解毒瀉肝湯中加入黃芩,能夠有效清熱瀉火、解毒止痛,達到治療肝熱、肝火旺盛所致的各種症狀的目的。

解毒瀉肝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解毒: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解毒的功效,可針對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濕疹等症狀,起到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作用。
  2. 健脾利濕:蒼朮還能健脾利濕,對於因濕熱阻礙脾胃運化而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解毒瀉肝湯中加入蒼朮,可以更全面地改善濕熱引起的各種病症。

「解毒瀉肝湯」中使用木通,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利水通淋: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能利水通淋,消腫止痛,對於肝膽溼熱引起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二、清熱解毒:木通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

因此,在「解毒瀉肝湯」中加入木通,意在發揮其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瀉肝解毒、通利小便的作用。

「解毒瀉肝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方中其他藥材可能偏寒涼或燥烈,甘草能中和其毒性,避免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緩解疼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藥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能與大黃等瀉下藥配伍,減輕其刺激性,同時還能增強其瀉下通便的效果。

主治功效


解毒瀉肝湯,中藥方劑,由甘草、蒼朮、防風、黃芩、木通、石膏、梔子組成:

  • 甘草: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蒼朮: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防風: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木通: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 石膏: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梔子: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方劑組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解毒瀉肝之效,適用於肝脾風濕停留而侵襲的田螺泡。此方藥性平和,副作用較少,但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傳統服藥法


防風2錢,山梔2錢,石膏2錢,黃芩2錢,蒼朮2錢,木通2錢,生甘草2錢。
加燈心三十根,水、酒各半煎,食前服。外先用苦參、菖蒲、野艾熬湯熱洗,次用線針將泡挑破,泄去毒水,貼洞天膏。內服此湯。如濕重流水者,則以五美散撒之,更用膏蓋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解毒瀉肝湯性寒,體質虛寒者慎用。
  • 服用解毒瀉肝湯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慢性肝炎忽冷忽熱黃帶抱輪紅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瀉肝湯, 出處:《張皆春眼科證治》。 組成:柴胡9g,龍膽草3g,酒黃芩9g,銀花30g,川黃連6g,生地9g,元參9g,赤芍9g,牡丹皮9g。 主治:清肝瀉火,解毒除風。主治:花翳白陷。肝膽風熱火毒熾盛,症見抱輪紅赤,白陷深入風輪內層,色黃帶綠,發展迅速者。

解毒瀉肝湯, 出處:《外科證治全書》卷三。 組成:防風2錢,山梔2錢,石膏2錢,黃芩2錢,蒼朮2錢,木通2錢,生甘草2錢。 主治:肝脾風濕攻註之田螺泡。生足掌,初如火燎,隨生紫白黃泡,悶腫硬疼,不能著地,連生數泡,皮厚難於自破,3-5日成片濕爛,甚則足跗俱腫,寒熱往來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