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附散

蠍附散

XIE F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2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脾經 19%
肝經 18%
心經 12%
膀胱經 10%
胃經 10%
腎經 9%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蠍附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祛風止痛: 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祛風止痛之效。蠍附散主治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疼痛,因寒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附子溫陽散寒,可振奮陽氣,通達經絡,改善肢體麻木疼痛。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蠍子性寒,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之效。附子溫陽散寒,與蠍子相輔相成,寒熱並用,既能溫陽散寒,又能息風止痙,更能增強療效,達到祛風止痛,改善肢體麻木的目的。

烏頭在中藥方劑[蠍附散]中的作用是祛風散寒、活血止痛。烏頭能夠舒緩由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改善經絡中的氣滯和血瘀。在該方劑中使用烏頭,有助於緩解疼痛,提升療效。

蠍附散中加入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疏風散寒: 麻黃性溫,具有發汗解表之功,可散寒解表,有助於驅散外感風寒,配合蠍子、附子等藥物,能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之症。
  2. 通絡止痛: 麻黃亦能通經絡,散寒濕,配合其他藥物,可緩解因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如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麻黃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蠍附散的散寒止痛功效,更能促進藥物有效地穿透經絡,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蠍附散中加入白僵蠶,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與蠍子、蜈蚣等藥物配合,可加強其鎮痙止痛的作用,用於治療因風邪入侵所致的痙攣抽搐、肢體麻木等症狀。
  2. 祛風除濕:白僵蠶亦能祛風除濕,與附子、川烏等藥物配合,可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用於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蠍附散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如下:

  1. 協同作用:天南星與蠍子、附子等藥物配伍,可增強祛風止痙、散寒止痛的功效。天南星辛溫通絡,可引導蠍子、附子等藥物深入經絡,發揮藥效。
  2. 緩解毒性:天南星性溫,可減緩蠍子、附子的毒性,使其藥力更加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大負擔。同時,天南星亦具有解毒作用,可輔助其他藥物解毒,提高藥物安全性。

總而言之,蠍附散中加入天南星,不僅可增強藥效,亦可緩解毒性,使其藥效更加安全有效。

蠍附散中包含防風,主要源於以下兩點:

  1. 祛風止痛:蠍附散主治風寒濕痹,症見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防風性味辛溫,善於祛風止痛,且能通絡止痺,與蠍子、附子等藥物相輔相成,協同發揮祛風散寒、溫經通絡之效。
  2. 疏散風邪:防風具有疏散風邪、止咳平喘之功,可輔助蠍附散溫經散寒,驅散寒邪,從而達到止痛、止癢、止咳等多重功效。

總之,防風在蠍附散中既能祛風止痛,又能疏散風邪,與其他藥物相互協同,共同發揮治療風寒濕痹的功效。

雄黃在中藥方劑[蠍附散]中的作用是解毒燥濕。雄黃具有解毒和燥濕的效果,能夠清除體內的濕邪和毒素。該方劑中加入雄黃,有助於改善由濕熱引起的症狀,提升方劑的療效。

蠍附散中包含硃砂,主要源於其鎮驚安神之功效。硃砂性寒,入心經,可鎮心安神,平肝熄風。古代醫家認為,蠍附散用於治療驚癇、癲狂等症,這些病症多因心神不寧、肝風內動所致。硃砂能平息肝風,鎮定心神,與蠍子、附子等藥物相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其鎮驚安神之效。此外,硃砂亦有解毒之功,可輔助其他藥物消除病邪,加速疾病痊癒。

蠍附散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如下:

  1. 全蠍性寒,善於解毒止痛。 蠍附散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狀,而全蠍能清熱解毒、散瘀止痛,並能通經絡,改善肢體麻木、活動不便等症狀,與方劑主治相符。
  2. 全蠍與附子相配,寒熱並用,相輔相成。 方劑中含有附子,性熱,溫陽散寒,而全蠍性寒,二者配伍,寒熱互濟,一陰一陽,相生相剋,增強藥效,更能有效治療中風等寒邪客於經絡的病症。

蠍附散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解毒消腫之效。蠍附散以全蠍、附子為主,性寒熱並存,白芷的加入可協調藥性,避免寒熱攻伐,並減輕毒性,防止藥物過於猛烈,傷害正氣。
  2. 通鼻竅止痛: 白芷具有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鼻塞、頭痛等症狀。蠍附散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節疼痛,而鼻塞、頭痛常為其伴隨症狀,白芷的加入有助於改善患者整體的臨牀症狀。

蠍附散中使用藁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解表止痛: 藁本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蠍附散中,蠍子與附子等藥材偏寒性,容易傷及陽氣,藁本可解其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並配合蠍子、附子等藥材,協同止痛,解除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

2. 助藥力達病所: 藁本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可以促進藥物運行,引導藥力深入病所。蠍附散治療的是風寒濕痹引起的疼痛,藁本可以幫助其他藥物穿透經絡,直達病竈,發揮更佳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蠍附散為傳統中醫外用搐鼻方劑,其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風邪與痰涎相關病症,以下分段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可分三大類:

  1. 風邪上擾頭面:如頭痛(夾腦風、太陽穴痛)、眩暈、眼黑花、口眼㖞斜等,反映風邪攻竄頭目經絡之特性。
  2. 痰涎壅塞氣機:嘔吐清水、痰湧、牙關緊急等,屬痰濕阻滯所致。
  3. 經絡拘急不暢:肩背引痛、四肢麻木、面目瞤動,乃風痰阻絡,氣血不暢之象。
    尤其強調「暴感風邪」與「久年頭風」交替發作之頑固病症,顯示其擅長透達深伏風痰。

二、組方邏輯與作用原理

  1. 祛風通絡止痛

    • 全蠍(主藥):搜剔經絡風邪,解痙止痛,針對口眼㖞斜、頭痛拘急。
    • 薄荷:辛涼散頭目風熱,助開竅醒神;與全蠍寒溫相配,共逐風邪。
    • 鵝不食草:辛温竄通,專擅搐鼻宣通鼻竅,引藥上行。
  2. 温化寒痰開閉

    • 附子尖(生用):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逐深伏寒痰,與全蠍協力破結。
    • 薑粉:輔助附子温中化痰,降逆止嘔,針對痰涎嘔逆。
  3. 清熱佐制温燥

    • 青黛:鹹寒清肝火,防附子、全蠍過熱,兼治目赤癢痛。

三、外用搐鼻之妙
此方劑型設計為「鼻吸藥末」,因鼻為「清竅」,直通腦絡:

  • 藥物經鼻腔黏膜吸收,快速發揮藥效,尤適急症(如牙關緊急、眩嘔)。
  • 辛香走竄之品(薄荷、鵝不食草)攜全蠍、附子之藥性,上達巔頂,疏風化痰。

綜論:蠍附散以風痰同治、寒熱並調為特點,外用避開脾胃虛弱不受藥之弊,集中藥力攻逐頭面部風痰瘀阻,體現中醫「在上治上」與「急救外治」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薑粉1分,附子尖1分,全蠍1分,薄荷1兩,青黛1兩,鵝不食草半兩。
上為細末。
含水,搐少許於鼻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但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毒副作用。
  2. 本方不宜與其他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作用的中藥同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3. 本方不宜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使用。
  4. 本方使用前應諮詢醫師,以確保用藥安全。

相關疾病


暈眩牙齦腫脹痛梅尼爾氏病貝爾氏癱瘓肩中部肩痛麻痺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蠍附散, 出處:《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衛生家寶》。 組成:薑粉1分,附子尖1分,全蠍1分,薄荷1兩,青黛1兩,鵝不食草半兩。 主治:眼生翳膜。

蠍附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六。 組成:南星1枚(重2兩,打碎),附子1枚(重7錢,生,去皮臍,銼)。 主治:小兒吐瀉既久,或大病後生風,時發搐搦,目睛斜視。

蠍附散, 出處:《直指》卷四。 組成:小附子(去皮)半兩,生草烏頭(炮,去皮臍)半兩,蒼朮(炒)半兩,牛膝(酒浸,焙)半兩,川芎半兩,當歸半兩,天麻半兩,防己1分,白芷1分,黃耆(蜜炙)1分,全蠍(焙)1分。 主治:肝腎氣虛,風入筋骨,手足緩弱。

蠍附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全蠍7個(用龍腦薄荷裹,麻黃縛之,酒浸,炙乾,去麻黃、薄荷不用),人參1錢(去蘆,蒸過),白朮1錢(蜜炙黃),附子(6錢重者,去皮臍)1錢,梓朴(5錢重,甘草水煮焙乾,甘草不用)1錢。 主治:小兒吐瀉既久,已成驚證,手足搐搦,口眼牽斜。

蠍附散,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七。 組成:天南星1枚(重2兩者,捶碎),附子1枚(重7錢者,捶碎,上2味用生薑4兩取汁,入好酒1盞,于銀石器中同煮令汁盡,焙乾爲末),白附子7枚(炮裂),全蠍7枚(去毒,微炒),辰砂半兩(别研),代赭2兩(火煅,研細)。 主治:小兒吐瀉日久,或大病後生風,時發搐搦,目睛斜視,手足瘈瘲,冒悶昏塞,身體強硬,角弓反張。

蠍附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四。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3錢,川烏(炮,去皮尖)3錢,麻黃(去節)3錢,僵蠶(炒)3錢,南星3錢,防風3錢,雄黃1錢半,朱砂1錢半,全蠍1錢半,白芷半兩,藁本半兩。 主治:一切風邪頭痛,夾腦風氣,痰涎壅盛,嘔逆惡心,口吐清水,暗風眩暈,眼見黑花,牙關緊急,口眼歪斜,面目瞤動,頭項拘急,肩背引痛,耳癢目昏,四肢麻木;及洗頭浴出暴感風邪,頭目昏痛,兩太陽穴痛,遠年頭風,乍癒乍發,服他藥無效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