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

XIAO QING LONG QU MA HUANG JIA FU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21%
心經 20%
腎經 18%
肝經 6%
胃經 6%
膀胱經 2%
膽經 1%
肺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可將體內過多的水分及濕氣排出,有助於改善寒濕阻滯所導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2. 健脾和胃: 茯苓亦具有健脾和胃之效,可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引發的氣虛、乏力等症狀。

茯苓的加入,不僅能利水滲濕、祛除寒濕,同時也能健脾和胃,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寒濕咳嗽、喘息等病症的目的。

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助發汗解表:桂枝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發汗解表的功效。與茯苓、生薑等藥物配合,可溫和地驅散寒邪,促進體表汗液排出,達到解表散寒的目的。
  2. 調和營衛,緩解表寒証:桂枝能調和營衛,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緩解表寒証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此外,桂枝還能調節脾胃功能,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能力,提升機體抵抗力。

總而言之,桂枝的加入既能發揮溫陽散寒、解表散寒的作用,又能調和營衛,緩解表寒証,為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的整體療效提供重要保障。

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方中多用辛溫之品,如桂枝、乾薑、細辛,容易燥烈傷陰。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藥性,防止燥烈傷陰,起到調和諸藥的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性平和中,能補脾益氣,而茯苓健脾利水,二者合用,有助於脾氣健運,水濕代謝,進一步增強治療寒濕痺痛的功效。

總而言之,甘草的加入,既能調和藥性,防止燥烈傷陰,又能增強療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治療寒濕痺痛。

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中添加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麻黃的燥烈之性:麻黃辛溫發散,易傷陰耗津,而白芍酸寒收斂,能緩解麻黃的燥烈之性,防止其過度耗傷津液,避免出現口乾咽燥等副作用。
  2. 養血柔肝,止痛止痙: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痙的作用,可緩解麻黃所致的胸痛、喘咳等症狀,並有助於緩解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情況,使藥效更趨平和。

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因麻黃性溫燥,易傷津液,導致痰液粘稠難以咳出,而半夏可以燥濕化痰,使痰液稀釋易於排出。
  2. 降逆止嘔:本方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痰飲內阻,胸悶咳嗽,嘔吐等症。半夏能降逆止嘔,可抑制因痰阻氣道導致的嘔吐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止咳化痰的功效。

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化寒: 本方主治寒飲伏肺,症見咳嗽、喘息、痰多清稀等。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可溫化寒飲,使痰液易於排出,減輕咳喘症狀。
  2. 配合茯苓: 方中加入茯苓,以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乾薑與茯苓配伍,一溫一利,相輔相成,既能溫陽化寒,又能利水滲濕,更有利於祛除寒飲,改善肺氣,達到治病之目的。

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為了固護脾肺防止汗出過多而傷正氣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汗、生津斂精之效。麻黃雖能發汗解表,但容易耗傷肺氣,而茯苓性甘淡,偏於利水滲濕,若不加五味子,則易導致汗出過多,損傷正氣,使病情加重。五味子的加入,正好可以緩解麻黃的發汗之力,保護脾肺,避免汗出傷正,使治療更安全有效。

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客肺、肺氣失宣所致的咳嗽、喘息、胸痛等症狀,細辛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助陽化氣: 細辛能溫陽化氣,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痰液的排出。對於寒痰阻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細辛能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因此,細辛在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中,起到了溫肺散寒、止痛化痰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主要成分是:茯苓、桂枝、甘草、白芍、半夏、乾薑、五味子、細辛,主治功效是:感冒表證沒有消除,心臟以下部位有水氣,乾嘔,發燒並且咳嗽,小便不利,小腹脹滿。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適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適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適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適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適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補氣可助脾益氣,增強抵抗力,緩解疲勞;補腎可改善腎虛諸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陽痿不舉等;止咳化痰可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降氣可治嘔吐、暈眩、口苦等症;生津止渴可刺激唾液和其他消化液的分泌,從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強筋骨可增強骨骼力量,強健筋骨;解酒毒可保護肝臟,促進酒精代謝,緩解酒後不適。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總結:中藥方劑「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由茯苓、桂枝、甘草、白芍、半夏、乾薑、五味子、細辛等八味藥材組成,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滲濕、溫化寒痰、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主治感冒表證未解,心以下有水氣,小便不利,小腹脹滿,乾嘔,發熱咳嗽等症。

傳統服藥法


小青龍湯去麻黃,加茯苓1兩。

相關疾病


咳血排尿困難嘔吐下腹脹氣腎絲球腎炎咳嗽胃腸脹氣腹瀉無尿及少尿全身性水腫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小青龍去麻黃加茯苓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小青龍湯去麻黃,加茯苓1兩。 主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小便不利,少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