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瘢膏

MIE BA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肺經 13%
心經 11%
腎經 10%
胃經 9%
大腸經 7%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膽經 2%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滅瘢膏」及其組成藥材介紹

滅瘢膏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製劑,主要成分包括白礬、安息香、烏頭、附子、葛根、白芷、海螵蛸、赤石脂、皁莢、生地黃、天雄、白芍、川芎、大黃、當歸、莽草、石膏、地榆、白朮、續斷、鬼臼、花椒、巴豆、細辛等,具有各種各樣的癰腫惡瘡,癒合後留下疤痕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赤石脂:具有固澀收斂、化腐生肌、止瀉、止血、排膿、除煩、生肌斂瘡等功效。
  • 花椒: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地榆: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葛根: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生津止渴、解酒毒、透疹、止瀉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 海螵蛸:具有固澀止帶、清熱解毒、疏風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石膏: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 皁莢: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 安息香:具有開竅醒神,益氣活血,健脾益氣,清肺化痰等功效。
  • 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

滅瘢膏通過這些中藥材的協同作用,可有效治療各種各樣的癰腫惡瘡,癒合後留下疤痕等症狀,對於皮膚傷口的癒合和疤痕的消除具有顯著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礬石1兩,安息香(一作女萎)1兩,狼毒烏頭1兩,羊躑躅1兩,附子1兩,野葛1兩,白芷1兩,烏賊骨1兩,赤石脂1兩,皂莢1兩,乾地黃1兩,天雄1兩,芍藥1兩,芎藭1兩,大黃1兩,當歸1兩,莽草1兩,石膏1兩,地榆1兩,白朮1兩,續斷1兩,鬼臼1兩,蜀椒1兩,巴豆1兩,細辛1兩。
上為末,以成煎豬脂4斤和藥,以此為準,煎之三上三下,以好鹽1大匙下之,膏成。
須服者,與服之;須摩者,與摩之;若滅瘢者,以布揩令傷,敷之;鼻中息肉,取如大豆納鼻中;如瘀血,每服如棗核大,酒送下;痔漏,以綿裹如梅子納下部;若中風,摩患上取愈;崩中亦納
摩之忌近眼,服之忌妊娠人。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白礬、安息香、烏頭、附子、葛根、白芷、海螵蛸、赤石脂、皂莢、生地黃、天雄、白芍、川芎、大黃、當歸、莽草、石膏、地榆、白朮、續斷、鬼臼、花椒、巴豆、細辛等十八味中藥組成。

白礬、安息香、烏頭、附子、葛根、白芷、海螵蛸、赤石脂、皂莢、生地黃、天雄、白芍、川芎、大黃、當歸、莽草、石膏、地榆、白朮、續斷、鬼臼、花椒、巴豆、細辛等中藥均具有消腫排膿、生肌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同名稱方劑


滅瘢膏,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馬齒莧自然汁1升,煉成豬脂1兩。 主治:小兒傷寒熱毒斑瘡,胗豆瘡癒後,其瘢尤暗,或凹凸肉起。

滅瘢膏, 出處:《證類本草》卷三引《崔元亮海上方》。 組成:黃礬石(燒令汁出)8分,胡粉(炒令黃)8分。 主治:滅瘢。主治:一切瘡癒後,赤黑瘢痕不滅,時復癢不止。

滅瘢膏,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礬石1兩,安息香(一作女萎)1兩,狼毒烏頭1兩,羊踯躅1兩,附子1兩,野葛1兩,白芷1兩,烏賊骨1兩,赤石脂1兩,皂莢1兩,乾地黃1兩,天雄1兩,芍藥1兩,芎藭1兩,大黃1兩,當歸1兩,莽草1兩,石膏1兩,地榆1兩,白朮1兩,續斷1兩,鬼臼1兩,蜀椒1兩,巴豆1兩,細辛1兩。 主治:諸色癰腫惡瘡,癒後有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