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附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氣血,緩解疼痛: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能與香附的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功效相輔相成,共同緩解因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
- 滋陰養血,改善血瘀: 香附丸常用於治療因肝鬱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當歸能滋陰養血,改善血瘀,更能增強香附的活血化瘀功效,提高療效。
總之,當歸的加入能增強香附丸的功效,使其更全面地治療肝氣鬱結、氣血不調所致的各種病症。
香附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之效。香附丸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脹痛、脅肋脹滿等症。川芎的加入,可疏肝解鬱,理氣止痛,與香附、枳殼等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痛經、經行不暢等症,川芎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與香附、當歸等藥物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香附丸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緩解疼痛:香附丸主治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痛等症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所導致的疼痛。
- 調和氣血:白芍能養血柔肝,與香附、柴胡等藥物合用,能起到調和氣血、疏肝解鬱的作用,使肝氣流通,氣血調和,從而達到治療肝氣鬱結的目的。
白芍與香附丸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使療效更佳。
香附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可助脾胃運化,改善香附丸中其他藥物對脾胃的影響。香附本身偏寒,容易造成脾胃虛寒,白朮的加入可緩解此問題,提升藥效的穩定性。
- 補氣固表:白朮還有補氣固表的作用,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因藥物作用導致的氣虛外泄。香附丸多用於治療婦科疾病,而婦科疾病常伴隨氣血不足,白朮的加入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香附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熟地黃為滋陰補血之要藥,可改善氣血不足,而香附具有行氣解鬱之效。二者相配,可兼顧補益氣血與疏肝解鬱,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 緩解疼痛:熟地黃具養血安神之效,可緩解因氣血不足或肝鬱所致的疼痛。香附則可疏肝解鬱,解除疼痛的根源。兩者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疼痛症狀。
香附丸中包含香附,主要原因有二: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調和氣血,適用於肝氣鬱結,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脹滿、脅肋疼痛等症。
- 化濕止瀉: 香附亦具化濕止瀉之效,能燥濕健脾,治療濕熱蘊結脾胃所致的腹瀉、腹痛、消化不良等症。
香附與方中其他藥物配伍,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
香附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砂仁性溫,味辛,能行氣止痛,溫中止嘔。與香附之行氣解鬱、調經止痛功效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藥效,更能有效緩解脘腹脹痛、消化不良、嘔吐等症狀。
其二,砂仁能燥濕化痰,與香附之燥濕健脾作用相得益彰,對於脾胃濕氣重、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病症,能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香附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有兩大原因:
- 理氣行滯:橘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消積的功效。香附丸主治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橘皮可幫助疏肝理氣,促進氣血流通,緩解疼痛不適。
- 調和脾胃:橘皮可行氣消積,並能健脾和胃,增進食慾。香附丸中加入橘皮,可協調脾胃功能,避免藥物單純消滯而傷脾。同時,橘皮的芳香氣味,還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
香附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方中香附、柴胡、枳殼等藥材以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為主,但若患者脾胃濕熱、肝火上炎,則單純疏肝解鬱恐難奏效。黃芩能清熱瀉火,並可燥濕止瀉,可配合其他藥材,有效消除濕熱之邪,避免其阻礙肝氣疏泄,進而加重肝鬱脾虛之症,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香附丸」,主要成分如下: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香附丸的主治功效如下:
- 血虛氣滯:氣血運行不暢,常伴有面色蒼白、疲倦乏力、月經不調等症狀。
- 胸悶脅痛:胸部或肋骨部位感到悶痛。
- 經水不調:月經週期紊亂、經血量過多或過少等症狀。
- 經期腹脹:月經期間腹部脹痛。
香附丸的組成中,當歸、川芎、白芍、白朮、熟地黃補血養血,香附、砂仁、橘皮、黃芩理氣活血,諸藥合用,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補血養血的功效,可改善血虛氣滯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腹部脹痛等症狀。
香附丸是一款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當歸、川芎、白芍、白朮、熟地黃、香附、砂仁、橘皮和黃芩。它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補血養血的功效,可改善血虛氣滯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腹部脹痛等症狀。在服用香附丸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脾虛、胃寒者應慎用。
-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如服用香附丸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傳統服藥法
香附(童便浸,炒)1斤,針砂(醋煅)1兩,厚朴(薑汁炒)5兩,甘草(炒)1兩,陳皮(去白,炒)3兩,白芍(炒)5兩,制蒼朮5兩,山楂肉(炒黑)5兩,茯苓(乳蒸,曬,焙)3兩,青皮(炒)6兩,苦參(炒,春夏)2兩(秋冬)1兩,白朮(土炒)3兩。
醋糊為丸。
每服1錢,米飲送下;弱者7-8分,白朮湯送下。服過7日,手心即涼,內有紅暈起,調理半月即愈矣。
忌食一切生冷、油膩、發硬之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本方有活血作用,月經量過多者慎用。
- 本方有燥濕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香附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一。 組成:香附子2兩(醋煮),吳茱萸1兩,白薇1兩。 主治:婦人白帶,下元虛冷。
香附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九。 組成:木香(爲末)1分,附子(生,去皮臍,爲末)半兩,硫黃(研)半兩。 主治:諸蟲腹痛。
香附丸, 出處:《絳囊撮要》。 組成:鮮橘葉1兩(石臼內搗爛),童便制香附5錢,夏枯草花5錢(切碎),青皮5錢,川貝母5錢(去心),蒲公英5錢。 主治:乳癧。
香附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當歸320兩,川芎80兩,白芍160兩,白朮(炒)160兩,熟地160兩,香附(炙)480兩,砂仁40兩,橘皮80兩,黃芩80兩。 主治:舒鬱和肝,調經養血。主治:血虛氣滯,胸悶脅痛,經水不調,經期腹脹。
香附丸, 出處:《同夀錄》卷三。 組成:香附米(童便浸1宿,醋煮3次,曬乾,炒,爲末)4兩,當歸(酒洗)1兩,生地(酒洗)1兩,熟地(9蒸酒煮)1兩,川芎(酒洗)1兩,白芍(酒炒)1兩,黃芩(酒炒)1兩5錢,白朮(土炒)2兩,陳皮(去白)1兩,小茴香5錢(炒)。 主治:婦人百病。
香附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撫順方)。 組成:白人參1兩半,當歸2兩5錢,生地2兩,川芎2兩,酒芍2兩,貢朮2兩半,橘紅1兩,元胡1兩,坤草2兩半,黃芩1兩,廣砂仁7錢5分,阿膠1兩,艾炭1兩半,香附7兩,茯苓1兩,棗仁1兩,炙草1兩,天冬1兩,山萸1兩,熟地2兩半。 主治:活血溫經。主治:血寒經閉,血因寒凝,臍腹疼痛,堅硬拒按,脯熱骨蒸;氣滯經閉,經血不行,胸脘脹滿,氣促呃逆,筋骨疼痛;經行腹痛,血色不正,腰痛腿痠,肢軟神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