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香附丸

SI ZHI XIANG F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4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8%
胃經 13%
心經 10%
肺經 10%
膽經 8%
三焦經 5%
大腸經 5%
腎經 5%
心包經 2%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膽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腎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四制香附丸」中含有「香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2. 調和脾胃,健脾消食:香附同時具有調和脾胃、健脾消食的功能,可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症狀。

因此,香附在「四制香附丸」中起到疏肝理氣、和胃消食的作用,有效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各種病症。

四制香附丸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香附擅長疏肝解鬱,但可能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能改善香附疏肝解鬱後可能造成的氣血瘀滯,使藥效更加和緩,避免副作用。
  2. 滋陰養血,緩解燥性: 香附性偏燥,長期服用可能出現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問題。當歸性微溫,具滋陰養血功效,能中和香附的燥性,保護脾胃,使藥效更加平和。

總而言之,當歸的加入不僅能改善香附的藥性,使其更適合長期服用,也能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制香附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香附之燥性: 香附性燥,單用易傷脾胃,而白芍性微寒,能緩解香附燥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損傷。
  2. 增強疏肝理氣功效: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與香附搭配,可增強疏肝理氣之功效,更好地達到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之目的。

白芍的加入,不僅調和藥性,更提高了方劑的整體療效,使其更安全有效地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症狀。

四制香附丸中加入熟地黃,乃因其補血滋陰之功效。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填精益髓等功效。

方中香附辛散行氣,能疏肝解鬱,但過於燥烈,易傷陰血。熟地黃則可滋陰潤燥,緩解香附之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損傷正氣。同時,熟地黃能補血養肝,配合香附疏肝理氣,更能達到行氣活血、調和氣血之效。

四制香附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助香附行氣止痛:白朮性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燥濕、止瀉、利水的作用。香附則性辛,味苦,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的功效。二者合用,可加強健脾燥濕,使香附行氣止痛之效更顯著,更易於治療脾虛濕困、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補氣固本,預防復發:白朮具有補氣固本的作用,可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抵抗力,防止疾病復發。香附則偏於行氣止痛,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脾胃虛弱,白朮的加入可以起到補益脾胃的作用,使藥效更持久,防止因氣滯而導致的脾胃失調。

四制香附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香附善於疏肝解鬱,但單獨使用可能會導致氣滯血瘀,影響止痛效果。加入川芎可以幫助香附行氣活血,更好地緩解疼痛。
  2. 配伍增效: 川芎與香附相配,可以互相增強藥效。川芎的辛溫之性可以促進香附的疏肝解鬱作用,而香附的芳香之氣則可以幫助川芎行氣活血,達到協同作用。

因此,四制香附丸中加入川芎,不僅可以增強止痛效果,更能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四制香附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解鬱,行氣消脹: 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解鬱、行氣消脹的功效,可助香附疏肝解鬱,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效作用: 橘皮性溫,可調和香附的寒性,避免寒涼之性傷脾胃,同時還能增強香附的疏肝理氣之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之,橘皮在四制香附丸中起到了理氣解鬱、調和藥性、增效的作用,配合香附,更有效地治療肝氣鬱結、氣滯血瘀等病症。

四制香附丸中加入黃芩,主要有兩點原因:

一、清熱燥濕:香附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之效,但偏於燥性。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燥濕,可與香附相配,避免燥熱之弊,並增強其清熱解鬱之功。

二、瀉火解鬱:黃芩性寒,能瀉心火、解鬱熱,與香附配伍,可增強其理氣解鬱之效,適用於肝鬱氣滯、心火亢盛所致的胸脅脹痛、口苦咽乾、月經不調等症。

四制香附丸中加入砂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行氣止痛效力: 砂仁味辛溫,善於行氣止痛,尤其對於寒凝氣滯、脘腹疼痛等症狀,能起到協同香附的作用,加強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效果。
  2. 溫中和胃,助消化: 砂仁具有溫中和胃、消食導滯的功效,能幫助脾胃運化,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減輕脘腹脹滿等不適,使藥效更全面。

四制香附丸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協同理氣止痛:香附善於行氣解鬱,止痛,而木香亦能行氣止痛,且兼具燥濕止瀉之效。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肝脾兩經,達到行氣止痛、消食化滯的效果。

二、溫中和胃:香附偏寒,木香則溫和,加入木香可以溫中和胃,避免香附寒性過於明顯,造成脾胃虛寒,反而加重病情。

主治功效


四制香附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病症:

綜合古籍記載,四制香附丸主要針對婦女經期相關的疾病,包含:

  1. 經候不調: 月經週期紊亂、經血量異常(過多或過少)、經期腹痛等。
  2. 閉經: 因氣鬱血閉導致的經水不來。
  3. 血瘀腹痛: 經期或非經期因血瘀引起的腹部疼痛。
  4. 不孕: 因氣滯血瘀或經血不調導致的不孕。
  5. 產後病: 產後崩漏、亡血過多導致的眼疾或經水不調。
  6. 癥瘕: 腹內結塊,類似腫塊的病症。
  7. 七情所傷: 因情志不暢引起的閉經、癆瘵等疾病。
  8. 寒氣客於胞門或大腸所致的經血問題: 因寒邪入侵胞門或大腸導致經血凝滯、經量減少或不來,腹部脹大如孕的病症。
  9. 其他: 也可用于治療因氣滯引起的乳腫癰瘡,或因血氣不足導致的習慣性流產。

治療原理分析:

四制香附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 疏肝解鬱、理氣活血、調經止痛。以下解析各成分的協同作用:

  1. 香附(四制): 作為方中君藥,經酒、醋、鹽水、童便四制後,增強其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功。古籍多提及香附能解氣鬱,故可治療因氣滯引起的各種婦科問題。
  2. 當歸、川芎: 二者皆為血中之氣藥,能行氣活血、養血調經。當歸補血,川芎行氣,兩者合用能改善氣血運行不暢,解決經血凝滯,腹痛等問題。
  3. 白朮: 健脾益氣,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有源。脾胃功能正常,則氣血充盈,有利於調經。
  4. 熟地黃: 滋陰養血,補益精髓,可改善婦女因陰血不足導致的月經不調。
  5. 橘皮: 理氣化痰,燥濕和胃,可改善因氣滯導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6. 黃芩: 清熱燥濕,可針對體內有熱或濕的患者使用,但此方中多見於需清熱之證,並非核心作用。
  7. 砂仁: 溫中散寒,醒脾開胃,可以溫化寒濕,改善脾胃虛寒之證。
  8. 木香: 行氣止痛,健脾胃,與香附相輔,加強理氣止痛之效。

總結:

四制香附丸以香附為核心,通過四制增強其疏肝理氣之功,配合當歸、川芎活血調經,白朮健脾益氣,熟地黃滋陰養血,諸藥合用,使氣血調和,經脈通暢,從而達到治療月經不調、腹痛、不孕等婦科疾病的目的。此方不僅能針對氣滯血瘀等實證,亦可兼顧氣血不足之虛證,故能廣泛應用於婦科疾病。古籍中反覆提及此方為「婦人常用之要藥」,可見其在婦科疾病治療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此方針對情志不暢所致的經閉也有一定療效,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香附4兩,當歸3兩,廣艾絨2兩,白芍2兩,黃芩2兩,丹參2兩,生地4兩,川芎1兩5錢,甘草1兩,廣皮1兩,砂仁1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四制香附丸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陰道炎胰臟炎月經腹痛白帶女性不孕症子宮崩漏容易焦慮恐懼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嘔吐子宮頸炎月經稀少閉經容易憂鬱噁心反胃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四制香附丸, 出處:《會約》卷十四。 組成:淨香附片1斤(用酒、醋、童便、鹽水各浸4兩,3日,焙,研),山藥8兩(研末)。 主治:氣結經閉,脈實體旺者。

四制香附丸, 出處:《窮鄉便方》。 組成:香附米(分作4份:用蘇木1兩煎湯浸1份,紅花1兩煎湯浸1份,桃仁去皮尖1兩煎湯浸1份,澤蘭草1兩煎湯浸1份。各浸3日)。 主治:年少婦人經水或來或止。

四制香附丸,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七。 組成:香附1斤(作4份,童便、酒、醋、米泔各浸1份,春3日,夏1日,冬5日,取起曬乾爲末),當歸(酒洗)8兩(爲末)。 主治:調經養血,順氣。主治:無子。

四制香附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香附(炙)160兩,當歸64兩,白芍32兩,熟地48兩,白朮(炒)32兩,川芎16兩,橘皮32兩,黃芩32兩,砂仁8兩,木香4兩。 主治:調經養血,舒鬱和肝。主治:氣逆結滯,經水不調,血塊腹痛,久不孕育。

四制香附丸, 出處:《成方便讀》卷四。 組成:香附4兩,當歸3兩,廣艾絨2兩,白芍2兩,黃芩2兩,丹參2兩,生地4兩,川芎1兩5錢,甘草1兩,廣皮1兩,砂仁1兩。 主治:婦人經水不調,赤白帶下,氣血凝滯,腹痛經閉,或氣塊血塊,兩脅脹滿,及嘔吐惡心,胎前産後一切等證。

四制香附丸, 出處:《惠直堂方》卷四。 組成: 四制香附丸(《惠直堂方》卷四。)出處:《惠直堂方》卷四。組成:香附2斤(分4處,1童便、1米泔、1米醋、1鹽水,各浸7日,1日1換,取出炒黃,勿焦),當歸(酒洗)1斤,熟地8兩(艾葉2兩煎湯拌蒸),川芎8兩,白芍8兩,條芩(炒)8兩。主治:種子。 。 主治:種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