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子十五味丸

TING LI ZI SHI WU WE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9%
脾經 15%
心經 12%
肝經 11%
腎經 10%
胃經 8%
大腸經 7%
膀胱經 5%
小腸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膽經 1%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強力利水消腫之效。方劑中以葶藶子為君藥,主治水腫、胸腹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
  2. 宣肺化痰:葶藶子除了利水,還能宣肺化痰,對於痰多、咳嗽等症狀亦有療效。配合其他藥物,能更好地治療痰濕阻肺、水濕內停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病症。

由此可見,葶藶子在葶藶子十五味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利水消腫、宣肺化痰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配合,才能更好地治療水濕內停、痰濕阻肺等病症。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加入細辛,主要是考慮其辛溫發散之性,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以下目的:

  1. 溫肺化痰:細辛辛溫,能溫肺化痰,與葶藶子、杏仁等藥物相配合,更有效地祛除肺熱痰濕,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2. 散寒止痛:細辛亦有散寒止痛之效,可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緩解因寒邪阻肺所致的胸痛、寒咳等症狀,增強療效。

總而言之,細辛的加入可提升方劑的溫肺化痰、散寒止痛功效,使整體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包含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護脾腎,防治元氣耗散:葶藶子性寒,利水洩下之力較強,易傷脾腎之氣。五味子性酸,味甘,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之效,可補益脾腎,防止葶藶子過於傷耗元氣,維持整體平衡。
  2. 緩解藥性,增強療效:五味子酸味入肝,具有抑肝氣之功,可緩解葶藶子利水瀉下的峻猛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患者造成過大的刺激,同時也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葶藶子十五味丸方中加入乾薑,主要是為了溫脾燥濕

方中葶藶子、杏仁、桑白皮等寒涼之品,善於清肺化痰止咳,但亦易傷脾陽,導致脾胃虛寒,加重痰濕。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可溫中散寒,燥濕化痰,與寒涼藥物配伍,既能增強藥效,又能防止藥性偏寒,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因此,加入乾薑能更好地平衡方中寒涼之性,溫補脾陽,促進痰濕排出,使藥效更佳。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方劑以葶藶子為主藥,瀉肺降氣,但性寒,容易傷脾胃。當歸性溫,味甘,能補血活血,調和脾胃,緩解葶藶子寒涼之性,避免過度損傷正氣。
  2. 輔助功效: 當歸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與葶藶子利水消腫的功效相輔相成,有助於改善水腫、胸悶等症狀。同時,當歸還可滋陰潤燥,緩解葶藶子可能造成的口乾咽燥等副作用。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加入桂枝,是為了緩解水腫、利尿之餘,兼顧溫陽散寒

葶藶子、車前子等藥材利水滲濕,但性寒,容易損傷陽氣,導致寒邪內伏。桂枝性溫,能溫通經脈,散寒止痛,與葶藶子等藥材相配,既能促進水液代謝,又能溫陽驅寒,避免寒邪內侵,提高藥效,使水腫消退更為徹底。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包含人參,是為了平衡方劑的寒涼性質,以達到治療效果。

方中葶藶子、豬苓、澤瀉等藥性偏寒,利水瀉熱,可治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等症。但寒涼之性過於猛烈,易傷脾胃。

而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加入人參,可緩解方劑的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同時亦可增強人體正氣,提升抗病能力,使利水消腫之效更佳,達到藥效與脾胃保護的平衡。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包含丁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嘔: 葶藶子十五味丸以利水消腫為主,但其中也包含葶藶子、白芥子等辛溫之品,易損傷脾胃,導致嘔吐。丁香性溫,味辛,具有溫脾止嘔之效,可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並增強其利水消腫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方劑中其他藥物如葶藶子、白芥子等性寒,而丁香性溫,加入丁香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提高療效。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包含大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瀉熱利水: 大黃味苦寒,性急,擅長瀉熱通便,並可引導水濕下行,與葶藶子、豬苓等利水藥物配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邪和水濕,達到消腫利水、通便去積的效果。
  2. 促進藥效: 大黃具有通便作用,可促進其他藥物在腸道中的吸收和發揮作用,進一步增強利水消腫的功效,達到協同作用。

總而言之,大黃的加入不僅能直接發揮瀉熱利水之效,同時也能促進其他藥物發揮作用,使其在治療水腫、腹脹等症方面更顯功效。

葶藶子十五味丸是一種經典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商陸。商陸,為藥用植物,其根部可入藥,具有很好的藥理作用。首先,商陸能夠利水消腫,對於治療水腫、尿少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效果。這使得它在葶藶子十五味丸中能夠協同其他藥材,共同提升方劑的利水作用,增強療效。

此外,商陸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夠幫助中和因濕熱引起的各類病症。這對於改善因濕熱積聚所導致的陰道分泌物異常、痤瘡等問題尤為有效。商陸的添加,不僅能夠加強方劑的整體效果,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和其他藥材的性質,使方劑更為平衡。因此,在葶藶子十五味丸中選擇商陸作為組成成分,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功能及與其他成分的協同作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藥方劑的複方原則。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痰:橘皮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消積、燥溼化痰之功效。本方以葶藶子爲主藥,瀉肺降氣,治療水腫喘咳,但若痰濁壅滯,則不利於藥力發揮。橘皮的加入,可助其理氣化痰,使藥效更佳。
  2. 調和藥性:葶藶子性寒,久服易傷脾胃。橘皮性溫,可緩和葶藶子的寒性,避免其損傷脾胃,使其藥效更安全、更持久。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消腫:桑白皮性寒,味甘,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與葶藶子、豬苓等藥物配合,可加強利水作用,清除體內水濕,達到消腫止咳的效果。
  2. 宣肺止咳:桑白皮兼具宣肺止咳之效。方中葶藶子、杏仁等藥物以利水為主,而桑白皮則可宣肺解表,助於宣散肺氣,止咳化痰,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總之,桑白皮在葶藶子十五味丸中,一方面利水消腫,另一方面宣肺止咳,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水腫咳嗽的功效。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加入皁莢,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瀉下通便: 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宿便。與葶藶子、大黃等瀉下藥配合,可增強其瀉下效果,並緩解其燥性,避免傷津。
  2. 消腫散結: 皁莢還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可幫助清除體內積聚的濕熱,解除痰飲,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

因此,皁莢在葶藶子十五味丸中起到瀉下通便、消腫散結的輔助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原因為:

  1. 促進水液代謝: 檳榔味辛、性溫,具有消積導滯、利水消腫之效。與葶藶子等利水藥物合用,能加強利水消腫之功效,使水液代謝更通暢,達到消腫退水之目的。
  2. 改善氣機阻滯: 檳榔能行氣消積,改善氣機阻滯,利於水液運行,與葶藶子等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消除水腫,改善水腫所致的氣短、胸悶等症狀。

葶藶子十五味丸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水:麻黃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利水消腫的功效。葶藶子十五味丸以利水消腫為主,麻黃的加入可助於宣肺開腠,使水濕之氣得以宣泄,達到更好的利水效果。
  2. 溫陽化氣:麻黃辛溫,能溫肺化飲,對於脾陽不足,水濕停滯所致的病症,麻黃的加入可溫陽化氣,促進水液代謝,改善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葶藶子十五味丸」

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檳榔: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丁香: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人參:補氣、補血、補腎、安神益智、強筋骨。
  • 桑白皮: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 皁莢: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
  • 葶藶子: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

主治功效:

一位有飲氣咳喘的患者,已經咳嗽很長時間了,似乎已經形成水病。他的咳嗽沒有時間限制,晝夜不斷,只要遇到誘發咳嗽的因素,就會加重。嚴重的甚至導致雙眼突出,氣息微弱,汗出,大小便不通暢,嘔吐痰液、涎沫和膿痰,咳嗽和氣喘都非常嚴重,肩膀都呼吸困難,每天早上眼睛腫得無法安睡。

總結:

中藥方劑「葶藶子十五味丸」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其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胸悶、水腫、尿少、咽喉腫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葶藶子6合(熬),細辛5兩,五味子5兩,乾薑4兩,當歸4兩,桂心3兩,人參3兩,丁香3兩,大黃3兩,商陸根3兩,橘皮4兩,桑白皮6兩,皂莢肉2兩(炙),大腹檳榔20枚,麻黃2兩(去節)。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初服10丸,稍加至15丸,煮桑白皮飲下,1日2次。若利則減,秘則加,以大便通滑為度,時時得鴨溏亦佳。
忌生蔥、生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排尿困難肩中部肩痛氣喘心內膜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二尖瓣狹窄咳嗽腹瀉無尿及少尿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子十五味丸, 出處:《外台》卷九引《許仁則方》。 組成:葶藶子6合(熬),細辛5兩,五味子5兩,乾薑4兩,當歸4兩,桂心3兩,人參3兩,丁香3兩,大黃3兩,商陸根3兩,橘皮4兩,桑白皮6兩,皂莢肉2兩(炙),大腹檳榔20枚,麻黃2兩(去節)。 主治:飲氣嗽,經久不已,漸成水病,其狀亦不限四時,晝夜咳嗽不斷,遇諸動嗽物,便致困劇,甚者乃至雙眼突出,氣即欲斷,汗出,大小便不利,吐痰飲涎洟沫,無復窮限,氣上喘急肩息,每旦眼腫不得平眠。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