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癬湯

FENG XU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17%
肺經 13%
胃經 11%
脾經 9%
腎經 7%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膽經 4%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脾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風癬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止癢: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止血生肌之功效。風癬多因風熱毒邪侵襲肌膚而致,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緩解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
  2. 滋陰養血: 風癬患者常伴有氣血不足,皮膚乾燥粗糙等表現。生地黃能滋陰養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皮膚修復,有助於改善風癬的症狀,並增強機體抵抗力。

總之,生地黃在風癬湯中發揮清熱涼血止癢、滋陰養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風癬的症狀,促進病症的康復。

風癬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風癬多因風熱毒邪侵犯肌膚所致,玄參能清熱解毒,消除風熱之邪,從而緩解風癬症狀。
  2. 滋陰潤燥: 風癬常伴有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玄參性寒,能滋陰潤燥,緩解皮膚乾燥,改善瘙癢症狀,進而促進皮膚癒合。

風癬湯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丹參味苦甘,性寒,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風癬多因風邪侵襲肌膚,導致氣血瘀滯,出現紅腫、瘙癢、疼痛等症狀。丹參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減輕腫脹,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治療風癬的效果。
  2. 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丹參亦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對於風癬伴隨的熱毒症狀,如皮膚紅腫熱痛、瘙癢難忍,也有很好的療效。

風癬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活血祛風: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潤燥生津之效。風癬常因風邪侵襲肌膚,導致氣血瘀滯而發,當歸能活血祛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風邪排出,減輕瘙癢等症狀。

2. 補血養血:風癬患者常伴有血虛,導致肌膚失養,更易受風邪侵襲。當歸補血養血,能改善血虛狀態,增強肌膚抵抗力,從根本上治療風癬。

風癬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癢止痛: 風癬常伴隨皮膚紅腫熱痛、瘙癢難忍。白芍具有清熱涼血、止痛止癢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風癬的症狀,促進皮膚恢復。
  2. 緩解燥熱,滋陰養血: 風癬的發病,常常與體內燥熱、血虛有關。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能滋陰養血,緩解燥熱,使皮膚得到滋潤,有助於恢復皮膚的正常功能,促進病竈的癒合。

總之,白芍在風癬湯中起到清熱涼血、止癢止痛、滋陰養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促進疾病康復。

風癬湯中加入茜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茜草性寒,味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風癬多因風熱濕邪侵襲肌膚所致,伴隨發紅、瘙癢等症狀。茜草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緩解風癬引起的皮膚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茜草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風癬若久治不愈,可導致局部組織瘀血,加重瘙癢、疼痛。茜草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病症康復。

綜上所述,茜草在風癬湯中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癢、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風癬的目的。

風癬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風癬常因風寒濕邪侵襲肌膚而致,導致局部血液循環不暢,瘀血阻滯,紅花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有助於消散瘀血,減輕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2. 消腫止痛: 紅花亦有消腫止痛之效。風癬發作時,患者常伴有皮膚紅腫、疼痛等症狀,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炎症反應,減輕腫痛。

因此,風癬湯中加入紅花,可有效改善風癬症狀,促進皮膚病竈的修復。

風癬湯中使用黃芩,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清熱燥濕: 風癬多因風濕熱邪侵襲肌膚所致,黃芩苦寒,能清熱燥濕,祛除體內濕熱,改善皮膚發癢、紅腫等症狀。
  2. 解毒止癢: 黃芩亦具解毒止癢之效,可抑制病菌生長,減輕皮膚炎症,緩解風癬引起的瘙癢不適。

因此,黃芩在風癬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輔助治療風癬。

風癬湯中包含苦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脾、胃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風癬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丘疹等症狀,苦參能有效清除濕熱,殺滅寄生蟲,達到止癢的效果。

2. 改善皮膚病變:苦參能促進皮膚組織修復,改善皮膚病變,減輕炎症反應,幫助恢復皮膚健康。同時,苦參還能抑制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長,預防感染。

因此,風癬湯中加入苦參,可有效改善風癬引起的皮膚病變,達到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效果。

風癬湯中加入蒼耳子,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

蒼耳子味辛、苦,性溫,歸肺、膀胱經,具有疏風散寒、解毒止癢之效。其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如風癬、濕疹、疥瘡等,有著顯著的療效。

蒼耳子在風癬湯中,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達到疏風散寒、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目的,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膚症狀,促進疾病痊癒。

「風癬湯」中使用「白癬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止癢:白癬皮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止癢消風的功效。對於風癬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丘疹等症狀,白癬皮能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消炎止癢,改善皮膚狀況。
  2. 殺蟲止癢:白癬皮對於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具有較好的療效。風癬的病因多為真菌感染,白癬皮能殺滅真菌,同時也能抑制真菌的生長,從而達到止癢的效果。

因此,「風癬湯」中使用「白癬皮」是為了發揮其解毒止癢、殺蟲止癢的功效,幫助治療風癬病症。

風癬湯中加入地膚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止癢止風:地膚子性寒,味甘苦,歸肺、肝、膀胱經。其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涼血止風的功效,對於風熱毒邪引起的皮膚病症,如風癬、濕疹、蕁麻疹等,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2. 疏風散熱,燥濕止癢:風癬湯整體方劑以疏風散熱、燥濕止癢為目的,地膚子加入其中,有助於清熱解毒,散風止癢,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風癬的功效。

風癬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風癬湯為祛風止癢、殺蟲止痛之劑,方中藥物多屬辛燥之品,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氣平能調和諸藥,可避免藥性過於燥烈,防止藥物對人體造成損害。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的作用,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祛風止癢、殺蟲止痛的效果,從而提高整體療效。

總之,甘草在風癬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是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風癬湯」

組成:

  • 生地黃
  • 玄參
  • 丹參
  • 當歸
  • 白芍
  • 茜草
  • 紅花
  • 黃芩
  • 苦參
  • 蒼耳子
  • 白癬皮
  • 地膚子
  • 甘草

主治功效:

  • 血虛風燥:指因血虛及風燥侵犯肌表或血虛生風,風燥相搏而引起的皮膚瘙癢症。
  • 泛發性神經性皮炎:指一種以瘙癢劇烈為主要特徵的慢性皮膚病。
  • 皮膚瘙癢症:指皮膚慢性或急性發炎性的皮膚病,患者會感到奇癢難受。
  • 皮損肥厚浸潤:指肥厚和浸潤的皮膚損傷。
  • 瘙癢劇甚:指嚴重的瘙癢。
  • 舌質淡:指舌體顏色發白。
  • 苔薄布等:指舌苔薄而均勻地覆蓋在舌面上。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 **白癬皮:**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和止癢的功效。

  • **蒼耳子:**性溫、味辛、苦,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

  • **苦參:**味苦、性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清熱瀉火等功效。

  •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地膚子:**性涼味甘,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止癢、活絡止痛和利水消腫等功效。

  • **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生地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玄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總結: 中藥方劑「風癬湯」組成複雜,具有多種功效,可以治療血虛風燥、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皮損肥厚浸潤、瘙癢劇甚、舌質淡、苔薄布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生地30克,玄參12克,丹參15克,當歸9克,白芍9克,茜草9克,紅花9克,黃芩9克,苦參9克,蒼耳子9克,白鮮皮9克,地膚子9克,生甘草9克。
養血和營,消風止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風癬湯性味甘平,歸肝、心、脾經。
  • 風癬湯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止癢止痛的功效。
  • 風癬湯主治血虛風燥、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等。
  • 風癬湯的用量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成人每次服用10-15克,一日2-3次。
  • 風癬湯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 風癬湯服用期間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貧血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皮膚搔癢

相同名稱方劑


風癬湯,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生地30g,玄參12g,丹參15g,當歸9g,白芍9g,茜草9g,紅花9g,黃芩9g,苦參9g,蒼耳子9g,白鮮皮9g,地膚子9g,生甘草9g。 主治:養血和營,消風止癢。主治:血虛風燥,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證見皮損肥厚浸潤,瘙癢劇甚,舌質淡,苔薄布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