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舉輕古拜散中添加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散熱,止癢消腫: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消腫的功效。此方用於治療風熱犯肺,症見咳嗽、發熱、咽痛等,而荊芥有助於疏散風熱,緩解肺熱,並能改善咽喉紅腫、瘙癢等症狀。
- 宣肺利氣,通竅止痛: 荊芥能宣通肺氣,利氣行血,有助於緩解因肺氣鬱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此方用於治療感冒引起的鼻塞、頭痛,荊芥則能疏通鼻竅,緩解頭痛,改善呼吸不暢。
加味舉輕古拜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清熱: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盛血燥所致的口乾舌燥、便祕、小便赤澀等症狀,生地黃可有效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緩解熱證所致的症狀。
- 涼血止血: 生地黃亦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該方劑中包含其他具有涼血止血功效的藥物,如赤芍、丹皮等,生地黃可與之協同作用,增強涼血止血的效果。
加味舉輕古拜散中加入黃芩,主要是為了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涼血止血的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能有效改善因濕熱蘊結導致的腹痛、腹瀉、口苦、咽乾等症狀。同時,黃芩還具有涼血止血功效,可抑制因熱毒熾盛導致的出血。
因此,在加味舉輕古拜散中加入黃芩,不僅能增強其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效果,還能兼顧涼血止血的作用,更好地治療因濕熱蘊結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並降低出血風險。
加味舉輕古拜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方劑中加入當歸,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病症,例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等。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當歸與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芍等配合使用,可相輔相成,增強藥效。例如,當歸與川芎可相輔相成,活血化瘀,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當歸與白芍可協同作用,滋陰養血,緩解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
加味舉輕古拜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疼痛,舒緩筋骨: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解疼痛的功效。舉輕古拜散主要針對腰膝痠軟、筋骨疼痛等症狀,白芍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緩解疼痛,舒筋活絡,使藥效更加顯著。
- 養血滋陰,調和藥性: 白芍性微寒,可滋陰養血,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能有效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使藥效更加平和,不易傷及脾胃。
加味舉輕古拜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一些由於氣滯血瘀而引起的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牡丹皮,這是其重要的成分之一。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和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的情況。
牡丹皮能夠刺激血液循環,減少瘀血的形成,從而有助於緩解疼痛和減少發炎反應。此外,牡丹皮在中藥理論中被認為有助於調和脾胃,改善消化功能,這對於因氣滯而引起的腹部不適具有輔助效果。
在加味舉輕古拜散中,牡丹皮與其他成分協同作用,加強了整個方劑的療效,使其在臨牀上對於治療血瘀引起的病症具有顯著效果。總體而言,牡丹皮在這個方劑中的作用,不僅提升了其療效,還擴展了對多種病症的治療範圍,顯示了中藥配伍的智慧和靈活性。
加味舉輕古拜散中加入茜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茜草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 清熱解毒:茜草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等病症。加味舉輕古拜散中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以增強其療效。
因此,茜草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善氣血運行、清除熱毒,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加味舉輕古拜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枳殼,可助於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滯所致的胸悶、腹脹、噁心嘔吐等症狀,從而達到舉輕止嘔之效。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枳殼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半夏、生薑等,共同作用,可加強其止嘔效果,更有效地解除患者的嘔吐症狀。
加味舉輕古拜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之性,能緩解其他藥材的毒性或副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舉輕古拜散中包含多種藥材,甘草能有效調和各藥材間的相互作用,避免藥性衝突,提高藥效。
-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能益氣補脾、緩解疼痛、抗炎消腫等。在舉輕古拜散中,甘草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加味舉輕古拜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鼻衄,脈浮數者。
治療原理分析:
中藥方劑「加味舉輕古拜散」主治鼻衄,即鼻出血,且脈象浮數。從中醫角度分析,此方劑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清熱涼血:方中黃芩清熱燥濕、降火安胎,生地黃滋陰養血、潤燥止渴,牡丹皮涼血化瘀、利尿通淋,這三味藥均有清熱涼血之效。鼻衄多因熱邪壅盛,迫血妄行所致,因此清熱涼血是治療鼻衄的重要原則。
活血化瘀:方中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茜草活血止血、舒筋鎮痛,牡丹皮亦有活血化瘀之效。活血化瘀有助於消散瘀血,防止出血加重,並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
疏風散邪:方中荊芥發汗解表、透疹消風。脈浮數提示病位在表,且有風熱之邪。荊芥可以疏散表邪,引邪外出,有助於緩解鼻衄症狀。
調和氣機:方中白芍平肝疏肝、收斂固澀,枳殼行氣寬胸、除痰消痞,甘草和中緩急、益脾和胃。這幾味藥共同作用,可以調和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有助於止血和恢復。
綜合來看,「加味舉輕古拜散」通過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疏風散邪、調和氣機等多種途徑,共同發揮治療鼻衄的作用。特別是針對脈浮數者,提示病邪在表,且有熱象,此方劑的清熱、疏風作用更為切合病機。
傳統服藥法
荊芥1兩(炒黑),生地5兩,黃芩1兩,當歸2兩,白芍1兩(炒),丹皮1兩,茜草2兩,枳殼6錢(炒黑),甘草6錢。
上為散。
每服3錢,茅根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但陰虛血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舉輕古拜散,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組成:荊芥1兩(炒黑),生地5兩,黃芩1兩,當歸2兩,白芍1兩(炒),丹皮1兩,茜草2兩,枳殼6錢(炒黑),甘草6錢。 主治:鼻衄,脈浮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