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皮癬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皮癬病多因濕熱蘊結肌膚而發,生地黃性寒,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緩解皮膚炎症。
-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生津,潤燥止癢,可緩解皮癬病引起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使皮膚恢復正常狀態。
生地黃在皮癬湯中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癢、滋陰潤燥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皮癬病的目的。
皮癬湯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兩方面的功效:
- 活血化瘀,促進癒合: 皮癬多因濕熱蘊結,或血虛風燥所致,導致局部瘀血阻滯,影響皮膚癒合。當歸具有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皮癬消退。
- 補血潤燥,改善體質: 皮癬患者常伴有血虛、氣虛等症狀,導致皮膚乾燥、瘙癢。當歸能補血潤燥,改善氣血不足,從根本上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皮癬反覆發作。
因此,皮癬湯中加入當歸,既能改善局部病竈,又能改善患者體質,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皮癬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皮癬多因濕熱蘊結,血熱毒盛所致,赤芍可清解血熱,涼血解毒,從根本上緩解皮癬症狀。
- 消腫止痛: 赤芍亦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皮癬常伴有局部紅腫疼痛,赤芍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減輕紅腫疼痛,加快病竈修復。
因此,赤芍在皮癬湯中發揮著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皮癬。
皮癬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皮癬多因濕熱蘊結,外感風邪而致,黃芩能清解體內濕熱,使皮疹消退。
- 涼血止癢:黃芩亦能涼血止癢,對於皮癬引起的瘙癢症狀有緩解作用。同時,黃芩還能抑制細菌生長,防止感染加重,促進皮膚修復。
總之,黃芩在皮癬湯中起到清熱燥濕、涼血止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皮癬。
皮癬湯中包含苦參,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苦參性寒,味苦,入肺、脾、胃經,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對於濕熱蘊結引起的皮膚病有良好的療效。
皮癬湯常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癬症等皮膚病,這些病症往往伴隨濕熱、瘙癢等症狀,而苦參能有效清熱燥濕,殺滅致病菌,從而達到止癢、消炎、促進皮膚癒合的功效。
皮癬湯中包含蒼耳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殺蟲止癢: 蒼耳子性溫,味辛,入肺、肝經,具有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對於由蟲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癬症等,具有良好的止癢消炎作用。
- 祛風止癢: 蒼耳子對於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祛風止癢效果。皮癬湯中加入蒼耳子,可以有效緩解皮癬引起的瘙癢症狀。
因此,蒼耳子在皮癬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治療皮癬病,改善患者的皮膚狀況。
皮癬湯中含有白癬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白癬皮性涼,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功效。 皮癬多因濕熱蘊結肌膚而發,白癬皮的清熱解毒之性可有效祛除濕熱,同時其燥濕止癢的功效也能緩解瘙癢症狀,達到治療皮癬的目的。
- 白癬皮為治療皮膚病的常用藥材。 古今醫籍記載,白癬皮對治療濕疹、瘡瘍、癬疾等皮膚病症具有一定的療效。其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白癬素、白癬酸等,能夠抑制真菌生長,減輕炎症,促進皮膚修復。
皮癬湯中加入地膚子,是基於其藥性對治療皮膚病的功效。
地膚子性涼,味甘苦,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其藥理作用包括抑制真菌生長、抗炎消腫等,對於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癬病,具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地膚子還能改善皮膚瘙癢,促進皮膚損傷修復,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能更好地治療皮癬病。
皮癬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皮癬湯屬於較為辛燥的方劑,甘草味甘性平,能緩解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減少對身體的刺激。同時,甘草也能調和方中其他藥物的性味,使各藥物功效得以協調發揮,更好地治療皮癬病。
-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癢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皮癬。同時,甘草還能補脾益氣,有助於提升患者的抵抗力,促進疾病的康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皮癬湯 」
皮癬湯
組成:
生地黃、當歸、赤芍、黃芩、苦參、蒼耳子、白癬皮、地膚子、甘草。
主治:
- 泛發性神經性皮炎:一種影響全身的皮膚病,會引起瘙癢、乾燥和皮疹。
- 皮膚瘙癢症:一種以皮膚瘙癢為主要症狀的皮膚病,可由各種因素引起。
- 丘疹性濕疹:一種以丘疹為主要特徵的濕疹,通常會引起瘙癢和發紅。
組成介紹:
- 生地黃:
性味苦、寒,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生津止渴等功效。
- 當歸:
性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
- 赤芍:
性味酸、苦,歸肝、心、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散瘀止痛等功效。
- 黃芩: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
- 苦參:
性味苦、寒,歸肝、心、肺、腎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清熱涼血等功效。
- 蒼耳子:
性味辛、溫,歸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癬皮:
性味苦、辛,歸肺、肝經,具有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止癢等功效。
- 地膚子:
性味甘、涼,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利尿、滲濕除濕、清熱瀉火等功效。
-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等功效。
總結:
皮癬湯 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生地黃、當歸、赤芍、黃芩、苦參、蒼耳子、白癬皮、地膚子、甘草組成。它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止癢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丘疹性濕疹等皮膚病。
傳統服藥法
生地30克,當歸9克,赤芍9克,黃芩9克,苦參9克,蒼耳子9克,白蘚皮9克,地膚子9克,生甘草6克。
涼血潤燥,祛風止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長期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皮癬湯,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生地30g,當歸9g,赤芍9g,黃芩9g,苦參9g,蒼耳子9g,白藓皮9g,地膚子9g,生甘草6g。 主治:涼血潤燥,祛風止癢。主治: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丘疹性濕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