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3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8%
心經 18%
脾經 8%
胃經 8%
小腸經 7%
膀胱經 7%
腎經 4%
膽經 4%
大腸經 4%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皮癬湯

組成:生地黃、當歸、赤芍、黃芩、苦參、蒼耳子、白癬皮、地膚子、甘草。

整體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主治: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丘疹性濕疹。

: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丘疹性濕疹,是由於皮膚受到風邪、濕邪、熱邪的侵襲,導致皮膚發炎、瘙癢。皮癬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上述症狀。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生地30克,當歸9克,赤芍9克,黃芩9克,苦參9克,蒼耳子9克,白蘚皮9克,地膚子9克,生甘草6克。
涼血潤燥,祛風止癢。

方劑組成解釋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 苦參: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的功效。
  • 蒼耳子:具有祛風散寒、清熱解毒的功效。
  • 白癬皮: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
  • 地膚子:具有清熱利濕、止癢的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長期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麻疹
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

相同名稱方劑

皮癬湯, 出處:《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生地30g,當歸9g,赤芍9g,黃芩9g,苦參9g,蒼耳子9g,白藓皮9g,地膚子9g,生甘草6g。 主治:涼血潤燥,祛風止癢。主治:泛發性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症,丘疹性濕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風癬湯

相似度 63%

加味木通湯

相似度 57%

洗心涼血湯

相似度 55%

九寶飲

相似度 55%

釀乳赤芍散

相似度 55%

退熱散

相似度 55%

調榮化滯湯

相似度 55%

柴胡破瘀湯

相似度 55%

滋胎飲

相似度 53%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