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明目清涼飲」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養肝腎,改善視力: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調經止痛的功效。肝開竅於目,腎精生髓,而髓通於腦,腦為元神之府,與視力密切相關。當歸補益肝腎,滋養精血,可以改善視力下降、眼乾澀等症狀。
- 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當歸活血化瘀,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營養供給,減輕眼部疲勞,緩解眼部炎症。對於因血瘀所致的眼疾,例如眼紅腫痛、視力模糊等,當歸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明目清涼飲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熱,清熱明目: 川芎性溫,能疏散風熱,並入肝經,可清肝火,改善眼部熱毒引起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 活血通絡,改善眼部循環: 川芎具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有利於營養物質的供應,緩解眼部疲勞,促進視力恢復。
因此,川芎在明目清涼飲中,可發揮疏風清熱、活血通絡的功效,達到明目清涼的效果。
明目清涼飲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心瀉火、除煩止渴、清熱燥濕、解毒消腫等作用。其苦寒之性,可降肝火,清心火,並能改善眼睛的紅腫熱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此外,黃連還具有解毒作用,可清除眼部積熱,改善眼部炎症,促進視力恢復。
因此,明目清涼飲中加入黃連,可發揮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有效治療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減退等症狀。
明目清涼飲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眼睛幹澀、疼痛、紅腫等症狀,多與肝火上炎、血瘀阻滯有關。赤芍能清肝火,散血瘀,有助於緩解眼睛的炎症和疼痛。
- 改善眼部微循環: 赤芍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眼睛的微循環不暢,容易導致視力下降、眼部疲勞等問題。赤芍能改善眼部微循環,為眼睛提供充足的營養,有助於視力保健。
明目清涼飲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散風熱,清熱明目: 防風性味辛溫,歸膀胱、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止痛止癢的功效。明目清涼飲多用於風熱上攻,導致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防風可疏散風熱,清熱明目,改善眼部症狀。
- 引藥上行,增強療效: 防風性輕升散,可引藥上行,使藥力直達頭部,增強清熱明目之效。同時,防風也可配合其他藥物,如菊花、決明子等,共同發揮清熱明目、疏散風熱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明目清涼飲」方劑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擾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荊芥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明目的效果。
- 通鼻竅,助眼睛氣血流通:荊芥具有通鼻竅的功效,可改善鼻塞不通,使鼻腔通暢。鼻竅通暢有助於頭部氣血流通,進而改善眼睛的血液循環,促進眼部健康。
「明目清涼飲」方劑中包含蔓荊子,乃因其藥性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明目退翳之功效。蔓荊子味辛、性微寒,入肝、膀胱經,善於清散頭目風熱,對於因風熱上擾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迎風流淚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此外,蔓荊子亦能疏通經絡,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視力。因此,將蔓荊子納入「明目清涼飲」方劑,有助於清熱明目,改善眼部不適。
明目清涼飲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可針對眼部熱毒所致的紅腫、疼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起到清熱瀉火、消炎止痛的作用。
- 疏散風熱:連翹能疏散風熱,對於風熱上攻眼部所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不清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明目清涼飲中加入連翹,可有效改善因熱毒或風熱引起的目疾,達到清熱解毒、明目清涼之功效。
明目清涼飲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眼部疾患多因肝火上炎或血熱妄行所致,生地黃可清熱涼血,降肝火,改善眼部充血、發紅、疼痛等症狀。
- 滋陰養血: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改善因陰虛血燥導致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症狀。同時,生地黃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微循環,有助於緩解眼疲勞,保護視力。
明目清涼飲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清熱明目: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解表之效。肝氣鬱結,則目失所養,易出現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柴胡疏肝解鬱,可改善肝氣鬱結,有助於清熱明目。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明目清涼飲中包含多種清熱解毒、滋陰養肝的藥材,柴胡的加入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例如,柴胡可與黃芩、菊花等清熱解毒藥材相配合,加強清熱明目的功效;與生地、麥冬等滋陰養肝藥材相配合,則能緩解肝陰不足所致的目赤腫痛等症狀。
明目清涼飲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明目退翳的功效。
龍膽草味苦性寒,入肝膽經,具有清肝膽實熱、瀉肝火、退翳明目的作用。其苦寒之性,可清泄肝膽之熱,有助於改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對於因肝火上炎、濕熱內蘊導致的目疾,龍膽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龍膽草亦能清熱解毒,對於因風熱上攻、毒邪入侵所致的目疾,亦有一定的療效。故在明目清涼飲中加入龍膽草,可起到清熱明目、消腫止痛的作用。
明目清涼飲中加入桔梗,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原因:
一、宣肺利咽,通暢氣道: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之效,可暢通氣道,使肺氣宣降,有利於眼部的氣血流通,改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症狀。
二、引藥上行,達眼部經絡:
桔梗性味苦辛,具有升散之性,可引其他藥物上行,達頭部及眼部經絡,增強藥效,達到明目清涼的效果。
總之,桔梗在明目清涼飲中起到了宣肺利咽,引藥上行,促進藥效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達到清熱明目,滋養肝腎的效果。
明目清涼飲中包含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蟬蛻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攻、肝火亢盛所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蟬蛻可有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達到明目的作用。
- 透疹止癢,涼血止痛:蟬蛻亦具有一定的透疹止癢、涼血止痛功效。若因風熱內侵導致皮膚出現疹子、瘙癢,或因肝火旺盛導致眼睛紅腫疼痛,蟬蛻可起到清熱涼血,止癢止痛的功效,輔助明目清涼飲達到更好的療效。
明目清涼飲中加入薄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明目: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的功效。對於因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薄荷可起到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視力,明目清涼。
2. 疏風散熱,通鼻竅: 薄荷芳香揮發油能疏風散熱,通鼻竅,對於因風熱上攻、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薄荷可起到清熱解表,通鼻竅,改善頭暈眼花等症狀,進而達到明目清涼的效果。
明目清涼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解毒護脾的功效。明目清涼飲中可能含有性寒或較燥的藥材,甘草可以緩和其藥性,避免傷脾胃,使藥物更平和地發揮效用。
- 增強療效、保護眼睛: 甘草具有滋陰潤肺、益氣生津的功效,能改善眼部乾燥、疲勞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能更好地達到明目清涼的效果。同時,甘草還可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起到協同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明目清涼飲 」介紹
組成: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 蔓荊子: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柴胡: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
- 龍膽草:清熱燥濕、清熱瀉火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 蟬蛻: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 薄荷: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
主治功效: 各種眼疾都怕熱,畏光、流淚。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蟬蛻為中藥材,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等功效。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龍膽草性大苦大寒,具有清熱燥濕與清熱瀉火的功效。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明目清涼飲 」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療各種眼疾,如眼紅、眼腫、畏光、流淚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6分,川芎6分,黃連6分,赤芍藥6分,防風6分,荊芥6分,蔓荊子6分,連翹6分,生地黃6分,柴胡6分,膽草6分,桔梗3分,蟬退3分,薄荷3分,甘草3分。水2盞,煎1盞,食後臨臥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等症狀,因此在服用前應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