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大補湯

MING MU DA B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21%
腎經 12%
肝經 12%
肺經 11%
胃經 7%
膽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明目大補湯中加入附子,看似與明目無關,實則暗含深意。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散寒止痛之效。

其作用機理在於:

  1. 腎主藏精,精生髓,髓養腦,腦為元神之府。腎氣不足,則精髓虧虛,腦神失養,易致視力減退,頭昏目眩等。附子溫補腎陽,可改善腎氣不足,從而改善視力。
  2. 肝開竅於目,肝血不足,則目失所養,視力減弱。附子可溫補脾腎,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腎精充盈,皆可促進肝血的生成,改善肝血不足,進而明目。

故明目大補湯中加入附子,旨在溫補脾腎,促進精血生化,以達到明目之效。

明目大補湯中加入白荳蔻,主要基於其芳香開竅、醒脾化濕的功效。白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脾止嘔、化濕開胃,並可芳香醒脾,振奮心神。對於肝腎不足,脾胃虛弱所致的目昏眼花、視力模糊等症狀,白荳蔻可通過醒脾開胃,促進營養吸收,提高機體整體機能,進而達到明目的效果。此外,白荳蔻的芳香之氣,還可通竅醒腦,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頭昏目眩等症狀。

明目大補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緩和藥性: 明目大補湯中多用藥性較強的藥材,如黃芪、當歸等,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藥性、解毒緩和的作用,可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減輕對胃腸的刺激。
  2. 增強補益作用: 甘草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可增強藥效,使整體方劑補益作用更顯著。

甘草作為藥引,不僅能調整藥性,還能增強藥效,使明目大補湯的補益作用更全面,更安全有效。

明目大補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養血,緩解肝腎陰虛: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解疼痛的功效。肝腎陰虛,可導致視力下降,眼乾澀等症狀。白芍滋陰養血,可以補益肝腎,緩解陰虛,改善眼部狀況。
  2. 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肝氣疏泄:肝氣鬱結,可導致頭昏眼花、視物不清等症狀。白芍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可以緩解肝氣鬱結,促進肝氣疏泄,改善眼部供血,有利於明目。

明目大補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藥力達目: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明目大補湯多以滋補肝腎、清熱明目為目的,而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虛弱,則氣血不足,藥力難以充分發揮。白朮健脾益氣,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有效吸收,更好地達到明目之效。

2. 燥濕止帶,改善眼部濕濁:白朮亦有燥濕止帶的功效。眼部濕濁上泛,可導致眼目昏花,視力模糊。白朮有助於去除眼部濕濁,改善眼部環境,從而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明目效果。

明目大補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改善眼部血液循環: 川芎具有行氣活血之效,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有效緩解眼部疲勞,改善視力模糊等症狀。

2. 通絡止痛,緩解眼部疼痛: 川芎還能通絡止痛,對於因風寒、氣滯等導致的眼部疼痛、頭痛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川芎在明目大補湯中扮演着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雙重角色,有助於改善眼部健康,提高視力。

明目大補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滋陰: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眼睛的健康與肝血充足密切相關,當歸能補益肝血,滋養肝腎,從而改善視力,緩解眼部疲勞。

2. 改善血循環: 當歸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眼部供血,有助於營養物質的供給和廢物代謝,從而改善眼部組織功能,增強視力。

總而言之,當歸在明目大補湯中,通過補血滋陰、改善血循環,起到滋養肝腎、改善眼部健康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明目大補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益氣明目: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明目大補湯多用於肝腎不足,脾虛濕盛所致的視力減退、眼乾澀、眼疲勞等症。茯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提高營養吸收,進而滋養肝腎,達到益氣明目之效。
  2. 配合其他藥材,相輔相成:明目大補湯中常見的藥材包括枸杞子、山藥、黃芪等,這些藥材大多偏於滋補,而茯苓則有助於化解藥性,避免滋膩過度。同時,茯苓也能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利用,發揮更大的療效。

明目大補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血,改善眼部營養供應: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養血生血的功效。眼部需要充足的氣血滋養才能維持正常功能,而黃耆能補益氣血,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營養供應,從而改善視力模糊、眼乾澀等症狀。
  2. 固本培元,增強抵抗力: 黃耆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對於因體虛導致的視力下降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明目大補湯中加入黃耆,能起到固本培元、增強抵抗力的作用,從而為眼睛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預防眼部疾病。

明目大補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滋養肝腎: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腎經,具有補氣養血、益脾健胃、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眼目之精華源於肝腎,人參補氣益血,可滋養肝腎,從根本上改善眼部氣血不足,達到明目的效果。
  2. 配伍相宜,增強療效: 明目大補湯中多以滋陰養血之藥為主,人參則起到補氣益陽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可有效提升藥效,增強治療效果。

明目大補湯中添加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補腎,助藥力達目:肉桂性溫,味甘辛,入腎經,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明目大補湯主要針對肝腎陰虛、目昏眼花、視力減退等症狀,肉桂溫陽補腎,可助其他藥物補益肝腎,使藥力更易達眼,提升療效。
  2. 引藥上行,達目明目:肉桂辛溫,具有引藥上行之效,可將其他藥物引導至頭部,進一步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眼部氣血運行,起到明目的作用。

綜上所述,明目大補湯中加入肉桂,可溫陽補腎,助藥力達目,同時引藥上行,達到明目之效。

明目大補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益精,滋陰生血:熟地黃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腎益精、滋陰生血的功效。眼睛為肝之竅,腎精生肝血,肝血充盈則目明。熟地黃可補益腎精,滋養肝血,從根本上改善眼部供血不足,提高視力。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明目大補湯中包含多種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的藥材,熟地黃與之搭配,可協同作用,發揮更好的明目效果。例如,熟地黃與枸杞、菊花等藥材搭配,可更有效地滋養肝腎,改善眼部微循環,緩解眼疲勞,促進視力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明目大補湯」

組成: 附子、白荳蔻、甘草、白芍、白朮、川芎、當歸、茯苓、黃耆、人參、肉桂、熟地黃

主治功效:

  1. 氣血俱損:身體的氣血都很虛弱。
  2. 眼目昏花:眼睛昏花,看不清楚東西。
  3. 神光不足:眼睛裡面的神采不足,看起來無精打採的。
  4. 及久患眼服涼藥過多:長久以來患有眼疾,服用過多的寒涼藥物。
  5. 氣血凝滯:身體的氣血凝滯,不能正常運行。
  6. 雙目昏蒙:雙眼昏暗不清,看不清楚東西。
  7. 全不通路:眼睛的經絡完全不通暢。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荳蔻: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白芍: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熟地黃: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明目大補湯」組成複雜,多達12種藥材,在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療氣血俱損,眼目昏花,神光不足,及久患眼服涼藥過多,氣血凝滯,雙目昏蒙,全不通路等眼科疾病。

傳統服藥法


十全大補湯加沈香、大附子、制白豆蔻。
鎮陽光,壯腎水。
《審視瑤函》本方用量:各等分。用法:上銼劑,白水二鐘.生薑一片,輝棗二個,煎至八分,不拘時候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明目大補湯是一張補氣養血、溫陽散寒的方劑,具有一定的溫補作用,因此不宜在夏季服用。此外,明目大補湯含有附子、肉桂等中藥,有一定的毒性,因此不宜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明目大補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九。 組成:十全大補湯加沉香、大附子、制白豆蔻。 主治:鎮陽光,壯腎水。主治:氣血俱損,眼目昏花,神光不足,及久患眼服涼藥過多,氣血凝滯,雙目昏蒙,全不通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