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性酸澀、寒、有毒。主治祛痰燥濕、解毒殺蟲、止瀉止血。主中風、癲癇、喉痹、疥癬濕瘡、癰疽腫毒、水火燙傷、口舌生瘡、爛弦風眼、聤耳流膿、鼻中息肉、瘡痔疼痛、崩漏、衄血、損傷出血、久瀉玖痢、帶下陰癢、脫肛、子宮下垂。
雄黃性辛、苦、溫、有毒。主治解毒殺蟲、燥濕祛痰、截瘧。用於癰腫疔瘡、蛇蟲咬傷、蟲積腹痛、驚癇、瘧疾。
硼砂性甘鹹、涼、無毒。主要功效清熱消痰、解毒防腐。主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翳障胬肉、陰部潰瘍、骨哽、噎膈、咳嗽痰稠
硃砂性甘、涼、有毒。主治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明目。主癲狂、驚悸、心煩、失眠症、眩暈、目昏、腫毒、瘡瘍。
雌黃性辛、平、有毒。主治燥濕、殺蟲、祛痰、化瘀、解蟲蛇毒。 主治驚癇痰涎、瘧疾泄瀉、瘀血腹痛、瘰癧、瘡癰、疥癬、痔瘡、蟲蛇咬傷。
血竭性味甘、鹹、平、小毒。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 用於跌撲折損、內傷瘀痛、外傷出血不止。
硇砂性鹹,苦辛,溫,有毒。主要功效消積軟堅;破瘀散結;化腐生肌;祛痰;利尿。主症瘕痃癖;噎膈反胃;痰飲;喉痹;積痢;經閉;目翳;息肉;疣贅;療瘡;瘰癧;癰腫;惡瘡
牛黃性味苦、甘、涼。主治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
乳香性苦,辛,溫。主治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用於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心腹疼痛、風濕痹痛、經閉痛經、腸癰。外用於消腫生肌、瘡潰不斂。
沒藥性苦、平。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腫生肌。用於跌打淤血腫痛、癰疽腫痛、胸腹諸痛、外用治瘡口久不收斂。
砒霜性辛、酸、熱、有毒。主治劫痰截瘧、殺蟲、蝕惡肉。 治寒痰哮喘、瘧疾、休息痢、梅毒、痔瘡、瘰癧、走馬牙疳、癬瘡、潰瘍腐肉不脫。
斑蝥性味辛、溫、大毒。主治破血消癓、功毒蝕瘡、引赤髮泡。用於癓瘕腫塊、積年頑癬、瘰癧、贅疣、癰疽不潰、惡瘡死肌。
巴豆性辛,熱,大毒。主治瀉下寒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蝕瘡殺蟲。主寒邪食積所致的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
秘傳拔毒丹,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白礬3錢,雄黃3分,硼砂3分,辰砂3分,雌黃5分,血竭5分,硇砂5分,牛黃2分,乳香2分,沒藥2分,砒霜1分(煉),斑蝥3個(去翅足),巴豆3粗(去油)。 主治:瘡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