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砂雄黃散

PI SHA XIONG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7%
肝經 15%
胃經 15%
大腸經 14%
腎經 12%
心經 4%
膀胱經 1%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砒砂雄黃散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包含砒霜、雄黃等成分。砒霜,化學名稱為三氧化二砷,是一種強烈的毒性物質,但在中醫理論中,砒霜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和抗炎的功效。中醫認為,砒霜能夠有效對抗某些病理狀態下的毒素,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多種疾病的症狀。

此外,砒霜在傳統中藥中經過嚴格的處理和配伍,可以降低其毒性,發揮出更為治療的效果。方劑中的其他成分,如雄黃,也能協同砒霜的作用,增強解毒和消腫的效果。雖然砒霜具毒性,但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合理使用,能夠助益於特定疾病的治療,展現了中醫藥的獨特智慧與配方的深遠意義。然而,使用時須謹慎,避免不當服用造成的潛在風險。

砒砂雄黃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腫瘤和癤腫,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是其配方中的一個重要成分。硃砂,從其化學性質來看,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在中醫理論中,硃砂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地改善因熱毒引起的病症。

硃砂的主要成分為硫化汞,這使其在中醫中被用作鎮靜和安神的藥材。不同於其他藥材的作用,硃砂能夠幫助調和人體內的陰陽,提高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療效果。此外,在砒砂雄黃散中,硃砂與其他成分如雄黃等相互配合,增強了整個方劑的療效,使其在清熱解毒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硃砂的加入不僅是為了增強方劑的功效,還是中醫智慧的體現,充分考量了藥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協同效果。

砒砂雄黃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雄黃,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雄黃,化學成分為二硫化砷,早在古代就被廣泛應用於中醫中。其性質為寒,味苦,具有解毒、燒灼及殺蟲的功效。這使它在治療某些熱毒性疾病時表現出色,特別是癤瘡、疔瘡等症狀。

在方劑中加入雄黃,可強化整體配方的療效,特別是在抗菌消炎方面。此外,雄黃對於某些寄生蟲及病菌亦具壓制效果,從而增強了砒砂雄黃散的綜合療效。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其成分含有砷,使用時必須謹慎,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以避免毒副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雄黃的使用歷史悠久,顯示出其在中醫歷史中的地位與價值。總的來看,雄黃的獨特性質使其成為砒砂雄黃散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砒砂雄黃散是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及中毒症狀,其組成中包含白礬,這是經過多年的臨牀實踐和理論研究的結果。白礬,又稱鋁鉀矽酸鹽,具有一定的收斂性和清熱解毒的功效。在砒砂雄黃散中加入白礬,能有效地幫助促進藥效的發揮,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白礬的抗菌特性對於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有良好的效果,能在治療過程中防止感染的發生。此外,其清熱解毒的功能則能幫助減輕因病症引起的炎症和發熱,從而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白礬在中醫理論中常被用於調和、引藥以及平衡方劑的整體效果,這使得砒砂雄黃散在臨牀運用中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總體而言,白礬的加入是基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旨在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砒砂雄黃散是中醫中著名的外用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及其他外部感染,其組成包含蟾酥。蟾酥是從蟾蜍的腺體中提取的天然藥物,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首先,蟾酥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如蟾酥素,能有效抑制病菌及真菌的生長,增強免疫力,因此在治療皮膚問題時,其抗菌作用不可忽視。此外,蟾酥還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緩解由於外傷或炎症引起的不適感。與其他成分如砒砂及雄黃配伍,進一步提升了方劑的療效。砒砂和雄黃本身也具有很強的解毒、抗菌特性,因此,蟾酥的添加不僅能增強整體效果,還可以降低其他成分可能帶來的毒性。總之,蟾酥在砒砂雄黃散中的存在,不僅提升了藥效,還豐富了方劑的整體性質,使其在中醫臨牀應用中顯得尤為重要。

「砒砂雄黃散」中包含「巴豆」的原因,主要在於其峻下逐瘀之效。巴豆性烈,味辛,入脾、胃經,具有強力瀉下、破瘀消積的作用。

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腹痛拒按等症。巴豆的強力瀉下作用可以驅除寒邪,而其破瘀消積的特性則有助於消散血瘀,配合砒霜、雄黃等藥物,達到溫經散寒、逐瘀止痛之效。

砒砂雄黃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了硇砂,這主要是因為硇砂具有獨特的藥用特性。硇砂,又稱為礬石,以其通便、解毒和消腫的功效為人知曉。在中醫理論中,硇砂被認為能夠清熱解毒,對於一些由內熱或毒素引起的疾病,特別是皮膚病或腫瘤等,有顯著療效。砒砂雄黃散的主要功能是驅邪解毒,硇砂能增強這一方劑的整體功效,使其對於外用或內服的效果更為顯著。此外,硇砂在燒灼後,能釋放出有助於消腫止痛的成分,進一步提高了方劑的療效。此方劑因其成分的協同作用,廣泛應用於臨牀,特別是在緩解炎症和解毒方面,展現了中醫的智慧與療效。透過傳承千年的中醫經驗,碩果累累的方劑實際上體現了成分之間的精妙配搭與和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砒砂雄黃散」是一種傳統中藥,主要用於治療疔瘡。疔瘡是中醫對一種皮膚感染的稱呼,通常由細菌引起的。症狀包括皮膚發紅、腫脹、疼痛,有時還會出現膿液。疔瘡通常發生在手指、腳趾或臉部等部位,容易反覆發作,因此預防和治療非常重要。

中藥方劑「砒砂雄黃散」的主要成分包括砒霜、硃砂、雄黃、白礬、蟾酥、巴豆、硇砂。

硃砂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清熱瀉火、安神、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解毒、潤肺、清熱利尿、補氣、清肝明目、化痰止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病邪、熱入心包、神昏譫語、心神不寧、煩躁不眠、咽喉腫痛、咽物妨悶、驚悸失眠、心神不安、瘡瘍腫毒、盜汗自汗、砒霜中毒、巴豆中毒、牽牛中毒、洋金花中毒、曼陀羅中毒、烏頭中毒、附子中毒、草烏中毒、川烏中毒、天雄中毒、南星中毒、半夏中毒、皁角中毒、藜蘆中毒等症。

雄黃具有止癢、清熱解毒、驅蟲殺蟲、解毒等功效。其辛、溫有毒,歸心、肝經。可治療皮膚瘙癢、蟲疥蟲癬、癰疽壞爛、諸瘡發毒、楊梅瘡等症狀。雄黃還可殺滅各種寄生蟲及蟲卵,古人常以其治療疥蟲、匿瘡、目痛、鼻中息肉等疾病。另外,雄黃外用有消腫解毒、殺菌止癢之效,常治皮膚瘙癢、蚊蟲叮咬、痔瘡出血、口腔潰瘍等症。但須注意用量,過量或長期使用可能導致中毒。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傳統上用於治療寒邪食積、胸腹脹滿急痛、大便不通、泄瀉痢疾、水腫腹大、痰飲喘滿、喉風喉痹、癰疽、惡瘡疥癬、急性、慢性腸炎、慢性痢疾、急性闌尾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等症狀。

蟾酥,性寒、味甘、辛、鹹,入心、肝、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解毒、活絡止痛之效。可治癲癇、驚風、中風、水腫、腹水、肝硬化、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筋骨痠痛等症。蟾酥有毒,應嚴格遵醫囑服用,不可擅自服用。

砒霜,又名信石、曾青,是一種劇毒物質,但同時也具有藥用價值。中醫理論認為,砒霜具有驅蟲殺蟲、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的作用,可治療蟲積腹痛、水腫脹滿、驚癇痰火等症狀。但由於砒霜毒性劇烈,使用不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中藥白礬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止血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等症狀。清熱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喉炎、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牙痛、痔瘡、痢疾等症狀。止瀉方面,白礬可以治療痢疾、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燥濕方面,白礬可以治療身重、倦怠、乏力、四肢不溫、皮膚黏膩等症狀。解毒方面,白礬可以治療中毒、熱毒引發的疾病。外用方面,白礬可以止血、消炎、收斂、抗菌、殺菌,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痤瘡、水泡疹、燒傷、疤痕等症狀。

總結:中藥方劑「砒砂雄黃散」主要成分包括砒霜、硃砂、雄黃、白礬、蟾酥、巴豆、硇砂,具有驅蟲殺蟲、清熱解毒、鎮驚安神、止血、清熱解毒、止瀉、燥濕、解毒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疔瘡。

傳統服藥法


白砒(煉成霜)5分,朱砂5分,明雄黃5分,生白礬5分,鮮蟾酥5分,上梅片2分,白公丁(麻雀屎笠起者,用2粒),巴豆仁3粒,硇砂(鹽硇不可用)。
拔除疔根。
上為細末,用黃蠟成條,收存聽用。
無論諸疔,用鈹針刺開疔頭,用此藥條納入疔內,用膏藥蓋之,日1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砒砂雄黃散, 出處:《青囊全集》卷下。 組成:白砒(煉成霜)5分,朱砂5分,明雄黃5分,生白礬5分,鮮蟾酥5分,上梅片2分,白公丁(麻雀屎笠起者,用2粒),巴豆仁3粒,硇砂(鹽硇不可用)。 主治:拔除疔根。主治: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