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蒼金砂散中包含硇砂,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特性:
- 燥濕止癢: 硇砂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症。
- 殺蟲止痛: 硇砂具有殺蟲止痛的作用,能有效殺滅寄生蟲,緩解疼痛,常用於治療疥瘡、皮膚癬症等。
因此,蒼金砂散中加入硇砂,主要針對濕疹、皮膚瘙癢、疥瘡等病症,發揮其燥濕止癢、殺蟲止痛的功效。但硇砂屬劇毒藥物,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蒼金砂散中包含雄黃,主要是因為雄黃具有以下功效:
-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解毒殺蟲之效。其能驅除體內寄生蟲,例如蛔蟲、蟯蟲等,並可治療瘡瘍、疥癬等皮膚病。
- 燥濕止癢: 雄黃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能有效緩解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引起的瘙癢。
蒼金砂散中其他藥材如蒼耳子、金銀花等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雄黃共同作用,可以治療濕疹、疥癬等皮膚病,並能有效止癢。
蒼金砂散中包含蟾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解毒消腫:蟾酥性寒,具有祛風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等病症。蒼金砂散本身也以祛風止痛為主,蟾酥的加入能增強其療效。
- 配合其他藥物:蒼金砂散中其他藥物,如蒼朮、金銀花等,也有祛風解毒、清熱利濕的功效,蟾酥與這些藥物配伍,能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蒼金砂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疔瘡,為古代外治疔毒之方。疔瘡乃火毒蘊結、氣血瘀滯所致,其症兇險,易走黃(敗血症)。古人以「拔根出膿」為治則,強調透膿拔毒、引邪外泄。本方通過外敷刺孔,直接作用瘡頭,結合藥性攻毒、腐蝕提膿,符合傳統「錠劑貼瘡」之思路。
組成與治療邏輯解析
1. 藥物組成
- 蕪菁根(即蔓菁根,俗稱大頭菜):
- 《名醫別錄》載其「利五臟,輕身益氣」,然外用有散結消腫之效。其根含硫化物,能刺激局部,促進膿瘡破潰。
- 按本方用法,削根如針,兼具物理穿刺作用,助藥力直達病所。
- 鐵生衣(鐵鏽):
- 《本草綱目》謂其「辛寒無毒」,能燥濕解毒、收斂瘡面。鐵鏽主含氧化鐵,古人認為其性沉降,可收斂瘡毒,抑制火勢蔓延。
2. 配伍邏輯
- 攻毒透膿:
蕪菁根辛散破結,輔以鐵鏽寒性制其過燥,共成「辛寒透毒」之勢。針刺後塗藥,仿「開門逐寇」之法,引膿毒外泄。 - 腐蝕拔根:
鐵鏽與蕪菁根搗末封敷,可能產生輕微腐蝕作用,促使疔頭軟化脫落,符合「蝕瘡去腐」之效。
3. 外治原理
- 機械刺激:
大針刺扎後填藥,擴張瘡孔助排膿,類似現代切開引流。 - 藥效協同:
鐵鏽收斂防毒內陷,蕪菁根發散促毒外透,一收一散,調衡局部氣血。
總評
蒼金砂散為物理與藥理結合之方,體現古人「外治直取」思維。其效倚重於「破瘡—敷藥—拔毒」三部驟,雖組方簡略,然契合疔瘡需速挫其勢之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蕪菁根、鐵生衣備等分。
上為末。
以大針刺作扎,復削蕪菁根如針大,前鐵生衣塗上刺孔中,又塗所搗者封上,仍以方寸匕緋帛塗貼之。有膿出即易,須臾拔根出。
忌油膩、生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蒼金砂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蕪菁根、鐵生衣各等分。 主治:疔瘡。
蒼金砂散, 出處:《雜類名方》卷二十。 組成:道人頭(微炒存性)1兩,硇砂3錢半,雄黃3錢,蟾酥不以多少。 主治: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