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挺子

BI XIA TING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活法機要》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6

熱/寒比例

(0.3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2%
膽經 20%
胃經 12%
肺經 12%
脾經 12%
心經 11%
肝經
膽經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碧霞挺子方劑中,包含銅綠,乃因其具有化瘀止痛、清熱解毒之功效。

銅綠,又名鹼式碳酸銅,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之效。古方中,銅綠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蛇蟲咬傷等症。

碧霞挺子方劑中,銅綠的作用在於化瘀止痛,幫助傷口癒合。然而,銅綠乃重金屬化合物,長期服用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因此,使用碧霞挺子方劑需謹慎,並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碧霞挺子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硇砂,主要是因為硇砂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和療效。硇砂,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一些熱毒性疾病或炎症狀態的治療具有效果。在碧霞挺子的組方中,硇砂的添加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能,尤其是在調理腸胃、改善皮膚病變等方面。

此外,硇砂的使用還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效能,形成 synergistic (協同) 效果,使整個方劑的整體療效更為突出。透過與其他藥材的配伍,硇砂能夠幫助調和體內的陰陽,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因此,硇砂在碧霞挺子中的應用,可謂是根據其藥性特點及臨牀需求決定的。

碧霞挺子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蟾酥,這是因為蟾酥具有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呼吸系統的問題。蟾酥是蟾蜍分泌的一種粘稠物質,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能增強免疫力,對抗感染,並且具有抗炎和鎮痛的作用。

在碧霞挺子中,蟾酥能夠與其他組成成分相輔相成,協同增強療效。例如,蟾酥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不足的情況,並助於清熱解毒,對於治療因熱邪引起的病症尤為有效。此外,蟾酥還有通絡止痛的效果,對於因血瘀導致的疼痛有良好的緩解效果。因此,蟾酥的加入使得碧霞挺子在臨牀應用中能更全面地調理身體,達到理想的療效。

主治功效


碧霞挺子主治功效分析

《醫學綱目》與《証治準繩‧瘍醫》皆提及碧霞挺子,並明確指出其主治「惡瘡了不覺疼痛者」。此處的「惡瘡」,並非指一般的瘡瘍,而是指病情較為特殊,病灶深沉,甚至出現感覺遲鈍或喪失的惡性瘡瘍。

從方劑組成來看,碧霞挺子的主要藥物有三:銅綠、?砂與蟾酥。

  • 銅綠: 具有消炎、止痛、殺菌、解毒及活血化瘀之功效。在治療惡瘡時,其消炎殺菌的作用有助於清除瘡瘍內的病邪;止痛及活血化瘀之功效,則能改善局部氣血運行,促進病灶的修復。
  • ?砂: 其主要功效為破癥瘕、散結節、利水通淋、降逆氣、開竅醒腦。此處應用於惡瘡,主要是取其破癥散結之功,以助於消散瘡瘍內的瘀滯,並使深部的膿液得以排出。
  • 蟾酥: 具有鎮靜安神、抗病毒、抗菌消炎、解熱退燒、強心升壓等作用。在治療惡瘡時,蟾酥的抗菌消炎作用有助於抑制感染,而其鎮靜安神的效果則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疼痛。

綜合上述分析,碧霞挺子的治療原理是透過銅綠的消炎解毒、活血化瘀,配合?砂的破癥散結、開通水道,再加上蟾酥的抗菌消炎、鎮痛等作用,共同發揮攻邪排膿、通絡止痛之功,以治療惡瘡。

古籍中特別強調「每刺不覺痛者,須刺出血,方紝藥在內,以膏藥貼之」,可見其治療方式與一般瘡瘍有所不同。此處的「刺出血」說明此類惡瘡可能深及皮下組織,血液循環不佳,故需刺破以引出惡血,促進新血生成,並將藥物直接置於病灶深處,才能達到較佳的療效。

總結來說,碧霞挺子針對的是「惡瘡了不覺疼痛」的特殊證候,通過其藥物組成的特性,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破癥散結的功效,並搭配特殊的外用給藥方式,以治療深層而難癒的惡瘡。

傳統服藥法


銅綠1兩,硇砂2錢,蟾酥1錢。
上為細末,燒飯和作挺子。
每用刺不覺痛者,須刺血出,方紅藥在內,以膏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需謹慎。

相同名稱方劑


碧霞挺子, 出處:《活法機要》。 組成:銅綠1兩,硇砂2錢,蟾酥1錢。 主治:惡瘡透了不覺疼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