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益氣湯

ZI YIN YI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8%
心經 15%
腎經 15%
胃經 10%
肝經 9%
大腸經 6%
三焦經 2%
膀胱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益氣湯中加入熟地黃,是基於其滋陰補血的功效。熟地黃為地黃經炮製後所得,其性溫,味甘,入心、肝、腎經。其功效為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且補而不燥,適合陰虛血少者。

熟地黃能補益腎陰,促進血液生成,改善氣血不足的狀態。同時,其能滋潤心陰,緩解心悸、失眠等症狀。在滋陰益氣湯中,熟地黃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滋陰益氣、補血生津的效果。

滋陰益氣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腎: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氣養陰、健脾益肺、固腎益精的功效。對於陰虛津虧、脾氣虛弱、腎氣不足等症狀,山藥能起到滋陰補腎、益氣生津的作用,與滋陰益氣湯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
  2. 健脾益胃:山藥亦能健脾益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氣虛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滋陰益氣湯多用於氣陰兩虛,而脾胃虛弱常為氣陰兩虛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加入山藥可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增強滋陰益氣的效果。

滋陰益氣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方劑中若出現熱證,例如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牡丹皮可清熱涼血,緩解熱證。
  2. 緩解瘀滯: 牡丹皮亦具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方劑中若存在血瘀阻滯,牡丹皮可輔助活血化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症狀。

總之,滋陰益氣湯加入牡丹皮,能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平衡陰陽,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滋陰益氣的目的。

滋陰益氣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泄熱降火:澤瀉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降火的功效。滋陰益氣湯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津液不足等症,而澤瀉可幫助祛除體內濕熱,並促進津液生成,達到滋陰清熱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滋陰益氣湯中常含有其他滋陰補氣的藥物,如生地黃、麥冬等。澤瀉與這些藥物配合,可防止滋陰藥物過於滋膩,導致濕滯內停,同時也避免補氣藥物過於燥熱,造成陰虛加重。因此,澤瀉在方中起到平衡陰陽、協調藥性的作用。

滋陰益氣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將體內過多的濕氣排出,有助於改善因濕氣困阻導致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同時,茯苓還能健脾寧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在滋陰益氣湯中加入茯苓,能夠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滋陰益氣、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體質。

滋陰益氣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是因為其滋陰補腎的功效。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精氣的作用。

方劑中加入山茱萸,主要針對腎陰虛、精氣不足的情況,可起到滋養腎陰、固澀精氣、改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等症狀的效果。同時,山茱萸還有收斂止汗的作用,對於腎虛引起的盜汗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滋陰益氣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固表: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之效,可增強人體正氣,提升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防止氣虛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容易感冒、疲倦乏力等。

2. 促進血液循環:黃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代謝廢物的排出,從而改善身體機能,增強體質。

3. 協調陰陽:滋陰益氣湯以滋陰為主,加入黃耆的補氣作用可以平衡陰陽,使補陰效果更加顯著,達到陰陽平衡,促進身體康復。

滋陰益氣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人參為補氣之要藥,能益氣生津,補脾肺之氣,可改善因陰虛所致的氣虛乏力、神疲倦怠等症狀,與滋陰藥物共同作用,更能達到陰陽雙補的效果。
  2. 協調陰陽:滋陰藥物偏寒涼,而人參則性偏溫和,加入人參可避免滋陰藥物過寒而傷陽氣,並協調陰陽,使藥效更加平衡,更利於病患恢復。

因此,人參在滋陰益氣湯中發揮著補氣扶正、協調陰陽的重要作用,使方劑更能有效地治療陰虛氣虛之症。

滋陰益氣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滋陰益氣湯旨在滋陰補氣,而白朮的健脾益氣作用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爲滋陰提供物質基礎。
  2. 助藥力:白朮性溫燥,可燥濕化痰,並能提升藥力,使滋陰藥物更易於滲透到病竈,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滋陰益氣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諸藥: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藥性、解毒護胃的作用。方劑中可能存在一些藥性偏寒、偏燥或偏烈的藥材,甘草可以緩解這些藥物的副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
  2.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使其發揮更好的治療作用。例如,甘草可以增強人參、黃芪等補氣藥材的補氣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總而言之,甘草在滋陰益氣湯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滋陰益氣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滋陰補血的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三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其補血作用尤為突出,能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短、月經不調等症狀。滋陰益氣湯常用於治療氣陰兩虛、血虛所致的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心悸失眠、月經不調、腰膝酸軟等症,而當歸的滋陰補血作用正好能改善這些症狀,因此成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滋陰益氣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健脾,助藥力達脾胃: 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滋陰益氣湯多用於氣陰兩虛、脾胃不健等證,而陳皮可助藥力到達脾胃,使藥效更佳。

二、調和藥性,防止滋膩: 滋陰益氣湯藥性偏滋膩,容易阻礙脾胃運化。陳皮能理氣燥濕,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滋膩的作用,使藥物更易吸收利用,避免滋膩傷脾。

滋陰益氣湯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升陽舉陷,益氣扶正:升麻性微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升散、解表、透疹之功效。對於氣虛下陷,導致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等症狀,升麻能升舉中氣,益氣扶正,配合其他藥物,增強滋陰益氣的功效。
  2. 配合其他藥物,疏散風熱:滋陰益氣湯通常用於陰虛內熱、氣虛乏力等症狀,升麻的升散之性,可以配合其他藥物,疏散風熱,防止藥物滋膩,避免痰濕內阻。

總而言之,升麻在滋陰益氣湯中的加入,是為了更好地扶正祛邪,達到滋陰益氣、疏散風熱的效果。

主治功效


滋陰益氣湯:調理婦女白帶過多

滋陰益氣湯是中醫用於治療婦女白帶過多的一種中藥方劑,由熟地黃、山藥、牡丹皮、澤瀉、茯苓、山茱萸、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等藥物組成。

藥物組成與功效介紹: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的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牡丹皮: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升麻: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功能主治:

滋陰益氣湯具有滋陰益氣、調經止帶的功效,主治婦女白帶過多、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宮冷不孕等症。

用法用量:

將上述藥物按比例配伍,每日一劑,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注意事項: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老年人、脾胃虛弱者慎用。服用滋陰益氣湯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寒涼食物。

總結:

滋陰益氣湯是中醫用於治療婦女白帶過多的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滋陰益氣、調經止帶的功效。由熟地黃、山藥、牡丹皮、澤瀉、茯苓、山茱萸、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等藥物組成。在服用滋陰益氣湯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寒涼食物。

傳統服藥法


熟地黃1錢5分,山藥8分(炒),丹皮6分,澤瀉3分,茯苓6分,山萸1錢,黃耆(蜜炙)1錢,人參1錢,白朮1錢,甘草(炙)5分,當歸1錢,陳皮8分,升麻。
生薑、大棗為引,水煎服。
方中升麻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陰益氣湯是一張中醫方劑,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孕婦、哺乳期婦女、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扁桃腺炎白帶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鏈球菌性咽喉炎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急性會厭炎胃腸出血子宮頸炎咳嗽咽喉痛面色發紅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益氣湯, 出處:《幼科直言》卷五。 組成:黃耆、歸身、丹皮、苡仁、生地、沙參、桑皮、麥冬、白扁豆(炒)。 主治:癆症。咳嗽咽痛,大便燥結,面赤唇紅,虛火上炎,或吐血。

滋陰益氣湯, 出處:《何氏濟生論》卷七。 組成:熟地黃1錢5分,山藥8分(炒),丹皮6分,澤瀉3分,茯苓6分,山萸1錢,黃耆(蜜炙)1錢,人參1錢,白朮1錢,甘草(炙)5分,當歸1錢,陳皮8分,升麻。 主治:婦人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