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滋腎生肝飲

ZI SHEN SHENG GAN YIN

出處典籍:《校注婦人良方》卷八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腎經 31%
肝經 16%
肺經 15%
脾經 14%
胃經 13%
心經 5%
膀胱經 0%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膽經 0%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鬱怒傷肝脾,血虛氣滯,小便淋瀝不利,月經不調,兩脅脹悶,小腹作痛,或寒熱往來,或胸乳作痛,或咽喉噎塞,或兩腳筋攣,或肢節結核,面色青黃不澤,形氣日瘦,左關弦洪,右關弦數。

傳統服藥法

山藥1兩,山茱萸肉1兩,熟地黃(自制)2錢,澤瀉7分,茯苓7分,牡丹皮7分,五味子(杵,炒)5分,柴胡3分,白朮3分,當歸3分,甘草3分。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山藥性甘、平。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泄瀉便溏、肺虛喘咳、腎虛遺精、白帶過多、尿頻、虛熱消渴。

山茱萸性味酸、性微溫。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熟地黃性味甘、溫。主治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發早白。

澤瀉性味甘、淡、寒。主治利水、滲濕、洩熱。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嘔吐、瀉痢、痰飲、腳氣、淋病、尿血。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牡丹皮性辛苦、涼、微寒。主治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

五味子性味酸、溫。主治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主治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外感發熱、半表半裏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症。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當歸性味甘辛、苦、溫。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用於血虛諸證、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結聚、崩漏、虛寒腹痛、痿痹、肌膚麻木、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瘍、跌撲損傷等症。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貧血膀胱炎月經不調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腹瀉忽冷忽熱小便疼痛面色發青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滋腎生肝飲, 出處:《校注婦人良方》卷八。 組成:山藥1兩,山茱萸肉1兩,熟地黃(自制)2錢,澤瀉7分,茯苓7分,牡丹皮7分,五味子(杵,炒)5分,柴胡3分,白朮3分,當歸3分,甘草3分。 主治:鬱怒傷肝脾,血虛氣滯,小便淋瀝不利,月經不調,兩脅脹悶,小腹作痛,或寒熱往來,或胸乳作痛,或咽喉噎塞,或兩腳筋攣,或肢節結核,面色青黃不澤,形氣日瘦,左關弦洪,右關弦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益陰腎氣丸

相似度 85%

益氣培元飲

相似度 81%

都氣丸

相似度 77%

復正湯

相似度 76%

加減地黃方

相似度 76%

人參補肺湯

相似度 75%

滋陰益氣湯

相似度 75%

疏肝益腎湯

相似度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