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退黃丸

BU XUE TUI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14%
肝經 12%
腎經 9%
膀胱經 8%
肺經 8%
大腸經 8%
心經 6%
膽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血退黃丸中加入鐵砂,是基於中醫理論中「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的觀點。鐵砂入藥,取其補血之功效。

鐵砂性溫,味甘鹹,入肝、脾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消瘀血的功效。對於黃疸病症,常因肝脾不足,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血虛黃疸,而鐵砂的補血作用,能促進血液生成,改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退黃的療效。

此外,鐵砂也能化瘀止痛,對於因氣血瘀滯而引起的疼痛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補血退黃丸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利濕:茵陳蒿性寒,味苦,善於清熱利濕,尤其對濕熱黃疸有顯著療效。其能清熱解毒,利膽退黃,有助於改善因濕熱蘊結所致的黃疸症狀。
  2. 疏肝利膽:茵陳蒿能疏肝利膽,有助於促進膽汁分泌,利於膽汁排泄,進而緩解黃疸。

因此,茵陳蒿的加入能起到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黃疸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補血退黃之效。

補血退黃丸中加入白礬,是基於其收斂止瀉、燥濕止癢的功效。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脾、胃經。其收斂作用能固澀脾胃,止瀉止痢,並能乾燥濕氣,止癢止疹。

在補血退黃丸中,白礬主要用於治療因脾胃虛弱、濕熱內蘊導致的黃疸、腹瀉等症狀。其收斂止瀉的作用能固澀脾胃,減少腹瀉,而燥濕止癢的作用則能清除濕熱,改善黃疸。

補血退黃丸中加入澤瀉,主要考慮其利水滲濕、清熱瀉火之功效。

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其利水滲濕之性,可將體內積聚的水濕排出,有助於減輕黃疸所致的浮腫和水腫。同時,澤瀉清熱瀉火之效,能緩解因濕熱內蘊而導致的發熱、口渴等症狀,並有助於清熱利濕,改善黃疸。

此外,澤瀉還能促進膽汁分泌,有助於肝膽功能的恢復,進一步達到退黃的效果。因此,補血退黃丸中加入澤瀉,可起到利水滲濕、清熱瀉火、退黃止渴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黃疸症狀。

補血退黃丸中加入麥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健脾開胃:麥芽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黃疸患者往往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良,導致飲食不化,積滯於中,影響脾胃運化,加重黃疸。麥芽能幫助消食化積,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黃疸症狀。
  2. 清熱利濕,疏肝解鬱:麥芽亦具清熱利濕的功效,能幫助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黃疸。對於脾胃濕熱、肝氣鬱結引起的黃疸,麥芽能起到清熱利濕、疏肝解鬱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黃疸症狀。

「補血退黃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之效。黃疸的病機多為濕熱內蘊,阻礙脾胃運化,導致氣血生化不足。茯苓可健脾利濕,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氣血生化,從而改善黃疸症狀。
  2. 利水消腫: 茯苓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少水腫,有利於消退黃疸。對於濕熱型黃疸,茯苓能利水滲濕,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有助於恢復肝臟功能,緩解黃疸症狀。

補血退黃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其利濕健脾、燥濕止癢的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燥濕,祛除體內濕邪,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血氣生化,從而補血退黃。

此外,蒼朮還能燥濕止癢,對於因濕邪困脾而導致的皮膚黃疸、瘙癢等症狀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補血退黃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健脾,助藥力達脾胃: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補血退黃丸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黃疸,而陳皮可促進脾胃運化,幫助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提升療效。
  2. 降逆止嘔,緩解黃疸不適: 陳皮具備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黃疸患者常伴隨的噁心、嘔吐等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改善黃疸症狀。

補血退黃丸中加入厚朴,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健脾化濕: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補血退黃丸中往往伴隨脾胃濕熱、氣機鬱滯的情況,厚朴能疏肝理氣,健脾化濕,改善氣血運行,利於補血退黃。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厚朴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厚朴與黃芩、梔子等清熱燥濕藥材搭配,可以更好地清熱解毒、退黃利濕;與當歸、川芎等補血活血藥材搭配,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黃疸症狀。

補血退黃丸中包含熟地黃,主要是因為熟地黃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補血滋陰: 熟地黃味甘性溫,入肝腎經,能補益精血,滋養陰液。黃疸病症多因肝膽濕熱,損傷肝陰而致,熟地黃能滋陰養血,緩解肝膽濕熱,從根本上改善黃疸症狀。
  2. 補益腎氣: 腎主藏精,精血同源,腎虛則血虛,血虛則黃疸難愈。熟地黃能補益腎氣,促進腎精生化,從而達到補血退黃的效果。

因此,熟地黃在補血退黃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滋陰補血、益腎生精,有效治療黃疸病症。

補血退黃丸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益氣: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緩和藥性之效。對於因氣血不足而導致的面色萎黃、體虛乏力等症狀,大棗能起到補益氣血、改善面色、增強體質的作用。
  2. 調和藥性: 大棗味甘性溫,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烈,使藥物更加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利用。同時,大棗還能增強藥效,使補血退黃效果更佳。

補血退黃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藥力達脾胃: 肉桂性溫,入心、腎、脾經,能溫陽散寒,促進脾胃氣血運行,改善脾胃功能,有助於補血退黃。
  2. 溫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 肉桂能溫通血脈,改善血液循環,有助於血行暢通,促進脾胃吸收營養,進而促進血液生成,達到補血的效果。

因此,肉桂在補血退黃丸中起到溫陽散寒、促進脾胃功能,以及溫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幫助達到補血退黃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血退黃丸」

補血退黃丸,是中藥方劑,主要治療貧血黃腫、四肢痠軟、心悸頭眩、氣短氣脹、食慾失常等症狀,常被用於治療血虛引起之諸症。

組成

  • 鐵砂: 補血
  • 茵陳蒿: 清熱利濕、退黃
  • 白礬: 止血、清熱解毒
  • 澤瀉: 利水滲濕、清熱利尿
  • 麥芽: 健脾胃、消食化積
  • 茯苓: 利水消腫、健脾胃
  • 蒼朮: 燥濕健脾、芳香化濕
  • 陳皮: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
  • 厚朴: 溫裡溫中、降氣
  • 熟地黃: 補血、滋陰
  • 大棗: 補血養肝、健脾胃
  • 肉桂: 溫經散寒、活血通經

功效

  • 補血:鐵砂、熟地黃、大棗
  • 退黃:茵陳蒿、白礬
  • 利水:澤瀉、茯苓
  • 健脾:麥芽、厚朴、茯苓、蒼朮
  • 理氣:陳皮、厚朴、蒼朮
  • 溫中:肉桂、厚朴、蒼朮
  • 止血:白礬、澤瀉

適應體質

  • 貧血:面色蒼白、頭暈眼花、氣短乏力
  • 水腫:肢體浮腫、小便不利
  • 黃疸:皮膚發黃、尿液發黃
  • 心悸:心悸、胸悶、氣短
  • 食慾不振:食慾減退、噁心嘔吐
  • 便祕:大便乾燥、排便困難

禁忌

  • 孕婦、兒童、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使用方法

丸藥,每天3次,每次8克,用溫熱水送服。

總結

補血退黃丸是中藥方劑,主要治療貧血黃腫、四肢痠軟、心悸頭眩、氣短氣脹、食慾失常等症狀,常被用於治療血虛引起之諸症。

傳統服藥法


針砂4兩(用醋煅透3次),茵陳1兩(煮汁),皂礬2兩(煅透燒至紅色),澤瀉1兩,大麥芽2兩,茯苓1兩,蒼朮1兩,廣皮1兩,厚朴1兩,熟地1兩,大棗8兩(去皮核),肉桂4錢。
上為極細末,將大棗煮爛,去皮核打成泥,兌入茵陳汁,酌加煉蜜為丸,每錢約二十粒。
每服3錢,食前用開水吞服,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貧血心絞痛心內膜炎心律不整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心包炎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臟衰竭心悸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腹部腫大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補血退黃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京方)。 組成:針砂4兩(用醋煅透3次),茵陳1兩(煮汁),皂礬2兩(煅透燒至紅色),澤瀉1兩,大麥芽2兩,茯苓1兩,蒼朮1兩,廣皮1兩,厚朴1兩,熟地1兩,大棗8兩(去皮核),肉桂4錢。 主治:貧血黃腫,四肢痠軟,心悸頭眩,氣短氣脹,食欲失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